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书笔记(二)

产品经理理解需求的过程,并不违背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观点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观点,一样会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型,以实现螺旋式上升,使了解和证实在不断迭代中得到进化。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

产品概念的提出

产品概念的提出一共有五个方面:核心用户、刚性需求、典型场景、产品概念(solution)和竞聘分析。

产品概念的提出

产品概念的筛选

1.产品概念的筛选是在一个时间切片上做的,随着时间的变化筛选工作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因为经验告诉我们有的事情是一个大浪潮有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浪花。

2.产品筛选的维度:内部(人、财、物、意愿)和外部(行业天花板和身边人、行业环境)。

1)“人”、“财”好理解,“物”则包括行业资源和业务能力(行业规则、人脉资源),“意愿”则不应该是机会主义的意愿,最好的意愿是发自内心地有使命感。

2)行业天花板=潜在用户*单用户可挖掘价值,天花板高的行业则更有机会占更多市场份额。潜在用户则指向天花板。

3)身边人即种子用户,是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困扰最深的一小群人。特点:愿意配合、可以提供很多价值的信息(自己曾经尝试过解决)、可以忍受缺陷(迭代)、称为义务推销员。

案例:

以滴滴为例子,

种子用户:机场摆摊

核心用户:出租车司机

目标用户:出租车司机+乘客

潜在用户:代驾、顺风车

4)行业环境:对于不成熟的早起市场,教育成本太高,避免帮后来者教育用户;竞争激烈的市场,可以考虑往上游走。还要考虑竞争门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方法:保持对变化的敏感),讨价还价的能力(分散产业链上下游风险)。要小心产业链上下游如果过于强大会倾向于控制产业链上的更多环节,可能会跨界竞争。产品最好和行业巨头形成互补。对一类用户、需求、场景的深入定制,一方面可以成就一个产品,称为对手进入的壁垒,另外一方面可能成为这个产品的牢笼。

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需求采集+用户研究

1.用户怎么说和怎么做经常是不一致的,所以说和做是一对不可拆分的方法,尽量同时采集,否则可能会出问题。【横向为说->做,循环验证】

2.定性研究可以找出原因,偏向于了解,属于个体研究。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现象,偏向于证实,属于群体研究。【纵向为定性->定量,循环验证】

3.临场感是产品经理的一项基本能力,需求通常是带场景的。

4.用户交互测试具体做法就是先设法简单实现,躲让用户低成本体验产品,如试用试吃。

5.产品经理应该多与客户亲近利用网络也是个好办法。不要从上往下俯视用户,也不要跪舔用户,对用户言听计从、卑躬屈膝,这样都没有办法简历起情感的链接。真正能交朋友的其实是比较平等的两个人。

6.KPI是衡量战略的完成度的手段,不是产品的需求目的。

7.案例:知乎——避免媒体二次扭曲专业知识;豆瓣——群体智慧生活专家

8.需求和用户研究最后的目标:建于产品原则(初心)基础上,需求有三种深度【观点与行为、目标与动机、人性与价值观】,用户分别是抽象(目标用户)、具象(用户故事)、抽象(人物角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书笔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