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的我》教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很久以前,我看过一部非常精彩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影片中犹太青年圭多在法西斯集中营残酷的生活下,给孩子构建了一个温馨的“游戏”童年,那种胆敢用幽默来掩饰苦难的父爱让人为之动容。

卢梭说过,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强者圭多,苦中作乐,一手改变了自己孩子原本注定悲剧的人生,兑现了诺言、创造了奇迹。

我一直以为,像主人公这样天性乐观豁达,非常人所为,直到读了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陈婕君的《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才了解到:人在遇到困难时,有能力表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人的可塑性。如果掌握了这种可塑性,人就能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平衡。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该书的精华内容,学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摆渡人。

01 绘制你的心理地图

一个人的认知是由他从小到大的经历所塑造的。

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上感觉路越走越窄,面对新生事物和机会又不敢尝试,这些很大程度上和他们自小接受的限制性观念有关。

在中国社会,孩子玩得少、父母包办多的情况比比皆是,导致孩子发展自我认知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足够的玩耍和空间,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自我,孩子长大后自然很难找到自我的价值感。

而成年后,当我们需要自己扛起生活的重担和家庭的负担时,自小形成的应对模式依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对生活的掌控,面临各种危机。

针对这种情况,陈婕君在《可塑的我》中提出了重要观点:绘制你的心理地图,以此为思考框架综合分析并回答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首先,针对基础性的问题,检视自己内心的第一反应。

比如:你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你无条件地喜欢你自己吗?你有哪些赖以生存的能力?当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事时,你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本质上就是让你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继而从心底升腾起应对危机的底气。

其次,从成长环境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能找到答案,但大部分人从未想过去解决它们,所以才会导致类似中年危机的问题。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总是制订出自己完成不了的计划,因此苦恼不已。这种情况往往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

众所周知,5-8岁是一个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娱乐和游戏,不仅能获得认知的灵活性和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出基本的意志力。

但是,如果孩子的时间总是被长时间的技能学习所占用,缺少足够的玩耍,他们很可能会做出虚假的计划讨好父母,既而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真实能力,导致成年后常常制订出自己无法完成的计划。

最后,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梳理,评估自己对事业和生活的掌控面,明确未来的人生目标。

这样,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心理地图就初具雏形了。

02 改写你的心理基因

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你生命中唯一的限制,是你心中为自己所设的限制。”

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你的“心理基因”。

所谓心理基因,指的就是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逐步建立起来的,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理解自己的底层逻辑。

这些底层逻辑包括观念、想法、以及处理情绪和事情的方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如何应对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摆渡人》中,单亲女孩迪伦自幼内向害羞,与母亲无话可说,还经常被同学捉弄。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亲情,没有朋友,只有寂静和孤独。在不幸遭遇车祸后,她在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的帮助和陪伴下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渐渐变得成熟勇敢,不再是从前那个见人躲闪、靠泰迪熊找安全感的女孩。

正是由于这种可塑性,迪伦改变了原有的心理基因,不仅完成了内在冲突的自我整合,还在苦难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改变和完善这种底层的心理特征呢?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坚持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满足感。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描述自己,而不是评判自己,学习自我觉察、体会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关注自身的诉求,培养良好的自尊。

再次,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时常停下来向内看,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

可见,对心理基因的梳理和改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对自我人格的完善过程,它实际上贯穿了人生的各个阶段。

03 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托尔斯泰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

作者说,改变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对自我的探索越深入,对人生的掌控就会越完善。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贫民区的小女孩弗兰西,虽然饱尝了家庭的不幸、学校的轻鄙、社会的不公,依然成长为高贵的生命体。这个变化,其实是她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果体现。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人生中遭遇的失败归咎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似乎没有智慧阔绰的父母就养育不出杰出的儿女,这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逃避。

而正是这种逃避思想限制了自我反思能力的发展,进而导致现状无法改善、甚至逐步恶化的结果。

弗兰西通过学习不断探索自我,通过历练不断完善人格,坦然面对苦难,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说明,大多数情况下,逆风前行、重塑自我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技能。

而要想成为参天大树,活出最好的自己,我们需要在绘制心理地图、重组心理基因的基础上不断启动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对此,作者也为我们介绍了几个实用的关键思路。

第一,理解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与挑战,在体察情绪的同时冷静思考所有问题;

第二,形成自我反思、升级的思维习惯,了解自己应具备的能力和精力局限;

第三,补充心理营养,提升必备技能,建立完备的思维体系,让改变变得既快速又简单。

《可塑的我》一书详实而温暖,分别从人生的不同阶段探讨了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更好地塑造完整、成熟的自我,值得一读。

人生是一场自渡,愿每一个生命都能创造自己的“英雄之旅”。

我是静伊洛,爱好阅读和写作,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塑的我》教你如何成为自己人生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