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3 观看记录-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学习来源:B站视频

主要内容:

近百年来学习西方,计划经济时代仍然是资本主义的,那时候我们不是产品交换,仍然是商品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起作用。

改革开放到今天,从少数获得红利成功者到大多数弱势者,没有人感到幸福,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尽管资本逻辑在演进,但是,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按照理性做基础的契约的原则打交道,这一点至今没有做成,且将来也可能做不成。今天没有成功,体现为中国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普遍的信任危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个人单位)。

在西方诞生的资本,确实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结束了各个民族孤立发展的历史。资本的生存就是资本本身的增殖。它要把全世界人的消费需要,看成是它的市场。必须把整个地球的自然资源,看成是资本增殖的材料。于是,它一定突破欧洲的疆界,征服非欧洲民族,于是带来真正的世界史。该社会关系原则是:在独立的个人之间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于是,人权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的原则被广泛接受。而中国文化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似乎只存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了。

当下之中国,重建精神家园的思想资源在哪里?以及儒家或者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化是否可能?以及,官方也一直承认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否可能?

中国之未来,所谓法制的国家,不要把它想象成所有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都适用法律的原则来处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日常生活的危机,不是靠法的理性,也不是靠资本的逻辑,靠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伦理价值)所以我(王德峰老师)相信,资本的全球化是并不可能夷平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全球只有一种思想或文化,即是思想或文化的结束)

中国面临的问题:资本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意味着在传统的社会生活的范式中,获取物质利益的新手段。资本与市场决不意味着现代经济理性与现代市场规则,而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新手段。(这里是说中国人把资本和市场作为手段,但日常生活的范式,还是传统的),于是,矛盾和张力、病症就来了。比如,当前要做的“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80、90后学习中,中国文化的部分很少,从西方引进的课程体系。把自己当做世界公民,较少认为自己是中国的种族观念。如今,尤其是出国留学的80后,更认识到中国文化与西方的不同。

我们为什么学不成西方人?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宗教划分),八个文明的划分过于细了,我(王德峰老师)认为三大块。
日本与中华文明的区别——有儒家、有佛家,没有道家——因为生存危机(岛国)。道家:退一步海阔天空,日本人无法退。
拉美发展比较差。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非洲,没有一个统一的文明区。

中华民族是是世界上少有的,无宗教民族。尽管有宗教徒,但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是宗教精神。这个民族是没有一个最高的神来管人心的民族,没有真主也没有上帝。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怎么向西方学习都学不成西方人的根源?根源在汉语。从科学角度看语言,语言是人这种高级动物,发明出一套符号工具的系统。动物没有语言,所以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人有语言,于是人有一个世界——大地山川星辰河流 向人呈现出来。只要汉语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我们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我们仍然是中国人。一个语言的消失,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框架的消失,生命情感的特征的消失。

难以翻译,如海德格尔翻译道德经的例子。缘分这个词,统一表示了偶然性和必然性,没有这样的英语单词。

金刚经三句义: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别把“世界”看成一个实体(原子等物理学实体概念),世界是缘起性空。(否定实体,点明缘起性空)即各种因缘和合而成,自性本空。“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世界作为实体,是要否定,但世界作为缘起,是存在的。不因为性空而否定了缘起的真实性。

如来说你们是夫妻(今天结婚了),即非夫妻(婚姻磨合,偏离理想型),所以是夫妻(互相成就和定义——缘)。当我儿子出生的那一天我知道,他把我也生出来了。他把我作为父亲生出来了。
中国思想,宋明时候,儒道佛三家合流,共同形成中国文化之精神。这三家没有一家有实体观念。

希腊神话之神谱学——哲学的前身。希腊神话构造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希腊构造神的世界的目的:为了让人间的秩序有神圣的保证——(中国是由血缘的亲族制度上升为政治上的关系)因为地理环境(中国广大内陆国家,游牧到农耕定居,而古希腊是多岛屿、海上殖民、不同部落相互之间需要“契约”来在小岛上共处,需要契约的神圣性)。

宗教的本义:恢复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religion。人类社会的罪恶,来自于人破坏了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于是人受到惩罚。重建人与神之间的契约,就叫做“宗教的活动”。西方的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神的世界;一个此岸,一个彼岸。后来柏拉图建立起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理念论,不再用原始宗教的语言说话,用理性的语言构造一个“理念世界”。锤子的例子:锤子的理念,每一把感性的锤子,都是对心中锤子理念的不完整的模仿。比如把手表当做锤子用。于是柏拉图产生一个重要的结论: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因为现实世界都是感性事物构成的,而这些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模仿”。现实世界的缺陷都来自于它跟理念之间的差距,所以世界应当被改造,叫做进步。

