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资治通鉴》[680]|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诸葛亮的大局观

吴王孙权任命扬州牧吕范为大司马,印绶还没送到,吕范就去世了。

当初孙策任命吕范掌管财会,孙权年少,时常私下找吕范要钱;吕范总是向孙策汇报,孙策说给就给,说不给就不给。为此孙权对吕范十分不满。后来孙权代理阳羡县令,不时的公款私用;当孙策前来查账的时候,功曹周谷总能通过做假账的方式帮孙权蒙混过关,孙权对周谷十分满意。但等到孙权即位之后,吕范却因为忠诚而越来越受到重用;而周谷却因为善于做假账而遭弃置。

[点评]

这虽然是个小故事,但很有启发。做人还得走正道,做正事。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

春季,诸葛亮派部将陈戒进攻武都、阴平二个郡,雍州刺史郭淮带兵前往救援。诸葛亮亲自带兵从建威杀出,郭淮被迫退兵;诸葛亮攻陷武都、阴平,即行班师。汉主刘禅再次策拜诸葛亮为丞相。

夏季,四月十三日,吴王孙权称帝,大赦天下,改元黄龙。百官朝觐,孙权盛赞周瑜。绥远将军张昭,手举笏板打算对皇上歌功颂德;可是还没等他张嘴,孙权就说:“当初如果听了您的话,今天已经在讨饭了(指当年张昭建议投降曹操)。”张昭大为羞惭,伏地流汗。孙权追尊父亲为武烈皇帝,哥哥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儿子孙登为皇太子,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点评]

早在223年,江东群臣就劝谏孙权称帝,孙权没有答应。孙权并不是不想称帝,曹丕和刘备先后称帝了,孙权怎么可能不动心思,而是当时他根本就不敢称帝,他一没有曹魏的实力,二没有刘备的血统,一旦称帝就可能被曹丕和刘备联合讨伐,所以孙权最后只捞一个吴王,还得在曹丕这个后辈之下称臣。

在古代封建社会,很看重所谓“正统”地位,也就是要“名正言顺”。所以谁造反当皇帝都要编一个“天意”。但凡称帝,是需要有手续的。曹丕是施压汉献帝,而名义上是禅让的。刘备编造了汉献帝已死的假消息,宣布自己汉家血统接续天命的合法性。而孙权就找不到合适借口了,只好强行上位。他在石亭获胜后,一方面重挫曹魏,另一方面又与西蜀结盟,都不会把他怎么样,信心大增,于是称帝。

孙权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慎、羊衜等皆为太子宾客,于是东宫号称人才济济。太子命侍中胡综作《宾友评鉴》,胡综写道:“英才卓越,无与伦比——诸葛恪;精识时机,达幽究微——顾谭;辩才宏达,能解疑难——谢景;学问深厚,堪比子游、子夏——范慎。”羊衜私底下讥讽胡综说:“诸葛恪有才,但是粗心大意;顾谭精明,但是残忍;谢景能辩,但是轻浮;范慎学问深,但是狭隘。”羊衜因此得罪了诸葛恪等人。但是,后来四人都失败倒台,被羊衜说中。

孙派使者把称帝一事告知蜀汉,并提议双方并尊二帝。蜀汉官员认为孙权僭越,和他交往没什么益处,应该显明正义,和他绝交。

诸葛亮说:“孙权称帝的野心早就有了;大汉之所以容忍他怀有背逆之心,图的是与他联手对抗曹魏。如果我们和他公开决裂,一定结下深仇。那我们就必须移兵东向,与他角力,甚至于不先灭了东吴就没有办法北进中原。问题是东吴人才济济、文臣武将精诚团结,根本就没有把他们一举平定的可能。于是双方就会陷入屯兵防守的尴尬境地,直至师老兵疲,而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当初孝文帝卑辞以事匈奴,先帝忍辱与孙吴结盟,都是权衡利弊、顺应形势、深思远虑的结果,并不像一介匹夫动不动就怒发冲冠。

“现在议论的人都以为孙权的利益在于鼎足之势,不能与我们合力,而且已经踌躇满志,没有北伐的愿望,这样推断,都是似是而非。为什么?是他的智慧和力量都不足,所以只能隔江自保。孙权不能越江北上,犹如魏贼不能渡过汉水南下,不是力量有余,并且有利也不去夺取。我们大军北伐,孙权的上策,是也出兵分抢魏地以做下一步规划,下策,也至少要掳掠魏国百姓,开疆拓土,提高自己在国内的声望,绝不至于端坐不动。就算他端坐不动,只要和我们友睦,至少也能让我们的北伐没有东顾之忧;而魏国军队也不敢全部调到西边和我们作战,这个利益,就已经很大了!孙权僭号篡逆之罪,不宜公开表明。”

于是派卫尉陈震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东吴与蜀汉签订盟约,约定中分天下,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归东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归蜀汉,司州则以函谷关为界,东属东吴,西归蜀汉。

[点评]

上面说过,在那个时代,很讲究正统,孙权没有正当理由称帝。蜀国人就瞧不上眼,所以要“划清界限”。西方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大局观,他深知这个道理,对局势分析得入情入理,把和东吴结盟的意义讲得非常透彻。

诸葛亮派出的使者,完成了历史使命。这次会谈双方协议共分天下,之后蜀汉和孙吴之间的联合进一步加强,两大势力之间的基本再无内斗,孙权和诸葛亮之间也开始联合作战。


张昭以老病上书,缴还官位及所统部属,孙权将他改拜为辅吴将军,班次仅次于三公,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张昭每次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他因为曾经直言进谏而惹恼孙权,此后便赌气不肯上朝。

后来蜀汉使者来访,于大庭广众之中盛赞汉主之美德,东吴群臣没有能说得过他的。孙权感叹道:“如果张公在坐,即便不能让汉使彻底折服,也会把他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哪里还敢像这样王婆卖瓜!”

第二天孙权先派宫人前去慰劳、探问张昭,然后亲自前往探望。张昭离开坐席倒地拜迎,孙权跪地加以制止。张昭坐好后,仰着头说:“从前太后、桓王(孙策)不是把老臣交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因此我一心想着恪守臣子本分、极尽所能以便报答厚恩,谁知由于智虑浅薄而违逆了皇上的心意。我只想怎样做对国家有力、怎样为国家尽忠直到死去;如果想要我为了荣华富贵而阿谀奉承,恐怕做不到!”孙权连连道歉。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读《资治通鉴》[680]|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诸葛亮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