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的文章解读

我们在每一次的选择中,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但毋庸置疑,选择是难的,因为选择即是放弃。从读大学、选专业,到事业发展、家庭生活,该坚守什么,该放下什么,是个永恒的难题。毕竟人生不像打游戏,有N多次机会可以重头再来。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于纷繁复杂中,面对这仅有的一次,我们究竟该如何取舍?

原美国商务部长、黑石集团创始人彼得.彼得森,用他的切身经历,为我们揭示了事业和人生的一种答案。这个答案如此宝贵,说它是事业人生选择的“参考标准”,也不为过。但同时,它最多只能算作一半的答案。问题最终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决,还要靠我们的心,对这个“参考标准”有多少理解和共鸣,有多大的意愿去奉行。

作为一位三十几岁的亿万富翁,被问及他何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他的第一个回答是:某些成功是因为运气好。这显然让人难以认同,但我们不妨先接受这一回答。因为很多成就斐然的成功人士,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如此相似。比如查理·芒格在Daily Journal公司年会上演讲时也曾提到过:“我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了正确的地点。因为在正确的时间、出生在了正确的地点而取得了成功,我没什么可骄傲的。我感到幸运,但并不骄傲。”

这些“幸运儿”的“幸运逻辑”究竟有哪些呢?总结下来似乎并不多,也不难理解,包括:

1.发挥你的优势,尤其是比较优势。在事业发展中,不要被一份工作牵着鼻子走,你始终需要关注的是,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发挥你的优势,尤其是你的比较优势。

2.永远不要在思想上懒惰。常常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所处的行业,还有整个经济环境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不断磨练自己见微知著的能力。

3.最重要的是投入,并积极采取实际行动。光是思考和记录,是远远不够的,要尝试改善你认为值得努力的境况,尝试改变你认为需要被改变的事情。而投入的原动力,不是利益,而是兴趣,这反而会使你拥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4.任何情况下忠于自己的原则、内心和道德标准。虽然说出去的“不”,明显会带来一些短期损失,但是长期收益最终会出现。

5.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努力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没有深思熟虑,就不会有自我剖析;分不清轻重缓急,就不会取舍。

总之,遇到的机会最后都成了二选一的题目——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而彼得.彼得森的选择都是长远利益。

纵观这几条“幸运逻辑”,“选择”这一难题的核心答案,无外乎四个字:长远利益。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呢?我们如何识别什么才是长远利益,并有能力达成长远利益?秘籍只有八个字:深入思考+全情投入。

深入思考。包括我们的优势,尤其是比较优势是什么。很多工作多年的人,依然搞不清楚这一点。其实它就体现在我们既往的工作里,需要我们对工作用心感悟,与工作产生一种内在的互动交流,这样才会对自我有觉知。同时,在对工作的感悟中,不由得就会产生对公司、行业、以及整个与之相关的经济环境的思考和理解。通过这样的思索,就会发现: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更多在意的是每一个当下的点,而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富人们往往会借助面和体的崛起而崛起。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从微观见宏观,又从宏观回到微观具体的工作和决策上来。深入思考,有助于我们把握长远利益。

全情投入。脱离实践的思考,不可能有足够的深度。因为世界是多维的,到处是此起彼伏的点线面体,各种机会呈现出的就是各种变幻,各种不确定。我们在各种不确定中究竟能够坚持多久呢?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动,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反思,重新理解我们所做的决定所做的事情,重新认识自己。通过这样的迭代,我们会发现,单纯因为利益而做的选择,往往都很难持续,最终也很难结出丰硕的果实,更不要说实现长远利益。而以意义、价值为中心而做出的选择,往往会走得更远些。

所以商业利益并非人生的全部,我们依然要去追寻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内心确定的喜欢的事情。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才会真正成为时间的朋友,在人生这趟仅有一次的旅途中,收获更多意向不到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选一》的文章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