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的中西方哲学启蒙课第二十天

4.1 从古希腊哲学思绪,看“知”与“在”的关系

高尔吉亚预言了西方哲学的发展:一是无物存在,没有物质存在,因为存在都是表象或假象后面的理念。二是即使有物存在,无可认知,因为达成的还是表象和假象。三是即使可知,也无从言表。

对应的正好:一是本体论,到底有没有存在,存在是什么?二是认识论,到底可知不可知。三是现代哲学向语义论的专向,即用语言去表达逻辑体系的时候,因为语言尤其内在的规性,必然超脱逻辑的羁绊,从而一表达出来就造成对逻辑的扰动。

因此哲学逐渐从追究本源,到追问感知,直到漂浮到追问语言。

4.2 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是数学家、物流学家、生理学家、机械论者,创立了坐标体系。

二元论:世界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他从做梦(类似于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件事发问,到底是心灵的生发,还是物质实体的映照。

我思故我在,应该是我思我在。

知识分为经验来的,和心灵产生的,即先验的。

所谓的在,是通过感知这唯一的通道抵达的,所以无法证明在是不是真的存在。

因此,在是一个独断。

4.3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

贝克莱三个论断:“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对象和感觉原是同一种东西”。

休谟接触贝克莱的东西,才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谓的“知识”居然是一个严重的空洞,我们根本不知道“知识”是什么,我们“知”的内涵是什么。因为一般我们认为我们的“知识”是对外物对象的“知识”,可贝克莱有效证明你所说的“知”跟外物无关,或者至少你不能证明和外物有关。

休谟是经验论者,从休谟的角度看,如果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经验性反映,那么马上就会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休谟得出结论,从单称判断、特称判断中不能导出全称判断。接着休谟说我们的知识是建立在因果论基础上的,而因果律可靠吗?因果变现在两件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后顺序,但这种先后顺序可靠吗?而时间和空间是什么,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同时所谓的先后顺序,也是不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又是不严谨的,所以知识不可信,不可知论就出现了。

这个结论深深的震动了康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东岳的中西方哲学启蒙课第二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