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的教训:一到实战就发挥失常,练习时你全力投入了吗?

01 为何一到实战就发挥失常


竞技体育令人痴迷的一点,就在于逆转。


可能在希望渺茫时逆风翻盘,也可能胜券在握时遗憾错失,就如同前不久出局世界杯的中国男篮。 对战波兰队时,中国队本来开局完美,却因为犯规陷入被动,关键时刻连续出现低级失误,最终以73比76输掉比赛,也错失了最好的小组出线机会,大家只能把全部希望放在和委内瑞拉的比赛。


委内瑞拉因为经济危机,球员住不起酒店,连医用绷带都没有。可就是这样的队伍,在球场上占据主动,进攻和防守都有条不紊;对比之下,中国队显得软绵绵:体能跟不上,投球投不准,篮板抢不到,最后以59:72大比分输掉。 中国队在身高占绝对优势,有3名身高超过2米10的内线高个球员,对手最高身高只有2米03,但数据显示,篮板居然是28-49,输了21个。
为什么觉得不应该呢?当时解说比赛的王非说出了球迷的心声:"对手抢进攻篮板是所有人一起抢,而我们这边就阿联一个。我们也要一起抢篮板,这样才有打攻防转换的机会。"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懒散",这也是大多数网友批评中国队的原因。 尤其是周琦,本来被看作易建联的接班人,去过NBA,CBA表现也不错,可是一到大赛就犯怂:几次发球失误,篮下也不争不抢 ,整个状态心不在焉。

很多人批评他态度不端正,但作为首次参加世界杯的球员,周琦肯定想呈现出最好的状态,就像他赛前所说:很兴奋能和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或者在美国看到的球员比。 可是为什么真正实战时,连基本水准都发挥不出来?很多网友说周琦没脑子,我倒觉得,他反而是太聪明,缺了股拼尽全力的傻劲。


02  练习时省力,实战就出糗


四年前,还在执教中国男篮的宫鲁鸣指导,评价周琦时"话中有话"。 宫指导先夸周琦脂肪含量比易建联低,结果就是"比赛不敢让他打太久,一般都是3-5分钟。" 继续说"周琦打球很聪明,他多年养成不乱耗费体力这个习惯,打场比赛需休息2场。" "你和他说啥他都清楚,可说艰苦训练,那他就皱眉了。" 听完宫指导这一席话,好像明白了原因:有着天生优势,却在训练中取巧偷懒,不愿全力以赴,那么到了硬碰硬的实战中,自然就有了"懒散"的表现。


《中庸》道: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 成大事者,和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依然拼尽全力。 每个人都向往舞台上的光芒万丈,却总想绕开昏暗幕后的枯燥练习。可是,没有重复的练习打基础,又怎么能筑起通向山顶的天梯呢?
10年前,姚明接受了一次专访,记者让姚明给自己过去10年表现打分,一般人都会谦虚地打个及格,好一些就80,而姚明却打了100分 。 他是这样解释的:"这10年来,我每一天都在百分之百地付出。我从来没有偷过懒,也无法变得更好了,因为我已经把所有的一切都努力付出了。"
有球迷对比了23岁时周琦和姚明的数据。 23岁的姚明在NBA效力第二年,还是新秀的他,打破外界质疑成为火箭队老大。他打满了82场常规赛,投篮命中率达到52.2%。并入选了最佳阵容三阵,是联盟顶尖的中锋。 而23岁的周琦,在NBA替补2年,只有1.3分1.2篮板的数据,最后被火箭队裁掉。


周琦并非没有天赋,当年进入NBA的选秀报告中,球探称赞他是兼具灵活性和高度的中锋,比赛气质冷静,很少勉强出手。这和之前宫指导所说的"聪明"不谋而合,可是却有点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意思。
他就像以前读书时,脑子转得快的机灵学生。上课都听懂了,下课却不做作业,结果上了考场,紧张地连基本算术都做错。出了考场还要无所谓地说:这些题都会,就是粗心而已。 而这份"粗心"错失的可能就是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全力付出,才能练就真本领


周琦在波兰场连续出现低级失误,大家觉得不可理喻。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常有类似感觉: 明明会做的题,考试时就是记不起正确答案;提前准备的演讲,面对陌生观众时,就语无伦次;默念多遍的汇报,却在撞见老板目光时,突然卡壳。 很多人将此归咎于紧张,但真正的原因是练习不足。那些卡住你的部分,正是练习时无意中回避的难点。只有在练习时100%的投入,才能在实战中无懈可击。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10000小时天才理论》书中,从脑科学角度对这种现象做了解释。 人的大脑就是一堆神经线路。大脑发出一个信号,通过神经线路传导到肌肉,你就会按照大脑指令行动起来。 研究发现,当我们不断刺激特定线路时,它周围会产生一种名为髓鞘质的物质。髓鞘质像绝缘胶布一样包裹着神经线路,髓鞘质越厚,线路越封闭,信号传递也就越迅速准确,不会受到其他神经线路的干扰。

科比被称为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投篮、三分、攻防每一项他都驾轻就熟,除了自身天赋,科比的辉煌战绩更得益于严苛训练。

