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论自内而外,与自下而上的不同与区分

《拈花一笑,与镜中的王》----文作者:李率 己亥年 三月初一

昨天,我和朋友还讨论了一个问题,既:中国的这种自下而上的革命传统,譬如,刘邦造反,朱元璋起义……等等,这是否,能算作是一种成功之列呢;还是说,必须得有这样一个人,去搅乱一番,然后,再重新规整这天地呢。这个问题,我考虑了一下,可矣这么解答,既:按理来说,“不应该”这样。但是,按理来说,也该如此。一样。

孔子时代,所奉行的‘礼’,当然,是应该重名分之了。可是当时的社会,就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之苗头,与趋向。这在孔子看来,已是十分值得恐怖,与担忧的事情了。为此,孔子作《春秋》,以正名分。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出自《孟子·滕文公下》)这就是说,应该安分守己。

可是,不安分守己一贯是我们的传统一部分),且,这种传统打春秋至战国以至于后来的后来都被我们完整的继承与保留了下来道理一样。

造反,有没有理。我们说,造反,他确实,有他的‘理’,孕育在其中,但是,作为儒家的信仰者,与推崇者来说,我不赞成这样去做。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读过《春秋》。道理一样。

读过《春期》,我知道造反他没有好处。这是真的。所以,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本分;可是,世道衰微,他也是一必然的趋势,谁也,很难挽回。因为,他也是一种合理,但是这种合理,也可矣,罢他看成,是种自然现象罢。道理一样。他不是常态,但是,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出现一次。至于,他为甚么,该出现了,这就是《易》的问题《易》是本质是揭晓一切的原因与结果

所以,对于人来说,我们千万,千千万万,不要去罢这种‘非常’,当成事件之英雄,去顶礼,和膜拜,那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之危险的。往往,你画虎不成,反成作孽,那就得不偿失了;不是。所谓:天作孽,有可为,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样。如果习惯的自下而上’,看成为是一种叫成功所谓的东西之话那么人努力的方向则完全变化了

1.

我该说,可矣变的高级;可矣茁壮成长,甚至,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些都是可矣的。但讲求一个叫做由内而外的过程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效果而忽视了自身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就被视为叫做揠苗助长最终结果无非既是苗死禾干。不值一提了。

渴望成功,渴望自下而上,这并没有错。但是,这种渴望,由内而外,不断突破自己的过程。如果一味的,急切的,极力的渴望,那么这么做,非但对于自身无益,反而,还会害了更多的人。大家都不去脚踏实地的时候那么稳扎稳打的就显得是“失败”但那不是失败因为当成片整田的禾苗一齐枯死之时候那些默默发育的小草终会感激感谢自己的不急不躁,而,也正是自己的不急不躁,才最终,救了自己。一样。人,终有一死;或许只有到那一刻,我们才能够知晓,这一生,究竟,究竟甚么,才是最重要之罢。道理,一样。是不安分不守己风风火火的造反革命亦或是老老实实安安稳稳的尽职尽责磨砺攀登孰是孰非答案自会揭晓毋需多言

2.

自内而外自下而上不推荐。因为,‘自下而上’,他不是常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经得住的。有些人的命,本身,既就属于,“非常”的;但非常,也是“常”。所以,不要总想着,自己,或是那个‘非常’。你不是,我也不是。

但是我们能从自己的’,开出非常美丽的花儿。这就够了不是吗

我们总想做天上的龙这就是很多人他无法开花’,的一主要因素;因为,他总想成为别人,而,完全不晓得,不知道,不记得其实,自己也是一朵娇艳的奇花呢。你开花的那一刻没准天上的龙也会被你的香气与美丽而吸引谁知道呢不是

3.

所以,我们再说,也不要想成“天上的佛”佛不在天上就是最好的你自己。道理,一样。当,你通过这一生的努力,努力的由内而外而不是妄想着妄念着由下而上之时候,等到那会儿,你不就功德圆满了吗。难道,不是吗。故,从佛教的角度来说之话,‘想成佛’,也是种自下而上该舍

因为你还有“上下”(所谓)的分别。我虽然,不是三宝弟子,但我也知道,有分别,怎能圆满?不是?故,自内而外,是我认为的,叫做:成佛了。

就像是,一棵小草,开出一朵花来。我觉得,他就成佛了罢。道理,一样。----文作者:李率 己亥年 三月初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拈花一笑|论自内而外,与自下而上的不同与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