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事实。

keke  08/20/2019

    先来一个小测试:

1、在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国家里,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够上完小学?

      A 20%  B 40%  C 60%

2、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一岁儿童接种过疫苗?

      A 20%  B 50%  C 80%

3、在1996年,老虎、大熊猫和黑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那么请问今天,这三种动物中的哪些还是濒危动物?

      A 全部都是  B 其中一种  C 全部都不是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合上了这本书,这是我第一次在两天内读完一本书,可以说是无时无刻都在捧着它,今天午饭前我读完了最后一章甚至依依不舍的看完了最后的结语,吃饭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翻涌着无数的词汇语句在催促着我赶紧把它写下来。现在我的心情已经平复,可能没有吃饭时那样文思泉涌,但是我努力的把我所看完的感受记录下来,然后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这本书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就是——人类容易受到思维本能影响而作出错误判断,因此我们要学会用数据说话,用实事求是的手段去认识真实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作者在一开头给出了13道选择题,我只对了4道,据说大猩猩靠蒙都答对了百分之三十,超过了百分之七十的人类,而大多数人只对了两道,为此我内心还有些小窃喜,但不得不说,我在做题的所有思维都和作者在后面给出的经验思维不谋而合,这里的经验思维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思维,相反,很多时候人们的经验思维往往会误导最后做出错误选择。这本书讲述的就是经验思维所带来的误导以及相应的实事求是的办法。

      我很激动的看完这本书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和我的生活看似无关紧要却细思极恐,由于作者汉斯的工作原因,书中很多地方提到“全世界人口”以及“传染疾病”等看似非常宏观的话题,这似乎和我生活相差甚远,但是越读到最后对我的启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浇灭我这一股热情的是读到结尾发现作者在2017年患胰腺癌去世了,才发现,一本书真的可以是一个人一生的写照和余生的梦想,也可以是影响数亿人的精神食粮,汉斯是一个真正的世界主义者,心怀人类,这样的人离开世界,实在是一种遗憾。

(温馨提示:后面的文字没有配图)

      好了,如果我要是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的理论讲给大家听,你们一定会觉得很无聊,因为“极度贫困”“气候变化”这些概念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直接影响,而我感受到的是什么?是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的工作,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想到我的生活与心态。

一、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就会去扫大街。

      “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就会去扫大街。”这句话是很多家长会跟小孩讲的话,可能现在的家长比较少,以前会说这话的家长比较多。这句话其实没毛病。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就有提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虽然职业是平等的,但是没有人会愿意去做辛苦的体力劳动,除非别无选择。

      我在一场家长会上给家长们推荐过一本书,是我自己看完,当时感触颇深的,叫做《日本妈妈——学霸养成课》,这书里面印象最深的两个观点是1、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个世界的贫富差距。2、在学校若不想被排挤可以靠学习好取胜。 当时我看完这本书我就给我们班的孩子展示了现代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对比,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珍惜现在的生活。今天看来,我就犯了经验思维的第一个“一分为二”的错误,正如作者所说,这个世界不是只有现代国家和贫穷国家,看待问题也不是非黑即白。放在我的工作中也一样,我不能简单粗暴的把自己班上的孩子分为“学习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因为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权利和空间。简单的一分为二往往忽略了中间的绝大多数,而这绝大多数很可能在未来起决定作用。因此我明白了,为什么学校希望老师多把注意力放到班级的“综合成绩”而不是“平均分”上,因为除了平均分外,数据的分布更为重要,也就是各个分数段。

      回到开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你可能就会去扫大街”,其实这话可以变为“如果你好好读书,你就可以选择一份你喜欢的职业”,为什么我们要把学习变为威胁孩子的武器呢?为什么要说“假如你做不到,你就会怎样”而不是“要是你做到了,你就会怎样”呢?学习的确是一种武器,但它是你能独立思考,去面对生活挑战不至于随波逐流的武器。

