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的再认识》

比较音乐学在20世纪20年代由王光祈先生从德国引入中国。萧梅、童斐等人曾采用这种方法对乐制和音乐源流等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王光祈先生的《东西方乐制之研究》和《东方民族之音乐》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有关比较音乐学的著作。田耀农在《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建构、解构、与重构》中指出:比较研究虽然是本学科的一个方面,但已不构成本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基本特征,本学科不必像其它学科更侧重于比较研究。比较研究学逐渐向民族音乐学过渡。民族音乐学这一概念在伍国栋所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一书中将民族音乐学定义为:“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的学科,它的基本特征是将某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去,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是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件、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与之前文章叙述过的口述史不同,民族音乐学者在田野工作中研究音乐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的关系,它的研究目的首先是要阐明各民族、各地区音乐发展的规律,从各民族、各地区的现实音乐状况出发探索它的起源、形成、发展、繁荣、演变等问题,从而达到对人类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认知。民族音乐学通过田野工作研究民族发展演化的分支学科其目的是想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民族起源、风俗、仪式及民族间的社会文化关系。民族音乐学遵循民族学的基础研究原则,格外注重实地田野考察的工作方法,这对于全面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深挖音乐文化价值,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价值大有裨益,对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补充作用。许多学者借鉴民族音乐学强调的实地考察、比较研究、社会因素的工作方法,深入民间,实地走访考察,获取了大量传统音乐文化资料,并获得了不少重要的学术成果。

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从侧重于文献典籍到注重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形态学的研究。然而,这种单维度的研究视角会局限我们对中国音乐研究的发展,在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中,不但要将音乐置于文化的宏观视阈进行考察,而且还要将音乐与文化习俗、社会环境、人文背景等诸要素联系起来,重视考察它们间的相互影响。民族音乐学把音乐置于文化视阈来考察,为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民族音乐学突出音乐文化中的多姿多彩,使中国传统音乐学拓宽了研究路径;民族音乐学重视田野考察的工作范式,为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补充。民族音乐学集中于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进行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