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信念与善良

海边小镇远离战火,日落的夕阳,将淡黄色的光普照,彷佛是一处宁静的地方。小男孩佩珀日复一日地在岸边呼唤着父亲,嘶吼的童音,彷佛世间最强音,小镇的人集结在岸边,静默地看着他。父亲詹姆斯正穿梭于枪林弹雨中,性命垂危。

01

父爱如山,父亲对于子女的爱是艺术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孩子对于父亲的爱,同样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引来奇迹。”电影《小男孩》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如何坚持信念的力量,把自己的父亲从战场上带回来的故事。电影讴歌了父子间的亲情,感人至深。

作为一个战争片,它没有把视角放在血肉横飞、生命如草芥的战场上,而是着眼于战士的故乡,军人的家人身上。整部电影是暖色调的,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激荡起伏的情节。它通过小人物和温馨的小故事抓取你的注意力,顺便带走你的眼泪。舒缓的叙事风格,加上油画般的色调,彷佛在听一首悠扬小调。

《当幸福来敲门》表现的是父子两的相依为命,《摔跤吧!爸爸》体现着父亲和女儿一起向命运抗争。而《小男孩》表现的则是,父子两的“各自为战”。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小男孩对信念的坚持和善意。

02

小男孩出生,父亲对他倾注了无限的爱。战争打起,詹姆斯应征入伍,佩珀伤心不已。神父说,信念可移山,这在佩珀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他的信念,是结束战争,让父亲平安回来。为了增强信念,佩珀决心完成神父给他的清单。他首先要做的,便是克服自己心里的偏见,和桥本做朋友。

成年人都清楚,人的意识是无法直接作用于现实的,更何况,这现实是云谲波诡的世界大战。佩珀天真的想法,在很多人的眼中,不啻于异想天开。但是八岁的佩珀坚信着。

信念当然不能直接改变现实,但信念可以等来奇迹。当佩珀在众目睽睽下试图移山时,地震发生,山移动,引为神迹。当人们悲伤于战争时,那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当父亲“死而复生”时,兰顿一反常态,抱住佩珀不停地说:“你做到了!”

《圣经》里说: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佩珀不怀疑,不埋怨,完成着一件又一件的事。

应该说,即使佩珀一开始没有想着那股信念,世界大战的脚步同样会如期停止。但是正是因为着他的信念,小镇上的很多人,感受到了温暖。詹姆斯在战场上,才会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小孩子坚持着做一件事,他们是成年人的老师。他们以其单纯、善良,在自怨自艾与苦大仇深的环绕中,渐渐地成为了一盏灯。

03

佩珀完成清单上的事,离不开桥本的帮助。

佩珀与桥本,一个是天真的美国少年,一个是饱经沧桑的日本老人。国籍的相异,在战争时代变得异常敏感。佩珀因为桥本是日本人而仇恨他,夜晚砸桥本的门窗,并试图火烧他的家。仇日的情绪弥漫在小镇里。

小孩子本应该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然而影片中的佩珀却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他放下了对桥本的偏见,并且维护着他。与此相反的是,小镇上的人仍旧固执地仇恨着。

仇恨转移是人类的本能。在这种本能的作用下,人将自身的愤怒宣之于无辜并且弱小的人。所以山姆心安理得地将桥本的家砸毁,并殴打他濒临死亡,事后悄然而去。影片讲述的人们对于桥本的敌视,仅仅只是战争时代中的一个缩影。我们在身在战争之外,却在内部引发迫害。成年人有着太多的复杂感情,太多的“爱憎分明”,就如同兰顿对佩珀说:“你跟他在一块是对父亲的背叛。”

没有谁可以回避国仇家恨!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受着煎熬。

佩珀从憎恨桥本,到与桥本相知,将他视作朋友,体现着孩子心中的不可忽视的良善。跟随这一老一少的身影,我们走遍小镇的街道、教堂、医院。同时旁观着桥本被视为洪水猛兽,遭受着冷眼。但冷峻的背后,也有绝不可忽视的温情,木屋里桥本教佩珀读书、大街上佩珀维护着桥本、海边佩珀依偎在他身上。

善良是孤独的死敌。孤独,让人隔绝于欢笑之外。善良,突破了孤独构建的铜墙铁壁,迎来了同伴。


现在,说奇迹似乎是一个越来越无能的表现。说信念,似乎是一个越来越古董的思想。但是影片传达的正能量,告诉着我们,坚持信念,可以等待奇迹的到来。我们不妨像小男孩一样,“自我”地守护着信念,即使嘲笑和讥讽一直不停,仍然相信“我可以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男孩》:信念与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