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我不是医生,为什么要读《温疫论》

上一篇|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摄影/简

《温疫论》是明末清初的医家吴又可所著的医学经典,主要是总结了他自己以及当时的中医在治疗瘟疫方面的临床经验和教训,病况描述通俗易懂,医理讲解透彻,开出的药方标注详尽,可谓是医者仁心,大爱无言。

按常态而论,医学方面的著作一般是医生或者医学研究人员去研读,作为一个不是医生的普通读者,为什么要去阅读《温疫论》这部专著呢?

不是医生的我,想到要去阅读《温疫论》,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而对于疫情的说法,不但有中医、西医之争,而且各个国家的医学专家的说法也各不相同。直相到底是什么?一时之间,医学专家都弄不明白的事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想真正弄明白其中的奥秘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近几年阅读了一些中医大咖讲解的《黄帝内经》等之类的书籍,对中医的认识不断提升,也亲眼目睹了一些老中医处理疑难杂症时的果敢,经历了亲朋好友们受益于中医的很多案例,所以对中华文明瑰宝之一的中医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如何防范和治疗,不但中外的医学专家达不成共识,连国内的中、西医也达不成共识,孰是孰非,真是难以看得清楚明白,所以疫情刚开始时,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恐慌和抢购药品的事件。

疫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怎么防范和化解疫情风险,不但困扰着各国的医学专家们,同时也困扰着每一个普通人,大家都想要了解实情,但中外专家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之争,让人愈加看不明白。心中也有疑问,西医没有传到中国时,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处理疫情的呢?直到去年的某一天,在书店看到了《温疫论》,眼前不由一亮,决定自己一探究竟。

毕竟不是医生,没有医理作铺垫,看这样的专业书籍其实是非常吃力的,但好在我不用专心研究药方,而是想弄明白古代人对于疫情的认识和如何寻觅到解决方法的。用时一年零一星期,我终于看完了这本文言文的《温疫论》,掩卷长思,觉得有太多的话想说和要说,简单说两个观点:

第一,中医在疫情的预防和疗效方面无可争议。对中医疗效的争议,无外乎是肯定和否定两种结论。之所以有争议,并且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原因当然是复杂的,除了有中、西医之争外,主要是利益使然。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它曾经饱受磨难,历经沧桑, 却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地延续了五千年,迄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决非偶然。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历史上遭遇了无数的瘟疫,帮助人们战胜瘟疫的,别无他,唯有中医。

《温疫论》中对瘟疫的来源、传染、变异,以及不同体质的人感染瘟疫后,病情、病理、药方等区别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管是在预防方面,还是在治疗效果上,都无可争议。

第二,关于疫情的种种争论和问题,书中自有答案。我们一定还记得,在疫情之初,中外之争的焦点是要不要戴口罩,其实《温疫论》中有论述,“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感, 入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大意就是说,“瘟疫的传染,由于邪气是从嘴巴、鼻子中进来的,潜伏在膜原部位(即胸腹与膈肌之间),人是察觉不了和感觉不到的。”要想不被传染,戴口罩是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还有什么疑问和可争论的呢?

至于为什么有人感染了病情严重,而有人则没有任何反映,甚至也不用治疗等等之类的问题,《温疫论》中均有说明,限于篇幅原因,此处不再一一例举。

俗话说,“不知者不罪”。书能医愚。不懂中医没关系,不懂中医的功效也没关系,多找几本中医方面的书籍读读就明白了,但如果是为了自身利益去“黑”中医,别有用心地带节奏,混淆视听,则绝对是良心大大地坏了。

于2022.4.30

NO:【2022】22

摄影/简

上一篇|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我不是医生,为什么要读《温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