文章来源互联网
“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对手。”这样的故事总是有很多。
如微信的出现,导致口香糖的销量下降了 30%;康师傅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统一,而是美团和饿了么…
这句话用在「柯达」身上也一样适用,因为埋葬他们的正是自己发明的数码相机。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店,2012 年柯达在一片惋惜声中申请破产保护,从一家世界最大的胶卷生产商,变成了目前市值不到十亿美元的商业图文影像处理公司。至此似乎胶片帝国神话已经画上了句号。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在 2013 年的时候已经重新融资上市,退出了破产保护。
柯达最巅峰的时候占据市面 80% 的份额,堪称胶片市场中的“灭霸”,一个小动作就影响甚远。但由于错过了数字化的潮流,柯达自身保守、固化的商业策略也让它自食恶果。
谁也想不到,深刻反省后的柯达痛定思痛,大改往日作风,走上了一条网红道路。
01
各种跨界操作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柯达就是街角的摄像数码店,或者小小黄色包装盒中的胶卷,记录着时代变迁和人生成长的重要时刻。
从它在 2016 年重新启用更具标识性的经典 logo 开始,仿佛就预示着它将以引领一股复古潮回归。
在去年,柯达分别与两大快时尚品牌 H&M 和 Forever 21 推出了联名服饰,让你把柯达“穿在身上”。虽然百年老店已经没落,但醒目的 logo,经典的配色一出现,还是让人过目不忘。
另外,还和滑板品牌girlskateboards出了联名滑板:
在前任院长单霁翔的带领下,故宫跨界出版、文创、壁纸、动漫、游戏、影视玩了个遍,不仅年赚15亿,更重要的是让原本沉重的故宫文化重获新生,以不同的面貌重回大众视线。
一把年纪的故宫和柯达,通过各种跨界创新,摸索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打招呼。
02
在夹缝中寻找生机
除了跨界出版、时尚、运动、玩具、啤酒造话题,柯达也并非“不务正业”。
最近柯达发布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显示,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柯达第三季度净收益达到 1900 万美元。虽然和巅峰时刻过百亿的销售额相比,这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但比起 2017 年三季度 GAAP 净亏损高达 4600 万美元的业绩,起码扭亏为盈。
增长的来源还是传统业务“印刷系统部门”,破产重组后的柯达已经把主要销售对象转为 B 端的企业用户。
这是柯达的防守大本营,不能丢。但柯达显然也不想为“吃老本”的商业策略再买一次单,而主动出击去开发新的产品线就意味着一笔很大的投入,和更大的市场风险。
柯达没有那个钱,也输不起,只能寻找合作伙伴代工,也就是“贴牌生产”。
在去年 CES 大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柯达展示了电池、手电筒、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无人机、微型投影仪等等产品。
胶片帝国的神话已经落幕,摄影市场的江山也早已易主,焦灼的柯达在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把宝押在哪个领域,是个攸关生死的问题。
在此之前,守住所剩不多的羽毛,通过授权拓宽品牌边界,不断探索在技术领域的其他可能性,看起来是个最为理性和经济的做法。
结语
可口可乐的前总裁道格拉斯·达夫特曾经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全球的工厂被一把火烧掉,只要给我留下“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一夜之间我仍然可以再造可口可乐。
这是真正存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才能形成的市场价值效益。
放到柯达身上来说,大众虽然已经不太需要胶片,但对这个百年厂牌的认知和情怀还在,“柯达”这两个字就是最值钱的品牌资产。
看完柯达近几年的动作,与其说它还是那个恨铁不成钢的胶卷生产商,阿慕更倾向于认为“柯达”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商业化 IP 去寻求下一步出路。
把自己玩成了一个网红,也有人质疑柯达过分消费情怀,但对柯达而言,活下去才是要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