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教学案例说学习的目的

之前在和同事交流的时候谈到一个案例:有个孩子说出了一个奇怪的观点,奶酪是草做成的。逻辑是这样的,奶酪是牛奶做成,牛奶是牛生产的,牛是吃草的。所以奶酪是草做成的。这个说法明显是错误的,因为每一个推理过程中,后者最多只是必要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是,但至少都不是充分条件,但是学生却错误的把它当做充分条件了。但是很多老师其实逻辑学没学好,不能指出这里的问题,所以就采用了一种模糊不清的教学方式。那就是让孩子自由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自己得出结论。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自由讨论在是一件非常高难度的事情,不要说学生了,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自由讨论也很难做到有效、有用。只有在讨论的各方都有很高的逻辑思考能力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出建设性的结果。比如我的很多文章都是和我一个很有水平的同事讨论的总结。而学生的讨论就更加糟糕,因为在一线教学过的老师都知道,一旦开启自由讨论,一定是乱糟糟的。除非在公开课上,在前期磨课的时候将所有细节打磨到位之后,才会有好的讨论效果。但是那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啊。

自由讨论其实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人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为了学会学习。关于这一点我只能同意后面半句,确实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学习,但是那是最高境界,如果连学到知识都没有做到的话,怎么可能学会学习。而且基本上那些善于学习的人脑子里一定充满知识,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善于学习的人脑子空空的。

学习的目的确实是学会学习,学习任何学科最终都是殊途同归,但是是先有殊途,才有同归。大多数人都是在深入学习某项学科之后,领悟到学习的普遍规律,然后再学习其他的学科时就事半功倍。当然其实最好是同时学习不同的学科,这样同归比较印证,就能够更加明确的知道哪些方法是通用的,那些方法是专用的。

最后说说,我是如何解决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的。首先我会先把里面的逻辑错误讲清楚。然后举出两个相似的例子,一个马掌钉的故事和英国靠老处女称霸世界。这两个故事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里面的错误和这里的案例是一样的。之所以讲完逻辑之后还要例子,因为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个教学案例说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