      本书的最后一章提到了一点教育,那就是“我们应该教给我们孩子最新的知识和实事求是的思考框架”。汽车卖出去后出了故障,厂家会召回汽车,它会写着“我们将会召回你的汽车,并及时为你更换刹车片”,但是作为教育者,假如以后我们的知识过时了,难道我们会告诉学生“孩子,我们以前教给你的知识已经过时了,请返回学校,老师免费为你更新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人必须独立思考,它才能自己更新知识系统从而不落伍不被时代抛弃,这不是能力是什么?提到能力,昨天开会某个长也提到了,我们现在有丰富的检测知识的考试系统,却唯独缺少了检测孩子能力的评价系统,知识与能力,相辅相成却并不是永远相关,知识好的孩子能力不一定强,考试考不好就去跳楼这种“抗挫折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里,我想把以下八大思维能力和大家分享。

                          细致

                          创造力

                    好奇心/热爱学习

                      抗挫折能力

                          毅力

                        自我效能

                      压力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威胁孩子的语气告诉他假如他不好好学习,他将来会去睡马路,而应该给他播下梦想的种子,当你收获了知识,你才能成为你想成为的宇航员科学家等等。

二、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细数这个暑假的娱乐圈新闻,先是马伊琍文章离婚,然后宋仲基宋慧侨离婚,前两天又是韩国安宰贤具慧善离婚,再加上微博很有名的那对情侣“孔维诗苑”分手。爆出前两条新闻的时候我还在国外跳伞吃海鲜,心里想“现在的人都怎么了,看来爱情是不值得的”,还不如一个人想干嘛干嘛自由自在,把自己过好了比啥都强。这种心态如今也是彻底颠覆,打心眼里说,我是非常相信爱情的。但我想肯定不止一个人会跟当时的我一样有“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这种想法,可是现实中呢,仍然有很多很多幸福的夫妻情侣,身边的也好,电视上的也好,只是如果媒体报道“谁和谁幸福美满”、“谁和谁相爱十年又怀第三胎”这样的新闻,实际上是没有多少点击率的,人们总是会对“分手”“离婚”“出轨”这些词抱有更多的关注,而记者媒体也正是抓住这点赚足了大家的看点。这就是本书中所提到的“恐惧本能”,因为恐惧本能,我们很容易把非正常的情况看成正常,并认为这就是现实的真实情况,要想突破这点,就该清楚的独立思考,知道“恐惧本能”是最能影响媒体对于传递大众新闻的选择,所以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我之前还写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浮生六记〉读后感》,大力歌颂了人世间美好的爱情,今天看来,当时“不相信爱情”的想法和这个读后感已经自相矛盾了。

最后我还是要声明,我是非常相信爱情的。

三、保持好奇,充满期待。

      当我读到书中“保持好奇”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像是一个交了一百分答卷的孩子,关于“好奇”,我自认我就是个好奇宝宝,我很想去探索这个世界,这个暑假我完成了第一次跳伞,第一次潜水,第一次跳崖,第一次海钓等等,我希望未来的日子里,我能给自己多贴一些“标签”,除了”父母的女儿““学生的老师”这些标签外,我希望我自己会是一个“舞者””拳击手“”潜水员”甚至是“极限爱好者”等等。保持好奇,保持期待可以说是快乐的源泉,每长大一岁,你会发现未知的世界更加开阔精彩,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过程,因为它意味着你永远都会发现有趣的事情。

      当我读完这本书,再一次把那13道题重做一遍的时候,发现这次只错了四道,并不是因为我记住了正确答案,而是当你的心态变得积极,知道这个世界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的时候,你就做出了正确选择,我想人生也是如此,积极乐观的心态总会帮助你度过难关,而独立思考实事求是会成为你度过难关最重要的武器。

    最后我们再把开头的题目放出来,再做一次,你的答案是否有所改变?

1、在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国家里,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够上完小学?

      A 20%  B 40%  C 60%

2、现在全世界有多少一岁儿童接种过疫苗?

      A 20%  B 50%  C 80%

3、在1996年,老虎、大熊猫和黑犀牛被列为濒危动物,那么请问今天,这三种动物中的哪些还是濒危动物?

      A 全部都是  B 其中一种  C 全部都不是

我会告诉你答案是CCC——最积极的那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事实》,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