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阪到东京

飞机降落在关西机场。在飞机准备迫降的十几分钟前,可能由于气压原因,我的耳朵一直处于发鸣发痛的状态,周围的声音变得微小又细致,让我十分煎熬。所以当飞机落在跑道上的那一刻,我如释负重。

放眼机窗外,四周被碧蓝的海水包围,海水之上,又是碧蓝的天空。这座完全由人工填海造陆建造的人工岛机场,是我来日本触碰的第一片土地。觉得有趣的是,在1987年前,这片土地还是汪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初次接触的日本土地,并不是“原生态”的。

国内就常有人说,日本人也是我们中国人,佐证就是,秦始皇当年为了找不老药,派出几只船队,船队到达日本后,因各种原因,没有返程,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活,有了现在的日本国。先不讨论这说法的真实性,至少说,光从长相上,你很难分辨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或者是韩国人。

在机场办理入境手续时,你可以通过护照颜色来区分,但大伙都收起护照不说话对面看时,你会觉得大家都是中华儿女。但在之后的旅程中,你会逐渐发现点区分国籍的小诀窍,语言当然是最可靠,其他线索就是,日本人身材偏小,男性多穿正装(绅士服),女性偏矮,化淡妆;韩国人男女都打扮,男性服饰和发型时尚前卫,多染发;中国人嘛,穿斐乐衣服或者新百伦的鞋子,基本上可以确定是同胞。

入境后,在机场出口处见到了导游,是个在日本留学的一个内蒙古青年,14年毕业,在日本近10年了。他首先惊叹我们这团的人数,共12人,是他从业以来接待过人数最少的团,这也不禁让我们生起一丝高贵感来,要知道,一些私人定制的高端旅游团,人数都少,屈指可数。但除了人数显得“高档”外,路线是一样的“平民”,加之领队最后补了一刀“我接过很多人数少的团,不奇怪”,把我们打回现实。领队和另外的一对安徽夫妇,语言上放冷枪的功夫,与我有的一拼,一路上,插科打诨,驱散了不少坐车的劳累。

都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大多是因为初次接触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新奇感所致,但外国客观层面上的优势及发达,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之前一段时间,你在网络上夸赞一下国外,都会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对日本,尤为敏感。车从机场发出,行驶至内陆途中,我看着窗外,大阪的天气并非晴空万里,天边依然有云朵漂浮,遮蔽了大半个太阳,不过,与国内相比,我看到的是整洁的路面,洁净的空气,用张会计的话说,拍照都是自带滤镜的。阴天,你却感受不到霾。这是切身体会,也是一车同行人共同感叹的事,难道因为民粹主义,我的意识形态必须认定这里的路面脏乱,空气臭?

我们这一代对日本的印象,除了憎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惨无人道的暴行外,同时,又喜欢他动漫、电子产品;日本干净街道、公民素质等,又是我们值得借鉴学习的。所以,对日本的态度,我们是纠结的,勿忘国耻,又佩服他们各方面的高度。我想,这也是大部分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一方面感谢日本在电子科技、生物科学等领域给人类带来的贡献,一方面又忌惮他的军国主义复苏。安倍政府近年的修订教科书,纂改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解禁日本自卫权的举动,都让邻国感到反感而担忧。

作为外国人,起初我会担心遭到日本右翼的敌意与冷眼。第一天晚上,从入住的酒店安顿好后,与张会计去就近的餐馆解决晚饭,附近有很多家餐厅,可我们辗转反侧,迟迟犹豫不进,内心深处,是顾忌语言不通怎样点餐,又怕被拒之门外。面对陌生的环境,人总是有点不安。经我决定,我们进了一家“亲子井”餐厅,柜台内是一位身材娇小的姑娘,看到我们,微笑着用日文打招呼,应该是问我们想点什么。我们不知所云,干愣着,随后,我说了句“I am Chinese”,姑娘才焕然大悟我们是外国人,依旧面带笑容,从柜台走出,领我们来到墙角的自助点餐机这里,边说日文,边用手指着屏幕。她指着屏幕上方的“中文(繁體)”区域,示意我点下去,我微笑,点了旁边的“中文(简体)”区域,出来了附有图片的菜单,但菜名依旧是日文,我们只能通过图片点菜。点完后,姑娘又说了句日语,领我们到柜台,又给我们一个号牌,手做出请的手势,示意我们可以找位置坐下,等待就好。整个过程非常地耐心,礼貌,甚至她也表现得略微紧张。吃完后,我不知怎样处理我们的碗筷,因为我有所耳闻,日本的一些餐厅是要把碗筷自己递到一个区域待店员回收的。我用翻译软件问了旁边位置用餐的两位日本青年,估计是国中生,胖的青年看了我手机上的翻译,捞了捞后脑勺,似乎软件翻译的语法并不准确,他不太确定,又请对面的瘦青年一同来看翻译,瘦青年大概了解意思,两人用日语交流了下,瘦青年指了指餐盘,又指了指不远处的空架子上,我们会意,说了句“Thank you”。他们显得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们略微点头回应,意思大概是不用谢吧。

