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孙伏伽是谁?
他是投降大唐的隋朝官员,还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公元606年,科举制正式取代了九品中正制。这就意味着,哪怕你出生底层,没权没势,依旧可以参加“高考”,凭借实力闯出一番天地。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孙伏伽当然参加了这次的科举,而且很幸运地将进士头衔收入囊中。随后,他又靠突出的断案能力顺利进入大理寺,吃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可惜的是,孙同学虽然是状元出身,但在朝堂上并不吃香。哪怕他后来升职了,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法曹。法曹是干嘛的呢?其实就是负责审理刑狱,查收脏贿的小吏。
此时的孙伏伽是不得志的。作为隋朝末期的一枚公务员,他亲眼见证了皇帝的昏庸无道,也深刻体会到了官场的混乱黑暗。
但他能怎么办?说到底,他不过是朝廷里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大厦将倾,他无力挽回;改朝换代,他只能顺势而为。
在李渊推翻了隋朝后,孙伏伽识时务地投奔到他麾下。
不过话说回来,孙伏伽虽然识时务,但却非常有原则。
为了他坚持的理念和想法,他牛逼哄哄地怼过两任皇帝。
02
第一位皇帝是唐高祖李渊。
在李渊成为国家一把手后,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就动起了心思。他们把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祥禽、瑞兽、琵琶、弓箭等献给了皇帝。而这部分人呢,也都得到了高祖的赏赐。
孙伏伽看不过眼,直接就和李渊说,您要吸取隋朝的教训啊,想当年隋炀帝就是因为这些弊习才亡了国。您应该多听一点逆耳的忠言,少听那些阿谀奉承又没啥营养的话。
除此之外,孙伏伽还劝皇帝废除不健康的百戏散乐。据说当时,一些内臣为了给李渊搞庆典活动,打算在玄武门演奏百戏散乐。孙伏伽觉得,这些歌舞不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会贻误子孙。
孙伏伽把眼光放得很长远,他和李渊说,但凡子孙不孝,兄弟阋墙,大都是因为受到身边人的蛊惑。陛下啊,您在给儿子挑选臣子时,一定要选才德兼备的人。
孙伏伽给李渊进谏的这三策,言辞可以说是非常诚恳了。李渊作为开国君主,算得上比较英明。他没有被外部的声色犬马蒙蔽了双眼,而是认真听取孙伏伽的建议,还给他升了官,赏赐了他300匹锦帛。
不得不说,人与人之间的磁场是非常奇妙的。孙伏伽作为一个耿直boy,在后来的官场生涯中,成了一个十足的“谏官”。李渊偏就吃他这一套,他还对宰相说,我想让朝廷的这些官员发挥自己的专长,多和我提提意见。可惜啊,也就只有孙伏伽算得上诚恳直率,其他人对我不过是俯首帖耳。
所以说,要想得到皇帝的信任真心不容易,没有想法不行,有想法但是不懂得好好说话也不行,必须得有技巧、有策略地和皇帝进行有效沟通。
孙伏伽很牛逼,他一方面深受李渊器重,另一方面还发展了第二业务。在唐王朝的第一次“进士试”中,他拔得头筹,成为了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有才有德的孙伏伽,凭实力和努力在朝堂站住了脚跟。他敢说话,会说话,勤勤恳恳又宠辱不惊。所以,他不单赢得了李渊的信任,而且还受到了李世民的尊重和认可。
03
当然,直言不讳的孙伏伽也怼过李世民。
话说,李世民在继位前经常出去打仗。可是到了太平年代,这些打打杀杀就离他很远了。精神空虚无聊的李同学就只能转移注意力,把心思花在打猎上。
这时候,孙伏伽就站出来了,他说,打猎这种事,少年诸王干干也就算了。陛下您都是天子了,怎么还能干这些事呢?
李世民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他听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不由说道:“你能把我的错误点出来,我又能及时改正,这天下才能大治啊。“
有一次,李世民想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以魏征、孙伏伽为主的谏臣们纷纷表示不同意,觉得太过劳民伤财。李世民被diss了以后,开始反省自己,并且乐呵呵地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之后,又有大臣劝李世民封禅,但都被他回绝了。
可以说,贞观年间,李世民和臣子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健康有序的。皇帝尊重手底下的臣子,而臣子也对皇帝一派忠心。
孙伏伽是幸运的,他所处的社会宽松而清明。哪怕他怼过两任皇帝,依旧能在朝中占据一席之地。
孙伏伽也是聪明的,他出身寒门,但勤勉好学,徐图进取,性格宽宏,处事有道。
他曾说,“赏罚之行,无贵贱亲疏,惟义所在”,这句话是想告诉皇帝,执行赏罚制度时,不要因为贵贱和亲疏而有失偏颇。
孙伏伽这个人,看似耿直大胆,其实最为通透。他内心有一把尺,标记着法度和正义。终其一生,他都在认认真真地活,坦率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