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没忍住,扇了一巴掌。
半夜起来给娃喂奶,迷迷糊糊中突然惊醒:小子的作业好像还没做完!?爬起来翻书包,果不其然,英语作业一片空白。
深吸一口气:稳住,等天亮!
但是,离天亮还有两小时,太难熬了,万一不小心睡着了?或者忘了?于是再度起床,把二货爸训了一顿。
是的,我不该这样,可是又能怎么办?女人认真起来,脚底板的痣都能给你抠出来和你探讨一下为什么。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叫醒小子,10分钟……20分钟……半个小时过去了,从一脸的萌萌哒到一脸懵逼,实在没忍住,开头那一幕就发生了!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每个家庭都有发生,或早或晚,发了一个朋友圈,就有姐妹回复:从放学到现在,已经揍了三顿!
好吧,看来我们都需要学习一下!
学校安排家委会参加讲座《给孩子成长的力量》,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近一个小时的讲座,开端以“在两个不同环境中,家庭矛盾与学校矛盾如何化解?”“家贫出孝子后,在富裕的家庭里,家长如何给孩子做出优秀的榜样?”两个问题展开,与现场家长分享了让孩子如何拥有一颗智慧的心,以及在家庭中营造阅读的环境和生活习惯,如何让孩子时刻有一刻感恩的心、勇敢的心,拥有力量的成长。
笔记一部分来源于老师,一部分来源于个人感触,如有不同之处,欢迎探讨!
一、【给孩子一颗智慧的心】家长的大智慧
智慧是什么?对孩子,我们通常说的是聪明、机灵,智慧二字多用于成人,我们这里说的智慧,与成人也有关。
01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无数是孩子未来的人生,我们不拔苗助长,静待就好。
读书我们放在第二章,先说说行万里路。
是要带孩儿们旅游么?
家长们心里立马犯上了滴沽:不行啊,好忙,没时间啊!因为你忙,是的,我也很忙。
但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比如周末、节假日,放下手机,带着孩子去城市的公共设施,比如图书馆、书城、体育馆、博物馆、养老院、大学校园、科学馆等地方去走走看看,让他们在现实中去感受,在参与活动中发掘自己所长,给小小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慢慢发芽,或许有一天他们中就有了航天员、科学家,有爱好运动的运动员,或者热爱生活满怀感恩与正义之心的义工,说不定未来的国足都来自这里。
毕竟,有梦总归是好的,更何况他们正是做梦的年纪。
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加油,大孩子们!
02 陪伴
抽出时间,给予陪伴
说抽出时间,就是利用一切在一起的时间说说话,哪怕只是一起吃一顿饭。
在一起吃一顿晚饭难么?太难了,那就一起吃一顿早餐。毕竟深圳的在职爸爸妈妈们,能够晚上8点前到家的寥寥无几,多数情况是,回家时孩子已经困得死撑着只想看你一眼马上能睡着。
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陪伴,在最放松的一项集体活动中,边吃边聊,你也可以说说工作上遇到了哪些乐呵的事,或者今天你是如何安排一天的工作,要见什么人、要开什么会等等,让孩子知道你在做什么,如此,他也乐意和你分享,分享中的收益不用多说。
以此类推的点点滴滴陪伴,日积月累就能汇聚成江海,让孩子的路走得越来越宽广。
03 环境的营造
自信 自强 自立
环境对于孩子的重要性,看看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充分的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学习及成长的重要影响。
美国首位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萨提亚(Virginia Satir)女士提出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既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 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对此,已为人父母的我们深有感触,我们一直在纠正老一辈带孩子的陋习,却也会在某一刻发现,自己正在往那条路上走,而且越走越远。那种无力感慢慢堆积,再堆积,长成了中年式的焦虑,像一座大山压在胸口,让人很不舒服。
所以,你想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做什么样的人。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宁静的家庭环境,做一个自信满满、自强自立的父母,比多少培训班都强。
二、【阅读和习惯】
阅读和习惯是相互牵制的,我们强调的九年义务教育里,最核心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然后终其一生的来影响你的整个人生。
01 关于阅读
阅读,就像一双眼睛,带你看见未来,读懂世界。
犹太人年均读书量:54本
韩国年均读书量:5.4本
日本年均读书量:6.5本
中国年均读书量:0.43本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里所说的阅读不仅限于在课堂上的阅读,也不是电子读物,而是纸质的课外读物。
试问一下,你家中的藏书有多少本?或者有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
有人深吸一口烟,递过手机说了句:你看,已经十几万字了!
一脚踹过去:把烟给灭了,手机扔了,好好说句话行不?
