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最高领导人向全世界宣布:
中国已经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显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01 贫穷是什么?
2019年有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还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贫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书中有一个观点: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短视,只在乎眼前利益。这种短视,会让他们世世代代贫穷下去。
比如,他说在印度穷人区,人们宁愿买电视、买垃圾食品,也不愿意买能提高产量的化肥。穷人宁愿相信见效快的抗生素,也不愿意去医院。还有什么,孩子学习不好,就辍学。接种疫苗要送碗之类的。
我认为,这只是贫困的现象,并不是贫穷的本质。
香港有一个真人秀节目《穷富翁大作战》,邀请香港的富翁体验几天底层的生活。
一开始,这些富翁很有信心“脱贫”,因为他们有那些穷人没有的学历、经历和管理能力。
但在几天的体验之后,几乎所有的富翁都感到绝望。
“忙得我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不要说坐着休息一会儿,就连喝水的时间也没有。”
“完全没有别的盼望,只想着如何能吃一顿好的。怎么会去计划下个星期?最重要的是解决下一餐。”
“我这5天一共睡了7小时,但我知道历程会完结,所以能用磨炼来形容,但对真正生活在那种环境的人,就像一支铅笔,不是越削越尖,是越削越短。”
阻止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大阻力,是贫困本身。
因为贫困,他们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解决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
他们没有时间去学习技能、积累资金、规划未来、摆脱贫困。
02 什么是精准扶贫?
在扶贫的具体方法论上,中国是绝对领先的。早在2013年,国家就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
精准扶贫,强调的就是“精准”二字。何为“精准”?罗胖讲过一个例子,我印象特别深:
在乡下一个小饭馆,有人聊天,谈到“精准扶贫”。一个人发牢骚说,某村有一个贫困户,家里三个儿子,却一直脱不了贫,这“精准扶贫”,根本没什么用。
有一个下乡的县干部,正好在旁边听到,当时就放下碗筷,拍案而起,对老板说:“不可能!三个儿子的家庭还没脱贫,这事儿我怎么没听说,我们不可能漏下这种情况。你说说,那家人姓什么?
那人当然说不出,不过是传闻而已。
县干部一见,当时掏出电话打给负责那村扶贫工作的干部,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该村还有一户子女弱智的贫困户尚未脱贫。至于三个儿子什么的,完全子虚乌有。
你看,干部下乡听到人发牢骚,一般不会当场质问,会记下来回去调查,说不定真有这种情况。
但现在不同了,“人盯人”的精准扶贫政策,让政府掌握了贫困户的详细信息。
“三个儿子的家庭还没脱贫”这种特殊的情况,绝不可能被这个信息网络漏过。所以,那个县干部才有底气当场质问。
03 扶贫就是创造连接
古代四大文明,都发生在大河边。
黄河两岸的中国,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
两河流域的是古巴比伦,
印度河畔的印度。
有水“连接”的地方,就能产粮食,
于是村社出现了。
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交易物增多,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连接”——城市。
城市的本质就是“网络”。
但城市是“中心化”的网络,城市中心区与边缘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扶贫问题研究学者冯宇坤,讲过一个云南省勐腊县河边村的扶贫故事。
河边村,地处西双版纳的雨林深处,靠近边境,离机场和城市都特别远。从最近的机场开车过去,也要3个小时。
热带雨林,风景不错。但要搞旅游,指望周边的城市来玩农家乐,没有连接网络,肯定不行。
那怎么办?
很快,全国最好的规划师来了,帮助河边村做了一个整体设计;
全国最好的设计师来了,帮助河边村做了原生态设计;
全国最好的民宿专家,给村民运营农家乐支招。
然后通过移动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河边村。
像河边村,这样一个偏僻的深度贫困村,为什么能迅速脱贫?
本质上,是它跳出了自己的空间局限,得到了全国人的帮助,反过来再吸引全国的游客来到这里。
还比如,拼多多新农人计划打造的“极速供应链”系统,用户下单后5小时卖家就能完成采摘、封装和发货,水果新鲜度超过了超市和菜市场。
今天的移动互联网,让偏远的乡村不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是与全国乃至世界的各种资源和基础设施进行连接,逐渐从过去城市的中心化网络,变成了为每一个人赋能的分布式网络。
要想富,先修路。路,就是连接。当各式各样、有形无形新的“路”、新的“基础设施”、新的“连接”出现时,就会把越来越多的人,连接到这个越来越繁荣的网络之中。
扶贫是这样,我们每个还在努力奋斗中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把自己的价值,变成一个产品,然后连接到这个繁荣的网络中,与更多的人产生连接与互动,去实现我们心中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