一切似乎没有我们设想那样艰难甚至糟糕。接下来的几天,我们用翻译软件、蹩脚英语、双手比划,来与各类店员交流,没有感受到冷漠,懈怠。

我见到酒店的自助早餐,取餐人数并不多,却不知不觉形成的取餐队伍,即便当一个人正在取面时,但旁边的饭团并没有人取,那么下一个人,也不会越过取面的人去取饭团,一切好似流水线作业一样,井然有序,有序地让你觉得太过机械化而显得刻意、呆板。

我见过排队的时候,人与人保持的距离感。去吃自助烤肉,人数甚多,我见一台碳酸饮料的自助机那里一个人刚取完走了,便去前去打了杯可乐,取完后发现,不是没人排队,而是后一个人与饮料机保持了近一米多的距离,让我不知道她们在排队,那群穿校服的日本女生,看着我打饮料,没有阻止,没叫嚷着“你丫插队了。”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取完,她们再依次再取。知道真相的我,羞愧无比。

我见过常住一家酒店日本老人,穿着老式而整洁的西服,拿着份报纸,吃早餐。一次在咖啡机那里取咖啡时,咖啡稍微滴落了点在台上,我们都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通常你吃自助餐取饮料时,你会忽略这事,可这老人,却拿出纸巾,把滴落的咖啡擦干,动作表情非常仔细认真。

在夜晚10点多的名古屋街头,行人稀少,车辆不多,人行道的距离我大垮两三步就可到达对面,可我旁边的一位日本上班族,硬要等着绿灯亮才肯行动。放眼可见的快车道上,并没有汽车,只需两秒,就能达到对面。但我不能这么做,我要与旁边的哥们一起等来绿灯亮起。

我相信,日本人也有闯红灯的,并不是所有的街道都没有垃圾。只是从群体角度而言,他们做得非常好了,总觉得在红绿灯路口或者是街道上,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监督着他们,让他们遵守规则。

日本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作为游客,我们不能深刻体会日本人所承担的压力,只能从导游的介绍中,知道一些情况。游玩富士山五合目时,经过一合目、二合目,导游告说,这里的森林,就是传说的“自杀森林”,如果出租车司机在夜晚载一位前去这里的乘客,乘客下车时,司机总会劝道,你还有家人、世界很美好等等。祈求挽救生命。日本的一些民间公益组织、自卫队,每年都会组织在这片区域“卫生打扫”,其实就是搜寻自杀者遗体的。

压力大、克制是导游常说的形容日本人状态的词。他们的义务加班,明确的辈分观念,可能都是诱发压力的因素。如果领导没走,作为下属,是不可能提前下班的,即便你无所事事,都要在岗位上消磨时间,等待领导先行。这与他们在生活上人性化的小科技似乎背道而驰。

在东京都的秋叶原商业街,我蹲在一家药妆店的门口(如果嘴里再叼根烟,更有画面感。可日本公共场所禁烟。),无所事事,周边是人山人海,人来人往,来自各个国家的人汇集于此,十分热闹。我身边的一位穿着黑色网状丝袜,黑短裤,身材略胖的姑娘(微胖版的兔女郎)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手里拿着宣传单页,激情饱满地吆喝,每路过一个人她都递单页给路人,大部分的路人都拒绝的,但她丝毫不松懈气馁,接着吆喝发单。我听不懂日语,不过大概能揣测出她是在邀请路人去她身后不远的店里体验VR游戏的。我在她旁边待了十几分钟,等的人来了,准备离开,这段时间里兔女郎几乎没有间歇地在吆喝发单,非常辛苦。经过她的身边,她向我发单页,我接过单页,她不停地向我说了多句“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这句我听懂了,意思是谢谢你。她做了请的手势,让我去他们店里,我摆手回应,她也没有硬拉着我。如果国内派单员都这么发单,老板能感动得哭泣。

