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两毛七

                      田 全 斌


        今天你要郑重其事地对人说出两毛七,别人肯定会笑掉大牙不屑一顾。殊不知在六十年代,对人们尤其是我们这些苦度寒窗的穷酸学子来说,那真是珠玑千钧,没齿难忘啊!

        事情的原委,还得从我的母校一一华请中学说起。华清中学是省域重点中学。当时教育主管部门划定,学校初中部面向临潼全县招生,高中部的生源则复盖全渭南地区及闫良、铜川市。按照有关 政策,高中学生一般都要在入学时转为学校集体户口,吃商品粮,每月定量三十斤。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每月三十斤主粮是不少了,许多人恐怕还吃不完呢。特别是女孩子,连一半也不一定能消化得了。但是,那是什么样的年代?上世纪六十年代,整个国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膳食结构还是以粮食为主,人们考虑的不是怎样吃好,仅仅还是怎样填饱肚子。副食品非常匮乏,油、肉等商品都实行配给,凭票供应,市场不许自由流通。工资收入非常少,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除了必须的粮食,人们也没富余的钱去买别的副食品。

        我们在华中时,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两毛七分钱,其中一斤粮食就需两毛钱,所以每天仅剩七分钱的菜金。尽管当时物价便宜,但七分钱能做出什么菜来呢?食堂管理员花费了不少心思进行调整,早晨一分钱的咸菜,中午、晚上各三分钱的菜钱。如此少的钱,只能买些萝卜、白菜、卷心菜等大路菜。就像这样的大路菜,每人每顿也只能分到半勺。即便如此,同学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每天如此低的定量,摊到每顿只有少得可怜的食品,好不容易挨到吃饭时,早已俄瘪了的肚子,什么东西进到胃里都是香的。特别是大师傅做的醋熘金边白菜,在同学们的口味里,简直不亚于红烧肉的美味。因为我们是一帮穷学生,不可能奢望有更好的伙食,只有吃大路菜的命。

        那时,我们都是十六、七岁的青年,正是长身体发育的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特别是经过“低标准”的这代人,被稀饭撑大了的胃口,肚子老是吃不饱,总觉得胃里空瘪瘪的,没有东西可消化。我们每天平均只有一斤粮食,赶到大月份,最后十天,每天仅有九两粮。根本问题是大家肚里没有油水,七分钱的菜金只是就着把馒头哄下去而已,根本谈不上满足身体成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

        早晨第三节课,肚子就开始咕咕叫。早饭吃的一两稀饭,一两馒头在胃里待不了多长时间,早已消化怡尽。第四节课,肚子已不是在叫,而是胃在干磨了,有时简直是在痉挛。思维一再被胃神经折磨着,不断的发出低低的怒吼:我饿!我饿啊!待到第四节课上完,气力全无,沉重的步伐简直无法将身子拖向饭堂。

        中午,一碗稀面汤、三两馒头。先不顾一切的喝下稀饭,好像肚里有个馋虫把稀饭往肚里吸。有的同学干脆用馒头将碗擦干净,美其名曰这样好洗碗。别说每一粒米,就是一点米汤,也要吃得干干净净。吃稀饭打了速决战,胃里有了可消化的东西,暂时将肚子安置住了,再慢慢的品尝馒头。一口馒头在口里嚼来嚼去,觉得满口溢香,甜丝丝的,恰似文学作品里形容的美味佳肴。顺着食管下咽,胃里也似乎立即增加了动力。三两馒头嚼完,胃里好像还有无限的空间需要填充,嘴里还想继续咀嚼,心想再有一个馒头也装不满胃啊。

        晚饭照样如此。到了晚上,是肚子一天最难受的时候。学校吃晚饭一般在下午五、六点钟,晚自习后,十点左右休息。晚上,人的四肢停止了运动,似乎一切精力都集中在胃的消化功能上,胃的消化能力似乎比白天上体育课时还要强,不到十点,肚子早已空空如也。赶十点躺下,饿得难以入睡,只有漫无边际地回忆白天老师讲的课,强迫自己在这迷迷糊糊中渐渐入睡。睡梦中,还在梦着吃饭,大口大口地吃,怎么吃肚子也填不饱,真能吞下一座山。

        周公解梦中说,如果梦到吃饭,第二天可能要碰到生气的事,气得肚子鼓鼓的。我几乎每天晚上睡觉都梦到吃东西,却很少碰到生气的事情,完全是因为每天都吃不饱。日复一日,大家总觉得肚子经常都是空的,什么时候才能饱餐一顿呢?即使撑破肚皮也心甘情愿。

        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两毛七分钱可能还买不到半根冰棍,但当年可是我们一天的伙食费啊!    就是那样的岁月那样的苦日子 ,我们熬过来了。岂止是熬过来,现在回过头来,简直要感激感谢呢!正是这段难忘的艰苦经历转换而成的宝贵财富,使得我们心志坚韌,自信满滿,顺利拓展出尔后人生其乐无穷的美妙前景!

                    2020-5-4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年,那月,那两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