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探析自信】

      自信是人的一种积极精神状态,它是发自于人的内心的自我肯定。无论个人还是民族,无论是低调还是张扬,要有所成就都需要自信力的支撑。虽说自信并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想成功必须要有自信。当然自信也是有限度的,过度的自信就成自负了。没有或缺乏自信则就是无用。所以一个人无论如何总得有一点自信,哪怕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点点!也能促进人的大事业和小成就!

     


      中国人一向都是提倡谦恭自贬的。几千年的传统都是这样深藏不露,不提倡张扬个性的。文人自称不才,官员自称下官,大官在皇帝面前称奴才,一般人自称在下,连自己的儿子给人介绍都说犬子,通报个姓名也要说免贵姓某等等。总之中国的传统教育都是说自己的不是而抬高和赞扬别人以求得人际交往中的平衡。过去中国的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教育也是秉持这样的传统。记得我们小时候外面惹事了,打架了别人的家长找上门了,父母一般都是不分青红皂白不究原因地先对自己的孩子斥责臭骂一通、甚至拳脚相加……

      不主张充分展现自我,就更不能张扬个性的自贬自嘲,并非中国人就真的没有自信或者缺乏自信,其实不然,中国人的个人自信有都是内心深藏而不外漏罢了,目的是为了让别人高兴,以减少不必要的正面冲突而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生存之道的哲学。所以即使原则性问题也游走在模棱两可的含糊之中。当然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信又还是满满当当的。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成大器者都有一个默默发奋的程式。中国人的自信是内敛的含蓄的。你看《易经》中的“初九潜龙勿用,”说的就是这个,要顺势而为,到“飞龙在天”的时候才“利见大人”呢!

      当然自信不是豪言壮语的振臂张扬,而是脚踏实地,排除万难和不怕牺牲的忘我奋斗。

      一个人有没有自信,并不在于外表的气势恢弘和霸气十足,关键在于内在力量的强大和持久,以及行动中的坚韧和超越。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而民族的自信是需要引领的。 如果没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内心自信集聚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坚韧不拔,怎能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民族屹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悟生活•探析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