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初中生的家长会上做分享

今天是女儿家长会,中午收到老师的通知,让我去做时间管理的专题分享,内心无比惶恐,真心话,前天连夜赶了一稿是为了支持老师的工作,真没想过会做分享这事。

所谓分享,那还不是人家眼中优等生的专利,我们这等落伍生哪有资格谈论分享,不过老师的一番好意,也是对家长的信任,这显然也不是件坏事。话说,这家长都被架上去了,孩子啊,你可不能让你妈我以后无颜再见家长会吧!

战战兢兢上了台,本来写的千字文,也因为时间压缩到十分钟,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讲完的。反正该说的也说了,剩下就是鞭策自己的活了。

下面就是本人的分享,愿与所有初中家长会共同交流。

如何管理孩子的时间?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时间是最公平的,因为它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即使是在同一件事上,大家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最后的成果却是千差万别。

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感觉最不适应的就是时间不够用。我家孩子上小学时,每晚都能在十点前睡觉,甚至更早一些,可是到了初中,几乎每晚要在十一点以后,如果到期末复习的时候,就会熬到更晚的时间。

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止一次和孩子交流过,我希望她能够提升时间效率,作业要尽快完成,晚上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或预习。可是,孩子总能给我找出一大堆理由,比如课余时间需要运动,中午一定要午休,否则下午精神不好之类的。

因为我白天也是繁忙的上班族,没有办法监控到孩子白天的学习状态,只有晚上督促孩子写作业,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似乎都有刻意逃避家长管束的意识,她只要做作业时就要关上房门,如果我突然进入,孩子会立刻表现出烦恼的情绪,认为我打扰到她的学习状态。

我也是从这个年龄过来的人,我很清楚这种行为属于初中生的正常举动,所以,我也不想去横加管理或者做过多地说教,而且孩子一直以来学习方面态度还是很端正的,也很自觉,也可能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可是,完全放手的结局就是孩子的期末成绩下滑严重,年级排名跌到200名之后,班级排名也几乎成了摆尾巴的孩子。当班主任老师将孩子的成绩发给我看时,看到孩子的分数还没有过普高线,我真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因为,从我眼中看到的孩子,并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初中生,她和许多同学一样,渴望着取得好成绩,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像那些优秀的同学一样站在领奖台前,而且她整整半学期的时间除了上学就是在培训班,几乎没有去过哪里玩耍过。

虽然不知道她在学校的真实状态,但至少我知道她在家里是非常努力的。可为什么还是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任何成效呢?

我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家长苦恼,老师烦恼,最大的烦恼和压力还是会来自孩子。为了不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我当天也没有过多地责备她。后来,我回家后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找到孩子的症结。

如果不是她不努力,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除了个人能力、学习方法这些因素外,那一定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这里非常感谢班主任老师,在寒假组建了一个同学群,要求家长们需要对孩子的日常学习计划每天做反馈。

当时,我想着这可能是对所有家长的一种鞭策,没办法,谁让我们的孩子拖了班级后腿呢?

不过,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启示,其实在职场这么多年,公司对员工的管理实际上也是遵循着一整套绩效考核体系,这其中最基础的管理就是每日每周每月的工作总结与计划。正是有了这样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模式,才能让诺大的企业拥有着持续经营的能力。

想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班都白上了。这管理员工和管理孩子不是同样的事吗?区别不过就是孩子需要更多的引导,从执行层面来说,没准比成人还更容易做到。

于是,我给孩子精心设计了一套寒假的计划表,要利用这难得的一个多月时间,将上学期的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和巩固,同时也提前对下学期的知识进行预习,一定要让孩子重拾信心,让她相信自己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和刻意练习,是可以做好自己的。

在这个寒假的三十多天里,除了春节七天假日外,我每天就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紧盯计划表上的每一项内容,犹如平时在职场里督导工作一般认真。虽然每天在微信群里打卡反馈是件很痛苦的事,但我坚信这一定会是成功的开始,既然要求孩子做到,家长又有什么理由做不到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春节后的首次开学考试,孩子的考试成绩年级进步了将近一百名,班级排名首次进入到18位。虽然还不是很好的排名,但至少这个计划实施的确发生了可喜的效果,这或许就是进步的开始。

根据这件事,谈谈以下几点认知:

首先,谈谈关于时间管理。那么什么是时间管理呢?如果从功能性和作用出发,时间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地运用时间,决定什么时间段内做什么事儿,是通过事先的规划和提醒,去规范我们对时间的利用。

为什么孩子学习效率不高,成绩总是无法提升,排除个人主观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外,我认为时间的有效管理对于步入初中的孩子非常关键。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从初一开始就每晚十一点睡,那么到了压力更大的初二初三,那孩子是不是需要做作业到凌晨了,长此下去,正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呢?没有了好的身体,就是学得再好,恐怕家长们也是忧虑多于幸福吧。

