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司案:马迁和刘向究竟谁是“抄袭者”?

  我前两天研究荆轲时,发现怎么看了一遍史记《刺客列传》,再看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又返回来看史记,一对比,原来等于一篇文章看了两遍!两篇文章除了个别细节有点出入(比如秦舞阳的年龄以及个别通假字),大部分文字几乎一模一样!直接震惊,于是在网上又多找了几个版本做对比,基本大差不差——如上图1为战国策节选,图2为史记节选,去了后人加上去用来断句的标点,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啊?之前史记和战国策也都读过,因为两本书读的时间间隔较长,再加上读的不够仔细,才导致如今才发现。

  于是我进一步挖(sou)掘(suo),发现战国策的成书时间虽早,但是对战国策进行二次整理改编的刘向却是比司马迁出生晚了68年。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谁才是荆轲刺秦王的原作者呢?

  经过再深入的调查,发现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刘向参(chao)考(xi)司马迁的,毕竟是太史公的第一手资料,权威可靠,拿来借鉴也无可厚非;另一种说法是刘向和司马迁都是参考同一本史书上的资料,都是直接照抄的;第三种说法是战国策不止是刘向一人所整理的,在他之后又有人裁剪了史记上的内容补录到战国策上的,各说各理。但是史记版本的描述更为详细,因为刺客列传后面还有高渐离对秦王的二次刺杀的记叙,文章前呼后应更为完整。所以我认为荆轲刺秦王这篇史料更像出自司马迁之手,首先叙事风格很像,内容跌宕起伏,而且文戏武戏都有——而战国策取材多是战国各国的史料,多以大段的辩论和谋略为主,大多都是文戏,很少有打斗戏的出现,而且单说荆轲刺秦王这段,除了荆轲劝杀樊於期,基本上和谋略也没什么关系了;当然,田光以死激荆轲和图穷匕见也属于谋略,但是我认为和战国策的精神内核还是不太符合的。

  欢迎大家能够一起参与讨论与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谜司案:马迁和刘向究竟谁是“抄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