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模块设计思路:主动与被动的思辨心理

分享功能作为当下互联网产品的基础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那么用户愿意分享的动机是什么?作为产品经理又应该怎么去设计分享功能?

1.分享的对象

明确分享对象,包括分享者被分享者。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该功能基于交互原则,具有双向性的特点。

2.分享者动机

分享者为什么愿意分享,我们将其称为分享动机,其包括主动性与被动性。


2.1主动分享

分享发起者在没有受到外部威逼利诱的前提下发起的【自发性】的分享行为。主动分享心理特点包括:

2.1.1对[被分享者]是有价值的,增进彼此关系

例如:产品汪小袁发现没有经验的程序猿小李最近正在考虑台湾游,于是产品汪小袁把自己珍藏的一篇马蜂窝分享给程序猿小李。(分享内容针对性较强,一般出现在微信好友分享)

2.1.2被分享的内容可以塑造[分享者]的正面形象&符合分享者的三观、态度

例如:疫苗事件、高铁霸座事件的快速分享,可塑造对不道德的痛斥态度。

2.1.3被分享的内容感同身受,深得体会

例如:90后感慨中年危机,还有9年就30岁了。

2.1.4有趣,炫耀,吃瓜,话题

例如:王宝强与马蓉事件、刘强东事件、台风山竹抵达不住深圳人上班。

2.1.5帮助分享者表达其内心的需求

例如:老板乐于分享《高效员工的X大特征》、员工乐于分享《你连狗粮都不给,还希望他变成狼》。


2.2被动分享

分享发起者在非自愿的前提下【非自发性】的分享行为,主动分享心理特点包括:

除领导压力以外,被动分享是否可以发生,主要看分享者的利益权衡:分享可以收获的价值 > 分享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被分享者动机

除下述描述的场景可以达到分享的效果,其余的只会起到打扰作用。切记被分享者在意的是分享内容的利益点与兴趣点。


4.分享渠道/内容

值得注意,微信系仍然占据着极大的优势,特别是后起之秀微信小程序,秉着连接用户与服务的定位理念正在逐步扩大比例。


5.分享竞品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模块设计思路:主动与被动的思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