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寻根: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何依据

易经的核心系统是六十四卦。这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方法?其次是要弄明白为何要那样排列?

其中一种,也是最正宗的一种,就是《周易》原文中的六十四卦排列顺序。民间流传下来一首诗歌,用来让大家通过背诵而熟悉这个顺序: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朱熹的《周易本义》里,据说是朱熹写的,也可能是他从民间搜集来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周易》六十四卦,分成了三十二组,两卦一组。如乾坤两卦,就是一组,屯蒙两卦又是一组。而每组的两个卦象又有两个规律:一是前面一卦的阳爻、阴爻,在后面一卦相同位置全部进行阴阳互换。如前面一卦乾卦从下到上六根阳爻,后面一卦坤卦就从下到上换成六根阴爻。二是把前面一卦的上下六根爻,到后面一卦进行上下颠倒,如屯蒙两卦,前面一卦屯卦上卦为坎,下卦为震,从上到下六根爻一个颠倒,变成蒙卦就是上卦为艮,下卦为坎。主要就是这两个规律。

但是两种调换方法,还是存在着重大的区别。比如坎卦和离卦是一个组合,遵循的是跟乾坤两卦一样的六根爻在同等位置阴阳互换的模式。因为把离卦的六根爻上下颠倒,还是一个离卦,只有把六根爻阴变阳、阳变阴,才能变成坎卦。当然坎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坎离合成了一组。遇到同样问题的还有中孚,六根爻上下颠倒还是中孚,只能阴阳互换,才对应出小过卦。当然把小过卦六根爻上下颠倒,也是小过,所以只能选择阴阳互换。

还有,把六根爻阴阳互换和上下颠倒,本质上是不同的。如晋卦和明夷卦一组,用的是上下颠倒模式,如果换成阴阳互换模式,晋卦应该换成需卦。而需卦已经跟讼卦成了一组。所以晋卦只能与明夷卦配成一组。所以一定要用这两个模式,才能把六十四个卦象全部配成对。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既然每一组卦象的结合模式是不同的,那么两个卦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的关系?比如乾卦和坤卦,是两个独立的卦象,还是相互发生作用的?

曾经看到很多文本,是解读《周易》六十四卦的顺序的,认为六十四卦代表事物的六十四个发展变化过程,从乾卦开始,然后进入坤卦,再进入屯卦,再进入蒙卦……最后到未济卦结束。认为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就是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有的文章讲得头头是道,比如说为何晋卦后面是明夷,谦卦后面为何是豫卦,都是一种连接和递进关系。

从笔者长期的研究来看,这种解读可能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每一组的两个卦,前后两卦要么是阴阳互换的,要么是上下颠倒的。到底是什么事物的运行,是这样不断相反地发展变化的?而且还不是一种模式,是两种模式。今天是乾,明天是坤,后天是屯,再后天是蒙,再后天是需等等,好像一个人今天朝南边走,明天朝北边走,今天在往上走,明天在往下走,今天站在光明的一边,明天站在黑暗的一边。今天是阳多阴少,明天是阴多阳少。这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吗?而且三十二组卦象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种连接和递进关系?要是存在的话,依据何在?

比较客观的理解,应该是古代的人为了让学习易经的人方便记住和查询六十四个卦象。比如把六十四个卦象配对成三十二组,就容易记住,只要记住需卦,同时也可以记住讼卦。记住了中孚卦,同时也记住了小过卦。记住了离卦,同时也记住了坎卦。记住为既济卦,同时也记住了未济卦。相当于只要六十四个卦象,只要记住了三十二个卦象,另外三十二个卦象就可以变出来。只要把卦爻上下颠倒,或者把卦爻阴阳互换,就知道了另一个卦。至于在这个顺序中,卦象与卦象并没有任何连接关系。(周秋鹏)

你可能感兴趣的:(易经寻根: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