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的“规矩”哪里来?

2018年,电视屏幕里到处都是辫子戏,剧中最常听到的一句便是“咱祖宗的规矩……”给我们的感觉清代的宫廷貌似是个很讲规矩的地方。细想之下,也确实应该如此。否则,在那偌大的紫禁城里,除了皇帝本人,上至太后、皇后、妃嫔,下至宫女、太监,泱泱数千人,若是没有一定之规,岂不乱了套?


其实我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那些“规矩”并不是随着清朝的建立就有。作为从偏安中国东北一偶的游牧民族到入主中原清朝统治者,在进驻紫禁城之初,还没有一套比较系统完善的管理准则。这一时期他们的规矩是由当时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些习俗礼仪和统治者的个人要求决定。其实,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比较糟心的。“主子们的心,海底针”,在这红墙深深中,没有一套看得见,摸得着,能背能记能滥熟于心的“规矩”,真的是相当于把头挂在裤腰带上过日子。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们在清宫剧中看到的那些宫女太监们严格尊守的规章制度,皇后妃嫔的行为准则又是从何而来?


这样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当然是出自有清一代最有钱有闲,又后宫充盈的风流皇帝乾隆之手。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高统治水平,他制定了《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从而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目的。


这套规章制度分为名号、玉牒、礼仪、宴仪、册宝、典故、服色、宫规、宫分、铺宫、遇喜、安设、进春、谢恩、钱粮、岁修、处分、太监共八大类,一一规定了上至太后、太妃,皇后、妃嫔,下至宫女、太监等的衣食住行的安置,宫廷宴会的礼仪,赏罚制度等等。具体到内容上,这十八类又可以简单整合成四种规定,即待遇问题;礼节问题;宫殿的维护与装饰管理;对太监宫女职责职能的确定和处罚管理规定。


这一套规定虽然条款众多,内容繁杂,但是,却是宫中各“主儿”的福音。“规矩”制定以后,宫中小主、太监、宫女们知道了自己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不该做,从此结束了想要明白主子的意图,想要活命全靠“猜”的日子;而后宫掌权者,如皇后,或者协理六宫的皇贵妃或贵妃们,在管理六宫事务时,也有了可以参照的依据。


因此,不得不说,乾隆皇帝还是颇具管理才能的。


(文章内容参考《钦定宫中现行则例》)

作者:心是莲花开   历史文化的宣传者与守卫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在写作、阅读与旅游行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八零后文艺女中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代宫廷的“规矩”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