以我家孩子为例,她是一个典型的时间利用率不高的孩子,就如同案例中说的那样,她不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她脑子里始终有一种思维在控制她,那就是下课就是玩的时间,只有上课才是学习时间。

当然这种常规想法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她的课堂效率是否百分百用到了,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学霸,那也许不用过多担心,但可惜的是我家孩子不是那种类型的,我知道她偏科严重,对于喜欢的课会很投入,可是如果不感兴趣的课,她的专注力一定没有其他同学高。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课下的学习时间就显得异常珍贵。课内的知识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后练习,比如说数学和英语,没有哪个天才是可以只上课听讲,从不练习就能拿到高分的。那么,在本身知识有缺失的情况下,孩子再无法利用起有限的时间,可想而知,那就是慢一步则步步慢。

回到寒假给孩子列的计划表,一方面是受到职场工作思维的影响,同时也是家长为了改变孩子学习习惯的一种主动尝试。

我针对孩子自身的情况,做出了适合她的计划,比如孩子喜爱阅读、也喜爱看电影,我就结合各科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在完成作业以后可以有多的时间去阅读与写作,同时还观看英语原声电视,这些原本就是孩子喜欢的事,所以要坚持完成并不算困难。

实际上,这些计划是为了让她在完成枯燥的练习训练后,能有一个放松的状态,因为如果孩子每天是抱着一种被束缚或是不情愿的状态开始学习的话,不可能会有好的效果。学习一定是需要自我投入的一件事,任何压迫或是被动的做法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其次,来说下练习。那么不管多么成功的训练或练习,都不是计划做得有多美,而是在于现实过程中有没有真正地执行与落地。

我给孩子做的计划,其实也没有多么专业和细致,我也看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书,里面有诸多介绍如果制作时间工具表达的说明,其中有时下比较流行的番茄工作法、四象限法等等,但是再好的工具,如果不能执行到位,那仅仅就是一个工具而已,就是设计得再完美,也没有任何意义。

美国心理学教授安德森·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说过一个观念,“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少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练习。”

所以,只要能够对照计划中的内容去完成,坚持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有收获。我在寒假的每一天里,都会要求孩子对应计划里的内容和我反馈是否完成,同时也对能够及时完成的她给予适当的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追求进步和荣誉的,她们尤其希望得到自己亲人的认可,毕竟作为不是学霸的孩子,她们更渴望得到一份成长的肯定。

通过这件事,我也认真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模式,作为母亲,我觉得,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素质全面、品行端正、修养高尚的人,需要多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给她爱,并以积极正面的方式爱她。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谁不爱自己的骨肉呢?自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们便开始围着这个小家伙团团转,生怕他饿了、冷了、热了、渴了。孩子一年年地长大,父母们也年复一年地为他操劳,为他付出,生怕给得不够多、给的不够好。

不知不觉之间,正常的父母之爱就容易走向溺爱。可是被宠坏了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其人格特征往往是:自私、自我、不能吃苦、难以与人合作、玻璃心,稍有挫折便怨天尤人。

与溺爱完全相反,不少父母则是以爱之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给孩子提出过高要求,稍不如意,轻则训斥,重则拳脚相加。这类家长的信条是: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他们的观念里,不论用什么手段对待他,都是为他好,不会害他的。

战战兢兢生活在父母的高压之下、身不由己的孩子会形成怎样的人格呢?无外乎压抑、怯懦、自卑,抑郁成疾,甚或心理阴暗,有反社会和暴力倾向。

我相信,上述两种类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溺爱和严苛的爱分属两个极端,虽然都是出自于爱,却难免给孩子造成伤害,有些伤害是伴随孩子终生的。

那么,最后说一下怎样才能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我认为,身为父母,需要节制和自律。我平时上班累了,回到家就想躺着,什么也不想动,但这给孩子传递的感觉就很不好,再就是有时候我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我今天一定要去跑步了,可是没坚持两天,自己就打了退堂鼓。

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一定会想:“妈妈天天让我坚持读书打卡,可自己却连个晨跑都坚持不了。每次说要监督我学习,可回到家就自已休息了,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凭什么?”

《论语》中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古人对于自我反思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视的。

我们做不到每天反省,但每个星期或隔三差五地和孩子坐下来谈谈心,聊聊各自遇到的困扰,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应该不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关键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总之,通过寒假这个三十天的小小训练,我深刻认识到为人父母是个复杂而有具有挑战性的使命,尤其是在初中这样一个人生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

我们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爱他,就要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参与他的成长过程。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鼓励他独立思考,勇于跨出舒适区,合理使用时间并让练习持之以恒。

最重要的是身为父母,我们更要严于律已,不断学习,力争和孩子共同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在初中生的家长会上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