科比参加活动时自述每天训练8小时,投篮1000次。在休赛期,其他球员放松时,科比依然保持着训练强度。 投篮训练每天必备,数量按照投中来计算。私人训练师会根据科比的状态选择需要加强的项目,包括体能,耐力,柔韧,反应等,总体节奏是每天6个项目,训练6小时,6天一个循环。 竞技比赛中情况瞬息万变,高手对决往往就差在毫厘。而科比扎实的基本能力,保证了他无论何时都能稳定自如地发挥。


我们总想抓住机会一展身手,可机会来临时,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像宫指导说周琦那样,"他不是不想打,而是真没劲了。" 那些真正抓住机会的人,都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练就了一身硬本领。
最近咪蒙卷土重来,打算进军短视频。虽然因三观不正而备受争议,但不得不说,能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咪蒙的个人实力不容小觑。 咪蒙大学时就读文学专业,那时她已经在靠写稿赚零花钱。毕业后咪蒙去了南方都市报做编辑,这为她日后的自媒体创作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咪蒙也没有停止自己发文,写的多是对历史人物的全新解读。 她不按套路出牌的写作风格并不受领导喜欢,却被韩寒看中,邀请她在自己的杂志《独唱团》上发文,这帮助咪蒙吸引了最初的一批粉丝。


2015年瞄准微信红利,咪蒙创建了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凭借独特的选题和犀利的文风,立即成为了头部流量。 可以说咪蒙的自媒体的成名,离不开她多年默默无闻的编辑工作,正是那段经历帮助她更透彻地洞悉读者心理。


04 不突破自我,如何挑战强敌


在中国男篮对阵委内瑞拉的比赛中,球迷们给周琦取名"周躲躲",因为他完全没有争抢篮板的意识,甚至还会主动躲避对抗。 后来大家翻出2016年周琦参加NBA时的选秀评定,缺点写着:"高强度比赛发挥差意志不够坚定性格过于安逸。"不禁令人感叹球探的一针见血。


无法下狠心突破自身极限的人,又怎会有勇气应对外部挑战?这种"省力",只会将自己禁锢于舒适圈内,离梦想越来越远。
还是篮球世界杯比赛,再来看看易建联的表现。 最后一场打尼日利亚时,对方全是打过NBA的球员,32岁的易建联受困于伤病,被对方重点盯防,还要带领一群经验不足的队员。但他仍旧展现了斗志的力量。 每次比分被拉开时,易建联都用一记暴扣或者三分为中国队延续希望,直到最后5分钟,接近体力极限的易建联还用一记暴扣再次拉回到相近比分。 虽然最终73-86不敌尼日利亚,但易建联出战26分30秒,14投10中,拿到了全场最高的27分6篮板,也赢得了球迷的尊重。 易建联说:我努力把这场比赛当成我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来打。正是这种拼劲全力的态度,让他在强手云集的NBA,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体育选手更多的是在挖掘身体极限,而对于普通人,更需要挑战的是精神意志的极限。 9月10号,是阿里巴巴成立整整20周年,也是马云选择退休的日子,但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却不会被遗忘。 经历三次高考,才考上杭州的一所专科学校,因为翻译工作接触到了互联网公司,由此改变了马云一生的轨迹。 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已经有过2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创建阿里巴巴之时,没有强大团队配置,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与当时如日中天的门户网站相比,阿里巴巴不值一提,马云无数次地被投资方拒绝,被客户当骗子,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就这样经历了20年的浮浮沉沉,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是市值4600亿的500强公司。


马云说:做企业做商人很艰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看谁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而我们大多数人还没到熬的地步,就已经意志崩溃,败下阵来。

05 带入偶像,突破你的极限


小时候看《灌篮高手》喜欢帅气高冷的流川枫,长大后却更喜欢樱木花道:因为那家伙傻里傻气用尽全力的样子,真是让人羡慕。 再看看自己,进入中年,懂得了省力和放弃,却和热血洋溢的"少年感"渐行渐远,不由得怅然:如何鼓励自己挑战自身的极限呢? 如果你想起某个偶像还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入神"的方法也许可以帮到你。这个方法来自于畅销书《意志力是训练出来的》,我用过之后觉得的确有效果。


首先确定一位你崇拜的偶像,想象你就是他,感受他的精神状态,像他一样行动,久而久之,你就会不断靠近他的水平。 "入神"和"追星"不同,并不是简单地崇拜,而是感受对方的优秀,并把他们的行为和意志"复制"到自己体内,激发潜能。
减肥的朋友应该知道,要想通过有氧运动燃烧脂肪,光靠慢走是不起作用的,必须提高运动强度,让心率达到一定标准。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突破心率。 这时你可以想象崇拜的明星附身在自己身体中,比如最近大热的李现,如果是他会怎么做呢?一定会更加严格地训练。即使你做不到像他一样好,但至少可以突破最初的自己,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再比如写作,刚开始可能抓耳挠腮写不出一个字,或者满纸混乱,前言不搭后语,很容易就从入门到放弃,这时候想想你喜欢的作家,如果他坐在这里会写点什么,往往就能熬过痛苦,坚持写下去。


虽然有时拼尽全力,还是会输掉。但至少输掉时不会后悔。愿我们都能像姚明那样,坦荡荡地为自己的努力打100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男篮的教训:一到实战就发挥失常,练习时你全力投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