这些事情,我似乎看到了日本人压力的端倪,他们太克制,太不想给别人带来麻烦,太卖力了。夜晚人少无车的街头,保证安全的闯红灯过马路,他们不闯;咖啡滴落在台上,清洁是服务员的责任,他们非要自己擦干;发单时,通常都是选择性发,面容亲和的发一张,冷漠的逃过,可她们见人就发,还带着吆喝;为我们开车的山本先生,每天准时到我们楼下接我们,把行李放入车的后备箱,开车从不接打电话,到达目的地时,第一个跑下车为我们拿下行李。这几天里,从大阪—名古屋—富士山—东京都—奈良—东京,最长的一次车程开了5个多小时(中间有在服务区休息),送我们回到酒店,他又把车开回公司,非常辛苦。估计工作期间,他很少与家人见面,人在东京,不可能下班后再回到大阪家里吧。

所以,长期的压力下,他们酒后经常失态,他们的色情业非常发达。他们需要释放。

在便利店里,可以随手买到仅有私处打码的色情杂志,总会有人无所顾忌,津津有味地翻看着。

住在名古屋时,晚上去街上溜达,酒店不远处,有家DVD商店,从外侧来看,店面十分遮蔽,店内景象若影若现,不时有男士从店内进出,其中不缺乏年老者,直觉告诉我,店内有AV卖。日本贩卖AV是合法的,一些色情服务虽说是违法的,但日本政府也表现得非常暧昧和模糊。这是否说明日本政府体恤民情?压力大、无欲望的社会需要色情产业释放与激发?

本想进店看看,买张AV留个纪念,毕竟这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用网络俗语说“我们欠苍老师一张电影票”,按理应该花钱消费的。可我又怕别人误会我的意图,认为我就是想看的,又担心回国时被海关翻出你包里有毛片,众目睽睽之下,无地自容。所以打消念头。

再次强调,我并非因为想看,真的是想用作纪念。国内老司机都知道,我们想看片,只需要知道番号,片源就会下载到你的硬盘里,哪需要花钱买。

回国前一天,来到了东京的银座,逛了三越百货负一层,这里全是高档化妆品,简直是女人的天堂。所有专柜里,都配备了讲中文的营业员。女人们在这里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买买买,身边的男人像心脏病发作一样心绞痛。但这里的化妆品,的确要比国内便宜。

在回国的前天晚上,进入酒店时,门口停下一辆出租车,下来两位穿西装的男人,他们异口同声地连续说了几句日语,鞠着躬向车里的一位年长者道别。双腿笔直,声音浑重,像举行某种仪式。这大概就是国人对现代日本人最直观的认知吧。

有时我在想,抛开政治格局、意识形态、文化风俗等不同,本质上,我们是一样的。



PS:

1.日本车比国内小,是右舵左行。车价便宜,最便宜折合人民币3万元左右。但他们的停车费贵,租3年车位的钱,可以再买辆汽车了;

2.大阪的心斋桥的药妆最便宜。当时在日本不觉得这些药妆是宝,回国后,身边朋友向你问各种药妆有没有买,才后悔当时为什么多带两个行李箱。随便加点价卖,在国内都能轻易出售;

3.日本很难发生强拆,对一些钉子户,日本政府接近低三下四地开出优厚条件请求你搬走,一些土生土长的老人就不搬,日本政府只能改工程规划,绕过你家。当然,不会断水断电,对钉子户不穿任何小鞋。如果拆迁区域是规划机场的,不搬的钉子户受机场噪音影响,政府会要求机场改变航班时间,避开休息时段。这是导游说的段子;

5.安倍晋三是日本二战后,任期最长的首相。听说他背后的支持者是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小泉进次郎。

4.日本小朋友穿得好少,我们穿外套,他们穿短袖T桖;

5.日本物价世界第二,吃个饭都能把我吃穷;

6.日本姑娘普遍不高,很可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大阪到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