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那些梦里告诉我的事情

      只有对“我是谁”有一个初步的答案,你才能真正参与成人社会。

      否则,你就是个一直长不大的孩子。                                                                                 

                —— 陈海贤  《 自我发展心理学》


    (一)  那些生命中的经典议题

      “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取经。”

      假期里陪着孩子看《西游记》,重温儿时的经典,再次听到这三句话,终于从小时候嬉笑唐僧的啰嗦里听出了一些不同,这不就是这么多年来大家一直在探索的经典的哲学三问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看似很简单的三句话,真正要回答起来,真的好难。我自己也曾试着回答过这三个问题,可是从“我是谁”开始,就卡壳了。


    曾经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写过我是谁,大概内容是:

我是茜茜妈妈

我是南强强媳妇

我是妈妈的女儿

我是一位英语老师

我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

    熟悉我的朋友,大部分人都知道我小时候被抱养出去的经历。

      小时候隐隐约约从周围大人的眼神、表情中感受过;到十二岁的时候,养母明确的告诉了我这件事情,并且要我和亲生父母开始来往。

      当时她也告诉了我原因,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年龄比较大,亲生父母相对更年轻些,条件也更好些,又有同龄的姐姐弟弟,相处起来可能会更好些;另一方面,她自己也有被抱养出去的经历,而她的养母不愿意让来往,所以,她不希望我也像她一样夹在中间为难。


      然而,也是这个决定,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生活增加了许多不一样的色彩:有了更多的失落、迷茫和痛苦;到后来,高中中断来往,又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这些痛苦的过往,曾经那样的折磨着我,让我长期的失眠、抑郁......。直到最近两年,自己开始学习、探索,开始去面对这些难过。

      同样的,首先要面对的还是经典的、折磨着我的“我是谁?”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

    依据陈海贤老师在得到专栏《自我发展心理学》中的理论,

    人在青春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和建立身份认同。

        那么什么是身份认同呢?

        陈老师在专栏里是这么说的:

        当一个人获得了身份认同之后,他就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相对确定的答案。

      青春期是孩子和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很多自我的新的部分会冒出来,要整理出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分外困难。

      可是,一个人,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答案,你才能真正参与成人社会,否则你就会是一个长大不的孩子。

    然而,我的青春期?我的身份认同?我到底谁???


              (二)  会说话的梦



      先来说说最近的两个梦吧。

      梦境一:

      高大恢弘的建筑,好像是一座教学楼,又或者是其他的,我也不确定。我拿着自己的衣服,跑到五楼去晾衣服,气喘吁吁赶到的时候,发现五楼不能晾衣服;然后又七拐八绕,跟着许多人一起下了四楼。四楼倒是有一根细细的绳子,可是周围都是指指点点的人们在窃窃私语,衣服终究还是没有搭上去。梦里自己开始着急、难过、害怕,紧接着,胸闷、憋气、醒来。

      梦境二:

    过年了,我买了件新衣服,结果衣服找不见了,好像是被别人穿走了。而我自己穿着的衣服,被人告知,是别人的,而且要求我当面就脱下来。同样的反应,着急、难过、害怕,紧接着,胸闷、憋气、醒来。


      很多年来,我一直都很少做梦,但是隔断时间总会重复同一个梦,比如,高考;比如,黑暗中被抱着前行;又比如,最近总是梦到的恢弘的建筑、衣服。

      到底什么是梦呢?学习心理学以后,我也对做梦、释梦做了一些探索。先来听听大师们的说法: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梦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自我调整和激励,以及对未来的目标的设定: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梦的功能是探讨做梦者的人际关系,并帮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瑞士心理学大师荣格认为,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大师中的大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避开潜意识的检查作用,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梦是人的欲望的替代物,它是释放压抑的主要途径,以一种幻想的形式,体验到这种梦寐以求的本能的满足。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之火由于现实的原因遭受压抑不能满足,而潜意识中的冲动与压抑不断斗争,形成一对矛盾,进而形成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使欲望寻找另外一种途径或满足,这就是梦。

      我自己也试着从这些大师的理论中找一些,可惜知识有限,同时,“只缘身在此山中”,自己不愿意面对吧,总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直至有一天,我给咨询师讲述我的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你的内在小孩又跑出来了,衣服象征着你的身份。

        回顾老师听我描述梦境时候表情;回顾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在咨询中探索到的关于自己身世经历的许多问题,我顿时豁然开朗,终于明白梦境中那无处挂晾的衣服,正如自己心中那无处安放的身份。那些青春期以来的磕磕绊绊,心路历程,全都涌上来了。




    (三)不断探索的身份认同

      首先是与亲身父母的相认,正好是在对自己身份本来就很迷茫的青春期。

      记忆中,妈妈因为我不愿意回“那个家”,把我的书都扔到院子里,也是在那一次,一贯乖巧的我在没有告诉妈妈的情况下跟着同学住了三天,没有回家。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因为这样的、不愿意的来往走动;因为妈妈以为的可以多个家、多些亲人的信念,变的不知所措、无家可归、无路可逃;直至爸爸妈妈(亲爸、养母)都离开的时候,我还在难过、恐慌,我不知道该为谁难过,当我想起他们中的一个人的时候,迅速地另一个人也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已经彻底迷茫了,或许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他们谁的女儿了?

      我的身份认同、我的归属感、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切于我而言,就是一团迷雾。


    在一团迷雾中,我挣扎着去探索,去长大 ,去度过那个还在困顿中的青春期,同样的,在陈老师的《青春期使命:如何确立身份认同?》中,我找到了答案:

      青春期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它是一个断裂的过渡时期。

      在青春期,我们总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所以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拼凑出自我的形象和概念。而且,越是弄不明白我是谁,我们对自我的形象,就会越执着。

      这种对别人的评价的在意,让我们活在了一种假想的聚光灯下,处在这样一种生活压力之下,我们要么对社会标准非常顺从;要么非常反抗。

        那么身份认同最终要怎么建立呢?获得这种身份认同的标志又是什么呢?

      陈老师说,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为自我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身份认同帮助我们从假想的评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因为这种自我认可的能力,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也就变得更平等了。

    当身份认同建立以后,“我”变成了一个不言自明的东西,不需要仔细去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继续向前,以成人的姿态去建立新的关系,迎接更多的挑战和精彩。




    (四)守护自己的生命之花

  再一次提笔头脑风暴,

  我是乔淑琴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我是妈妈、妻子、女儿......

我是努力探索、不断成长的我自己

        我开始明白,不同的场合我有着不同的身份;

        但是,无论任何时候,我都是我自己。

        我是自己现在的世界,忠诚守护着生命的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谁?——那些梦里告诉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