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一直好。

周二交作业的人数越来越少了,我感觉到一种群体心理:当所有人展示的实力相当的时候,都有力量来写作业。而当袁瑜和周莹展露出优秀的一面的时候,更多人销声匿迹了。


我不知道自己的这种判断是否接近真实,但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判断源自于自己曾经遭遇过的感受,即当我感觉到同伴的表现明显会和自己形成强烈的差异时,也就是我提前就预判了自己将会输给同伴,我选择沉默不参与,以此可以避免面对形成比较之后的糟糕体验。

图片发自App


当我这样回看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意的还是个人名誉——不如同伴!我宁愿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维护好自我形象,却不愿意在公众面前承认自己的现状。


我的现状就是不如同伴,不会因为假装看不见就代表事实消失,我的另外一些部分不会因为别人认可,事实上就变得更好了,如果变好了,我也知道那只是“对方心目中的我”好了,并非是我真的好了,我真的可以享受自己的好!


我发现目前的现状就是我要走的路,没有人可以代替,然后立足于现状,脚踏实地的走出来!

图片发自App


每到周二,我都小挣扎一下,要不要去台上练习,很多个想法冒出来。“机会不能自己占掉了”,“我还没准备好”,“这个内容没感受”,“等一等,有把握了在去吧”,“我主动上去,别人会不会觉得我好表现”,“他们都说了,我再说就是无意义的重复”,“引导师没有注意到我,不在意我的信息”,“我的这种想法估计不是对方真实的想法”……

当我回顾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所有想法,发现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阻碍,是不是阻碍确实和“自我—情景—他人”都有关系,当这些冒出来的想法能够处理好“自我—情景——他人”的关系时,想法就变得不是阻碍了。


生命的平凡和精彩从来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存在。我们有时候可以自然的呈现沉默,有时候自然的展露更多,记得,孙剑也曾表达过的,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一直好。


在糟糕的状态里,也就让自己的糟糕呈现出来,诚实的善待自己。


所以,如果周二是让我来学习的,我就定位自己来学习,不是被安排,也不是来陪衬,我就设计好自己时间和精力,将自己在周二的晚上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如果每天的8:00—16:30是自己的工作安排,我就在这个时间里投入自己,贡献自己,创造价值;如果每天晚上19:00——20:00必须要陪伴家人,我就放下自己,陪家人开心到底。如果中午12:30——13:30,晚上20:00——21:00是我个人的休息时间,我就全然的放下一切,意识和心念都不造作……包括我的计划,我的娱乐,我的学习时间,以及我心力的投放,都自己来主宰,投入自己,找到自己主人的感觉。


当自己不忠实于自己,不对自我生命负责,我们就没有勇气向外界宣告自己的主张和意愿,我们也将被他人的意识占领。


我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怎样,但我知道我在书写的时候,我体验了一段美好的生命旅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一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