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好入名山游 · 神农山

2015年的夏天,我陪爱人回到河南焦作,我们一起登了云台山。翌日,我决定一个人再登神农山,也就是当地人口中的“小北顶”。神农山的垂直高度约1200米,但山势极为陡峭。我初到山脚下,便看到一尊神农像,也就是炎帝,手捧禾穗,头戴牛角,立于广场之间。作为炎黄子孙,不由内心一颤,仿佛受到了穿越遥远时空的凝视,肃穆了片刻,心中涌起一种神圣感。随后,便开始登山了。

山脚神农像

因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神农山虽为5A级风景区,但游客稀少,除了偶尔碰到的一两个爬山的人,我几乎是全程独行,因此,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群猕猴在前方石阶上围成一堆,挡住了我的去路,看它们的神情,似乎要留下点买路钱才能让我过去。而我又两手空空,双方就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场面一度尴尬。好在此时恰逢有三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从山上下来,人候实力发生了转变,于是猴群就四散而去,我也趁机夺路上山了,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亭。

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座半山亭,行至此处,人们难免会稍驻脚步,望着山下曲折蜿蜒的山路,半空中升腾的雾霭,心中开始慢慢生出一股豪气。神农山的半山亭就建在悬崖边的一处岩石之上,六根立柱撑着六角形的顶子,往外望去,视野极好。像一个深邃的峡谷,两岸山形若立,长藤挂于突出的古木之上,白色的雾气漂浮其间。很想对着空谷长啸一声,但又怕惊醒山间沉眠已久的怪物,于是就转身朝剩下的那一半山出发了。

一路上都有红色漆字的标识,告诉你距离山脚已有多高,距离顶峰尚有多远,这无疑给人一种鼓舞。一路风光极好,也无猕猴相扰,如今还能记住的却只有一个地方,叫“太行八径”,据说是直通山西的八条小路之一,在战争年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沿途标识

我已经忘了神农山的主峰叫什么了,虽然我还记得缙云山的主峰是狮子峰,衡山的祝融峰,云台的茱萸峰,大明山的飞鹰峰。。。。但不记得也没有什么。因为神农山的主峰虽然不记得名字,但刚到峰顶的回忆至今鲜活难忘。比如我一口气喝了三罐红牛,比如峰顶那挺拔秀美的龙鳞松,曾在故宫见过几颗,以为是皇室珍宝,而看了神农峰顶那些悬崖边坚强生长的龙鳞松之后,才知道真正的超凡脱俗的气质与美。而最震撼心神的,莫过于在山顶的放眼远望。啊!巍巍太行,尽在眼前!如此的雄壮!如此的庄重!云海在群山之间如潮水般奔腾,心中只能不断的重复四个字,大好河山!大好河山!


神农极顶
龙鳞松
龙脊长城

这就是我的神农山登山之旅,而下山的风景同样动人,尤其是山脊之上的龙脊长城,可谓集险峻、神奇、秀美为一体,让人久久难忘。龙脊长城是沿着山脊线而建的狭长小道,两侧是万丈悬崖,远处壁立千仞,有时有穿梭在松林之间,从上观之,大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奇,不愧是隐匿神农山中的苍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到山脚,遇到了一位养蜂人。那是一个年约六十,面色黝黑的老者,戴着一顶黄中泛白的草帽,在路边的树荫下,支了一张凉椅,旁边是一个绿色的塑料茶壶。他悠闲地躺在凉椅上,用一张蒲扇轻轻挥着,很是惬意的样子。“小伙子,看看蜂蜜不?”我走过的时候,他忽然起身问道。我们闲聊之中,感觉他谈吐不凡,而后他就带我去他家看他的蜂房和蜂蜜,大门是涂了绿漆的铁门,但依旧贴了一幅楹联,内容还很雅致,不是一般的吉祥如意、招财进宝之类,上联是“楼外花飞红杏雨”,下联是“庭前枝灿早梅春”。我觉得这神农山脚的养蜂人颇有几分隐者之风,买了一罐荆条蜜,就寻车回家了。


养蜂人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生好入名山游 · 神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