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让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之超实用APP推荐

​你是否体验过为了听一首歌,要在几个音乐APP之间跳转的痛苦?作为一个同时在纸质书、Kindle、微信读书、其他阅读APP之间切换的读者,我也有同样的苦恼。

纸质书虽然最深得我心,但想看的书没办法立等可取。不仅如此,对于我这个“知识管理狂人”来说,纸质书虽然阅读体验最佳,但也最难管理——不方便记录进度、不方便摘抄笔记,不方便查找索引。

Kindle虽然是我的通勤最爱,但“总是慢半拍”的反应速度让书摘、笔记都是对耐心的考验。微信读书虽然越来越“香”,但资源却并不全面,我只能在它和京东阅读等APP之间反复横跳。

作为一个“不整理会死星人”,我只能亲自动手,用excel手动记录读过的每一本书,类型、介质、评分、阅读进度。几个月前我还想问:为什么都2020年了,管理阅读记录还要用这么原始的手段?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用豆瓣?”我当然试过豆瓣,但仅有的三个“想读”“在读”“已读”选项无法满足我的需要,因为我还有“买了还没读”“读一半读不下去”“第二遍读”等情况。

近几年,随着OCR(文字识别)技术的成熟,出现了一大批书摘类应用,可以用拍照识别的方式省去抄写笔记的麻烦,然而很快它们的“技能点”就开始长歪,向“书摘社交”这个奇怪的方向发展。我想要的阅读记录管理功能却迟迟没有补上。所以,我的excel还是不能丢。

眼看着2020年即将过完一半,如果别人问我上半年看了多少本书?读了多长时间?读完记下了什么?如果是在以前,哪怕打开我的excel表格,这些问题我也不能都回答上来。

直到我不久前发现了阅读记录APP,它的逻辑和我的知识管理逻辑达到了十分高度的匹配,可以很好地管理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全流程,实现日常阅读过程中的我所有需要的统计、管理需求:

书籍整理(综合管理)

数据统计(阅读输入)

读书笔记,拍照识别(阅读输出)

我终于能够永远告别excel了。


阅读记录APP吸引我的第一个亮点,是它在常规的“在读”“想读”“已读”状态之外,很贴心地增加了一个“弃读”选项。

看到它第一眼,我就想说:这真是个懂读书人的产品经理!相信你也一定会有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的烂书,现在就可以把它们丢到弃(垃)读(圾)书架上去了~

另外,它还有一个“书架集”的功能,对于家里书架都要按主题排列的强迫症晚期患者来说,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

比如,我针对这个月设置了一个“6月计划”书架,先仍8本最想读的书上去,别管能不能读完,毕竟心有多大,书架就有多大。

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看过后特别喜欢的电子书会买一本纸质书收藏,还会在纸质书和电子书之间切换。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的excel就无力应对了。难得是,阅读记录APP考虑到了这种需求。而且纸质书手动输入的进度会和电子书进度自动同步,想想看真的很神奇。

我还是一个番茄钟的忠实用户,一旦点开了红色的“计时”按钮,心里的那根弦就立刻上紧,学习工作效率顿时会高上许多。有滴答作响的番茄钟在提醒,我也会主动排除刷一会儿微博、打一盘游戏的杂念。

阅读记录APP也有一个阅读计时功能,对我来说,它不仅能够记录阅读起止时间,还是一个敦促我专心读书的番茄钟。

一些经典好书我需要反复阅读,但豆瓣却只能标记一遍“读过”,让人很惆怅。阅读记录APP却能记录多次阅读数据。看着第一次阅读速度比第一次快了很多,你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诚不我欺也。

如果想知道这一周、这个月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怠慢阅读,我也不用去打开excel去一行一行统计了,在阅读记录APP中阅读天数、阅读时长、平均时长一目了然。有了它,我就再也没有欺骗自己的借口了。

这是我前段时间读完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花了5小时36分钟,11天时间,历时两个月。如果没有这些详细的数据记录相信你一定不会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

当然,作为一款2020年的阅读管理应用,OCR 拍照识别这种功能阅读记录APP自然不会少。我体验过很多款书摘类应用,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识别时出现乱码,没法识别分行,一次只能识别一段等。

相比之下,阅读记录APP的体验要好很多,使用这么久基本上没出过什么错,可以自动分行,既可以识别一整页,也可以选择识别几行,还可以设置目录以更好的管理,让碎片化的书摘终于不再碎片化,而是可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之前,有很多朋友都问我关于: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如何看完不忘、如何能提升文笔水平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基于大量的阅读输入、及笔记心得输出为前提。而阅读记录APP通过它独有的方式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如何让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之超实用APP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