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这几日读书,偶然翻到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才想起来这本我上次在当当网上购书时为凑单而买下的书。搁置日久,已落尘灰,恰巧有时间便翻开读了起来,这一读倒教我感到十分惊喜,读这本无意买下的书,倒要强过前几本特意买下的畅销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由朱先生在旅欧期间以朱孟实为名写给当时中国青年的十二封信,以及两篇附录、一篇代跋所构成。这本书共78页,相较许多书来讲,不过一本“小书”。书虽小,其涉及的主题却几乎包含了当时青年们学习、生活、思想等青年们可能产生困惑的方方面面。这些书信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外侮内乱的年代,所以信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当时青年们所普遍关注的中国革命运动的问题,例如第四封信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就谈到了青年不读书而空谈革命的危险。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们固然能够理解,但却难免觉得对今日的青年指导意义似不是很强。

但是,这本书中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等,却实实在在是可以指导我们这些今日青年们的。以第一封信谈读书为例,从读书的重要性,到青年读书习惯和兴趣养成的必要性,到该从读什么书入手,再到读什么样的书、应该如何读书等问题,都给出了极为科学、客观、实用的见解。重要的是,朱先生在讨论这种种问题时,只提建议而非规定,就如一个朋友在谈话而非长辈或先生在训诫,循循善诱,最终目的却是希望青年们从他的建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方单。这些见解,于今日之我们难道就无用吗?当然有用,今日我们读书的内容或许不同,但这些方法却仍然适用。

又比如,第十一封信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朱先生在卢佛尔宫摩挲《蒙娜·丽莎》肖像的原迹而深思遐想以至于沉醉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久久不可自拔。而一群美国人蜂拥而来花三分钟看完蜂拥而去。这样的场景是否我们如今也是极熟悉的呢?我们蜂拥去某个博物馆或名胜古迹,看一眼、拍个照然后再蜂拥而去。我们可以不懂那文物那古迹的历史,可以不见那时光所赋予的美,唯独不可不拍照发朋友圈。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可以轻松跨越空间距离让我们去到古人要费尽气力才能到的地方,所以我们便视其寻常了,那美便也俗化了。倘今日的我们去往一地要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光,经餐风露宿,我们决计不会只拍几张照片,我们会仔细琢磨,恨不能将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甚至于不同的光影都深深刻在脑子里,哪里舍得拍几张照片就离开呢?一日能逛数个景点是我们旅行的常态,的确是十分高效率的。可是,就如朱先生所说,我们在估定价值时,效率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最高品的标准。而我们最该记住的却是“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遇见一种工作不仅估量它的成功如何,还有问它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如果它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和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了,我们也得承认它是有价值的。”

朱光潜先生的这本书信集,虽仅十二封信,但细细读来,或多或少都能让我们青年人得到一些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