“理念论”让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有了根本的差异。中国没有西方改造世界的思想,中国以前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筷子夹鹌鹑蛋:西方人,刀叉、主体面对客体——技术;中国人,筷子、艺术的活动,天人合一——技艺。中国人对自然物不是改造它,而是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所以原则是艺术。

关于核能,理性,但是人无法理性,人会犯错。
第一西方理念论的科学技术改造世界,第二是以理念论的原则来建构社会秩序——带来效率。柏拉图主义有双重结果,一个是对自然界的态度、关系,还有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

西方文明——柏拉图主义,真理在彼岸,神或理念的世界,以彼岸的原则来改造此岸。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佛教严格意义上不是宗教,它是无神论的,没有神。它在民间的信仰方式中,才取得了神的形象和神的地位。修佛的是普通的人,修的是阿罗汉、菩萨、佛的境界。释迦牟尼是普通的人,佛的梵文意思是“觉悟者”。佛性不是神性,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众生有佛性。六祖慧能完成了佛学的中国化——禅宗真正的奠基人。伟大之处在于把佛学修养从少数知识分子圈子里边解放出来,让它深入人民群众内心,一场佛学革命。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不是我能度你,你自度。毛主席曾赞许过慧能——唐代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慧能,他是文盲,但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他的坛经是一部人民群众的佛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都有佛性,顿悟,人皆不可轻视。知识与认知可以积累学习,但佛性是人本有。

与西方的差别:中国人论道——儒道佛都论道——没有论出来两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天道在人民生活中,不脱离人民生活。孔子说“道不远人”。
《大学》,初学入德之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纲领。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明明德:明德=本有仁心(相当于人本有佛性),孟子讲出来仁心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西方基督教——人本有原罪,等上帝拯救。明德是人本有,是天地之性,但肉体给人器质之性,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使人的明德被遮蔽掉,于是需要明 明德——复性之功夫——即儒家的修养。德者,得也。明德与天道贯通,明明德就要亲民,亲民是途径,进入和体察人民生活。朱熹的新民是错的,那叫改造。大学是大人之学,不做小人,做君子。做君子一定要天下关怀——体察人民生活。在止于至善——人生的最高目标,最高的完善。
这个三纲领与柏拉图比较,中国的是真理不悬在现实人世之外,就在人世之中。慧能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教中国化,在禅宗思想中能处处读到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将来能不能用儒道佛的语言来说马克思学说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不能搬一大堆洋教条来改造中国。

神秀的偈语和慧能的偈语:弘忍法师说神秀的还在门外,慧能的在门槛上了,但也还没见本心。神秀的是远离尘世,别受其影响,做自了汉——小乘佛教的境界,人的智慧和烦恼都来自人的本心,神秀认为烦恼来自尘世而非本心,没认识到烦恼正是来自智慧产生的地方。修行,是要把众生的烦恼和罪过看做是自己的烦恼和罪过——“大悲悯”,如果没有大悲悯,何谈了悟佛法。慧能比神秀高明,他先把智慧和烦恼的对立给“无”掉,消解掉之后,什么都没有了吗?还是有东西的,慧能不知道,但他能够“无”掉很重要,所以说他高明一点,在门槛上了。

慧能的偈语就是一个“无”,停留在无是不对的,所以弘忍法师用鞋子把慧能的偈语擦掉这个动作包含了禅意——把说无的偈语给无掉,你说空,我把你也空掉,叫做“空空”。后来,第二天弘忍给慧能讲金刚经讲到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候,慧能终于悟了。其实,慧能的偈语只达到了这八个字的前四字。住就是执着、住相。相就是我们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所有的人都区分出来一个高低贵贱。还停留在这种区分里,叫住相。相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要住相。神秀就是住了“我们干净的心”和“外部世界的尘埃”的相。比如也不要住善相、净相,要容许宽容恶与犯错之类的大概意思。“而生其心”的心是我们的“自本心”,又叫“自本性”,其实也就是佛性。慧能听了这八个字,说了五个何期:“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里又看到孟子的思想——“万物皆备于我”。万事万物的真实意义只向我们的佛性呈现,这叫“能生万法”。我们平时没见到自己本有的佛性,我们看事物的意义终是看错了的,不是那个事物的真实意义。中国思想的真理,不在现实世界之外,就在现实世界之中。也就是孔子讲的“道不远人”。坐禅的意思不是无心,不是说看见美女心不动,还是有心得。如果这个世界上本无烦恼,要智慧干什么。烦恼就是用来修行的。
以上与西方思想比较出来,两条认识:第一,我们不承认一个彼岸的世界(真理在彼岸世界);第二条,我们中国人所能接受的真理,并不是逻辑的真理、不是理性逻辑的真理,是生命情感的境界。

