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誉太高的股票不能买?

文/大鱼说小事

有的上市公司会高溢价购买资产,特别在前几年并购热潮时更甚。明明一家公司值1000万,上市公司以5亿收购,用的是上市公司的钱,溢价的4.9亿被收购方收到现金后,真正的去向可能就成了谜,被收购方和大股东就地分赃也是有可能的。5亿在手,承诺股民2000万利润有困难吗?何况最多不过是承诺三年,三年过后呢?

通俗地说,这4.9亿在账面上,就是上市公司的商誉,已经一次性付出,以后要逐年以利润摊销。

注意,这里的“商誉”,不是一个虚指的词汇,是个会计科目。以前这个科目名叫“无形资产”。最近几年大鱼才知道改名叫商誉了。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为的就是骗人方便。如果一个公司的无形资产达到几十亿,这本质上是个巨大负债,要多少年可以还清?我认为,有的股票如果不重组不被借壳的话,终这一生可能也看不到还清这一天了。

所以股民朋友一定要记住,股票的财务报表里“商誉”科目下余额很大的公司千万不要碰,大多数有问题。这样的公司在我大A股相当多,有的非常典型,我不一一点名说了。

也可能有一两个没有问题的,那就是像可口可乐那样的公司。有人说,即使有一天,可口可乐公司失火把所有厂房都烧没了,用不了几个月,凭“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就可以在银行贷到足够多的款,马上重建起来。中国有这样的公司吗?有,但在上市公司里我还没发现有几家值得拥有这么贵重的商誉。

举个例子。利欧股份于2016年1月12日以每股16.2元的价格定向发行2559.88万股股份,外加33930万元现金收购智趣广告全部股权,由此计算智趣广告整体估值高达75696.11万元,这相比该公司被收购前净资产金额1677.63万元,溢价了4412.09%。如此高的溢价水平,即便是在目前上市公司不惜血本对外收购的环境下,也显得鹤立鸡群、令人咋舌。

用7个多亿收购了1677万的企业,这样溢价44倍,有没有利益输送之嫌?小散受得了吗?要知道,现在经过严格审核的新股上市时的市盈率才不过23倍。

估计这7个亿转来转去就去向不明了了。这7个亿记在账上的,就叫商誉。利欧股份的商誉目前有40多亿。

商誉广泛使用于多年前,不过它不是一个独立科目,是“无形资产”的二级子科目。

后来,现行会计准则认为,“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这样就把商誉拿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科目。

比如说,某公司和可口可乐成立合伙企业,可口可乐进行配方管理,这叫管理和技术投资,可口可乐允许公司使用“可口可乐”这四个字,代价是30亿元。这30亿元就是以商誉科目记账的,是要用现金支付给可口可乐公司的。然后逐年用利润或其他投资冲减商誉,直到商誉减值到0为止,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提前支付然后还债的过程,所以说它是一个企业的巨大包袱即巨大负债。

以利欧股份为例,它以7个多亿收购一个1600多万的企业,这7个亿是要一次支付给被收购企业,以后再逐年摊销的,一直延续到商誉减值为0为止,这个账才会平。

当然也有的公司收购到比较优秀的资产,它的商誉可以逐年被利润冲销,最后壮大上市公司。可惜A股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多数都是最后成了一笔烂账。

具体地说,商誉属于资产类科目。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关于会计科目及核算说明),商誉的科目核算方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二、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上面可以清楚看出,商誉的本质就是用钱买来的一种需要逐笔摊销还清的负债。这是一个标准的经常被用来进行利益输送的会计科目,可以用名正言顺的名义拿来对付投资者。

我们看掌趣科技,从24块一路不回头跌至6块多,为什么?因为它有56亿商誉,而净资产只有87亿。真正机构或理智投资者都知道,它有多么危险。同样的利欧股份也是一路下跌。

本文最早发表于去年6月份,现在来看文中所举例子跌幅惨重。继去年涉及虚增业绩和信披不及时,收购来的企业业绩不能达标后,利欧股份今年1月31日又发布公告,对业绩进行向下修正,理由之一就是“公司数字营销板块部分子公司经营业绩未达预期,对其投资形成的商誉拟计提减值”。最糟糕的情况下,它还有40多亿等着计提减值呢。

现在你明白有些股票为什么跌跌不休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商誉太高的股票不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