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导读5(第6章)

马上就要学习计划篇的内容,第6章标题是“规划是为了明天”,所以就从这一章开始了。

这一章的内容相对简单,就只有两个主题:规划步骤和目标管理。

先说规划步骤,按照格鲁夫的说法,也就三步,如下图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格鲁夫对战略和战术的区分,在他看来,把计划变为白纸黑字就是战略,而来实行战略的行动就是战术。在商界有一句名言,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那这句话按照格鲁夫的理念该如何解释了?

格鲁夫说很多人虽然了解现状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并且努力想要缩小此差距,但他们不明白今日所面临的问题,经常是源于过去规划的失误。他给出的对策就是在规划行动方案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有什么事情如果我“今天”做了,可以让“明天”更好,或者至少不会更糟。

第二个就是目标管理。最近刚好在看谷歌的OKR(Objects and key results),原来谷歌的OKR居然是来自于格鲁夫,后来经过风险资本家的推荐才在谷歌中被采用。而格鲁夫的目标管理的渊源当然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啦,他写了一本《管理的实践》(1954年)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

格鲁夫通过哥伦布和自己公司的例子来解释目标管理,在哥伦布的例子中,尽管哥伦布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因为最后没有找到到达中国的航线,但是他发现了新大陆,给西班牙王室带来了不计其数的财富。因此,即使一个下属没能达成所设定的目标,他的绩效仍有可能被评为卓越。目标管理的用意是让人能按进度行事——好比手拿秒表,自己评估自己的表现。目标管理并不像人事部门的工作手册,可以用来决定奖惩,它只是衡量绩效的方法之一而已。

看来KPI的绩效考核模式实际上是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的误读,而格鲁夫的理解才是正解。所以格鲁夫才说如果上司只用目标管理来决定下属的升迁赏罚,以致下属只专注于指定好的目标,错失了其他可能,难免只会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很不专业的做法。

难怪索尼的董事会说“绩效主义害了索尼”,误解一个好的管理概念有多可怕。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导读5(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