(专门说第二条——生命情感的境界)《中庸》的第一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国人的真理不是理念,也不是理性法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心?),发而皆中节(恰当),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我们的生命情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人与人,人与物关系处理得恰当是天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一段看到,中国的哲学讨论的真理,绝不是西方的理性的逻辑所讨论的真理,中国的哲学所讨论的无一不是生病情感、它的规范以及它的升华。中国无宗教,中国有哲学,而中国的哲学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哲学,尤其不同于欧洲哲学,为什么?中国的哲学是升华人生情感的哲学。所以中国哲学讲到底是人生哲学,而这些人生哲学不是给我们一些干巴巴的理性规则,而是诉诸我们的生命情感本身,把它的真相说出来,然后让我们去体现、去发挥生命情感的时候都“中节”,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的目标。那么人生哲学意味着什么?当然离不开烟啊~(这一句不重要,是觉得王德峰老师爱抽烟,太好玩才记录下来)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无邪什么意思?诚——性情之正。人活在世界上,让我们站在大地上的绝不是我们头脑的理性,而是生命情感。西方哲学把人类心灵情感放得低,叫第三等级,第一等级理性,第二等级意志。中国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情感中,我们不是恰好拥有一份欢乐、一份悲哀,而是当我欢乐时候,我就是这份欢乐,当我悲哀时候,我就是这份悲哀。而不是我有一个冷冰冰的与情感无关的心灵的实体,此刻恰好处于悲哀的状态,然后我把这个状态排除掉,没这种事情。生命情感之方方面面就构成了我们的心。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用力所在,是我们生命情感的规范和升华。所以读中国儒道佛的经典,不要用西方哲学来读,讨论概念的关系、逻辑的推演等。中国的哲学是人生教科书,而不是理论的书。当然,做学者可以去研究中国经典的逻辑、概念啥的,但是我们普通读,就是这一段读得时候心生喜悦,或者流泪,就成了。你读的时候,一下子在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你看透了、通了。而且这个通不是你智商上的通,而是生命感受上的通。你一下子把这个小我放掉了,你仿佛融入了宇宙。何等之感受!总而言之,无可名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PS,但西方哲学可借用的一点可能就是,把自知的冷暖,能描述、可计量,让别人也知道,可能这就是科技的进步和效率的方面)而读西方哲学可不是这样,如黑格尔的《逻辑学》,那是一个一个范畴推演的。每一步的推演都是在逻辑上严密的,无可指责,但是你读着一定要理性的思考,一环一环跟上去,出不得半点差错。西方哲学,可以锻炼我们的理性思考的头脑(彻底和周密,类似学数学);中国哲学,滋养我们的心灵,你读得懂这一段是因为你有过这一份生命感受,你读不懂那一段是因为你的人生还没有这份感受。所以中国的经典,是让小孩子机械地背诵,以后有了经历,会体会到生命情感。小孩子怎么可能理解儒道佛的经典呢。而西方的教育强调理解,所以严密的推理、范畴的演绎,小孩子也能学,而中国经典中没有严密的推理这类。所以中国经典的文字表达,充满了形象、比喻、例子、暗喻。一句话中是直接告诉你的,不是需要你推理出来的,你没懂是你需要慢慢去体会。是直觉、直观的真理。西方哲学是推理的真理。中国哲学不是任何推论的结果,它就是对这个世界直观的判断。所以这种哲学让中华民族有一种智慧,一种其他民族没有的智慧——在最黑暗的时候,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中华民族对未来保持着他的信心。为什么?黑暗即将过去,它一定走向自己的反面,光明一定在前面。同时,它又在最辉煌的时候、最得意的时候,保持必要的警觉。为什么?事情正在正在走向反面。

中西文化差异来源的根源,民族对世界的不同理解,原因:1、地理环境,导致了社会秩序的不同构造原则(血缘到五伦的交互关系与契约、个人);(似乎没有原因的234,可能表达上讲错了,主要就是地理环境及其衍生的原因)

儒家现代化。中国特色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精神一定形成对资本逻辑的限制,并且为扬弃资本逻辑准备好精神要素。

重建中国文化之精神。

以上。

看后感:

内容如果展开学习,很博大精神,以后有空细致了解或学习下。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2-13 观看记录-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