这是常态,我们不希望你时刻与孩子一起,边看着《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边哈欠连天。只要每周留出个两三小时时间,丢掉香烟、关掉电脑、关掉WIFI、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坐也好躺也罢,以最舒服的姿态读一本好书,讲一个故事。
通过阅读,丰富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扩充了孩子的语言词汇,更重要的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及自己尝试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并通过阅读,发现另一双眼睛,穿过青瓦砖墙看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
02 关于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义务”教育不是免费教育,需要家长共同来提升。
文章开头的“家庭矛盾”和“学校矛盾”的最大矛盾在于,家长认为学习在学校,而生活在家里。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天壤之别。
吃饭墨迹、不讲规矩、起床墨迹、被子一脚蹬、玩手机、看电视……哎呀妈呀,太多了,再说又得上火。(年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最近天天跑医院,西医看不出啥毛病,看中医,年轻的中医一本正经的说:家里有上学的娃吧,肝火旺得很啦!)
其实哪能分得那么清,学习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来源于家庭的持续引导和以身作则的父母。
一类家长是榜样、二类家长是教练,三类家长是保姆。
对比一下,你目前在哪一类?
三、【如何帮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孔子说: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课中老师有举一个例子:突遇家庭变故失去双亲的孩子如何在自我封闭中重新开始,因为爷爷的一番话而重新振作起来,成功后即使几十年过去,依然感恩于当初爷爷的不离不弃。虽然我个人认为故事生动性略显牵强,但也不影响我们讲给孩子听。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长与孩子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老师与孩子也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至于孩子心生怨恨,并由此影响之后的一生,老师提到了以下几点:
01 家长会与自信心的建立
幼儿园暂忽略不计,一年级时参加了一次宝贝的家长会,一向调皮的娃当天乖得很,那邀宠溺歪的眼神让你把玩具商场买下给他的心都有。
娃娃们聪明得很,心里感知老师肯定会把我表现不好的事情跟爸爸妈妈说,他们肯定会生气。
怎么办?今天乖一点落!
其实,难得的一次沟通,我们倒是希望换一种更婉转的方式来说:比如小明成绩一般,但字写得好;苗苗作文写得棒,数学也要加油;亮亮下课喜欢打闹,但劳动特别积极。一个问题带一个亮点,这样家长面上也能过得去,心怀感恩的同时孩子也能少一些皮肉之苦。
最主要的,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小瞧一个八九岁孩子的自信心,伤到后修复也是极难的一件大工程。
题外话:小子不止一次的跟我说:妈妈,我的画画得不好。想想小子在幼儿园画画一直是非常热衷的,没事的时候我也会陪着他画上一下午。多次交流后,小子说:有一天我把很认真画的画交给老师,老师看了一眼就说不好看,不要。
还有一次,小子兴奋没两天的足球队,突然不让他去了,出了校门一路无言,自说自话了半天小子才开口:妈妈,明天不用再去足球队了。问为什么?小子小声的告诉我:老师跟我说,以后都不要来了!
听罢,泪点极低的我当即泪目,这话没毛病,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前一秒还兴高采烈的跟我电话:我要练球啦,不说啦妈妈!后一秒眼神里的胆怯和不自信让他有点蒙:为什么?
当然原因肯定有许多种,但我们仍然希望能换一种方式结束任何一场相聚,让孩子用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短暂的相伴,而不是“为什么”。
也许他现在不懂,但总有一天会懂得。
02 问题孩子
头疼!问题孩子在叛逆期尤为突出。
问题孩子不是从娘胎带出来的,而是在之后的成长环境中,一部分是被某些特定的事情、长期生长的不良环境、以及身边的一些人所积累,而另一部分正处于叛逆期。
化解问题孩子心中的怨恨与现实握手,逃避不得,也需要家长学校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化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批评和教育。
a.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b.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
c.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d.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
四、【给孩子一颗勇敢的心】
勇敢的智慧:
要想成为杰出的人,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去奋斗;要敢于尝试新事物,迎接各种挑战,冲破重重阻力;不断主动提升自己,直至达成理想的目标。
印度的独立运动先驱甘地,是全世界著名的民族英雄,历史学家们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勇气。”
16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蒙田说:“在全部的美德之中,最强大、最慷慨、最自豪的,是真正的勇敢。”德国伟大作家和诗人歌德说:“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会失去一切。”
勇敢可是使你强大,使你成功,也可以给你带来财富和魅力。
你的理想是什么?达到了么?
有许多家长小时候的理想因因种种原因而夭折,于是他们寄望于下一代,拼尽全力也不得,为什么?因为你的过早放弃,让孩子有了不继续的理由。勇敢不能遗传,人并非天生就具备勇敢的品质。
也有的家长时常以孩子的理由来奚落他,比如,你这样怎么考得上大学,还想当科学家?你这么胆小都不像个男生等等……勇敢的获得需要培养,需要锻炼,需要在生活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愿我们都有一颗勇敢的心,虽不能传承,但可以给孩子坚持的力量,达到梦想的彼岸!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与孩子共读,给孩子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