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之“西游记”

语文课堂是自己灵魂能够有所寄托的栖息地,是自己的生命能够在其中像真理般自我实现的场所。诗的课堂,就是师生生命因为通过对一个有意义的伟大文本的聆听,进而产生深刻的共鸣或者争鸣,最终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语言和思想的原创者,在课堂上涌现出最酣畅淋漓的时刻。

反思:诗的课堂应该成为我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直以来小语公开课上充斥着,泛滥着抒情,甚至说明文本,议论文本,寓言文本都会被错误的当成抒情的工具。我们身边的公开课就是这样热热闹闹感情的泛滥,学生看似在老师的引导下美美地读课文,其实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讲着别人的故事,并没有产生与文本心灵的碰撞。

作为文化经典的教学,其教学目的主要就是尽可能本真的深入的理解原文本,而不是把它当成某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向文章提问,并在文章里找到答案。

对于学生在阅读当中做的批注,我们应该像干老师学习,及时点评关注并进行星级评价。为西天取经人物记录“功劳簿”激发了学生积极讨论的兴致。本环节给我的启示:批注文章要批注到妙处。

讲到“石猴出世”,干老师讲到这句话:慢慢地,我们会遗忘自己的生命原本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只有当面临使命挑战的时候挺身而出,那才是生命被唤醒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到我。

通过分析悟空的成长密码,最后讲到了我们需要:唐三藏般的理想原则,孙悟空般的神通与斗志,猪八戒般的乐观与随和,沙和尚班的忍耐与服从,有些时候我们甚至应该把自己视为一匹供驱使的马,把你的每一天都当作修炼取经的旅程。这节课推进到这样的深度与广度,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灵魂与文本达成最深的共鸣。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之“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