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变脸”到底出现了好多年?又是咋个变的脸?

说到川剧,就会联想到“变脸”。然而,这个十处打锣九处在,风靡演艺圈和民间的神奇艺术,并非“骨灰级”的文化遗产,而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

满清快要“下课”,民国即将“上位”之际,川剧艺术蒸蒸日上,名角儿辈出。在曹俊臣和康子林两位文武小生的不断斗艺中,“扯线变脸”这门表演绝技华丽诞生。

曹俊臣,艺名曹黑娃,粉丝尊称曹大王,在资阳、内江、宜宾、泸州一带的名气大得不摆了,多次专门到成都码头献艺,一心想跟康子林决一雌雄。

到了光绪年的尾巴上,曹俊臣终于得偿所愿,在成都庙会上“单挑”康子林。当时,曹俊臣表演《放裴》里的裴生,在戏台上连打数十个“旋子”,引得场下巴巴掌不断,吃瓜群众手杆都差点拍断。

康子林扮演《金山寺》里的韦陀,一看到他的出场扮相,台下观众立刻骚动起来。有些人巴心巴肝地为他捏一把汗:“哎呀,咋个搞起的嘛,韦陀囊个成两只眼了嘛?康老板儿今天,害怕是阴沟里头翻船哦!”

有些人像泼妇骂街一样的闹麻了,尤其是一些不踩沟的费头子,猴跳舞跳地在那儿板命:“爬爬爬哦,瓜西西的瓜娃子,你演球不来嘛,就不要演嘛,是个人都晓得韦陀有三只眼,跟那个二郎神差球不多。”

就在场面混乱得遭不住的时候,康子林突然大喝一声“何方妖魔至了,待吾睁开慧眼一观。”喝声刚一落下,一只画好的“慧眼”,已从脚尖踢到双眉之间。全场观众惊抓抓地欢呼起来,喝彩的声音差点震聋耳朵、震跨戏台。“曹黑娃的天旋子、地旋子,当不得康子林踢尖子。”

曹俊臣先前的风头,瞬间被挤压到了卡卡角角。康子林虽然洋盘惨了,但他却对曹俊臣惺惺相惜,经常自讨腰包去看他的戏,尤其喜欢看他演的《三变化身》。这个戏又名《归正楼》,讲述不昌盛的“二杆子”少爷邱元顺“吃喝嫖赌抽”样样沾,欠下了“一钩子”烂账,三天两头被债主弄得要死不活的,就逼迫发妻苏月娘卖身还债。

邱元顺那个胎神哪晓得,半路上杀出来一个贝戎,“劫走”苏月娘逃得人花花都找不到,砸烂了他龟儿子的如意算盘,只有“背时”和“哦豁”了。在这场戏里,康子林先后有3次变脸。最初扮演贝戎时,他都是先贴好纸脸売,亮相扯掉后再开唱。

曹俊臣多次观摩后,尝试改用草纸蒙脸,涂上脸谱色彩,撒一把松香粉火,一把抹去脸谱,现出原形开唱。康子林受到他的启发,进一步改进变脸艺术,先优化掉“撒粉火”环节,再用“夹皮纸”代替“草纸”,脸谱由一层变成三层。然而,演练时老是阴差阳错,让康子林很是脑壳痛。

再后来,康子林偶然从“拉洋片”中得到灵感,犹如醍醐灌顶,欣喜若狂地发明了“扯线变脸”。线头藏在脸谱,线尾藏在腰间。一拉一扯之间,脸谱瞬息万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惊呼巴适得板,爽翻!

你可能感兴趣的:(川剧“变脸”到底出现了好多年?又是咋个变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