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中国至此也获得了长达70年的安定发展时期。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当之无愧的立国之战,他让全世界重新审视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开始见证她从积贫积弱向国富兵强的步步转变……
2021年9月30日,《长津湖》全国公映。很遗憾,因为疫情的原因,观点君未能在第一时间观看,只能在五花八门的影评中脑补电影情节。
这次的【长津湖——冰封的血与歌】分为上中下三篇,将尽可能地复现那段历史,抢在观影前给自己补上一课,也算是对志愿军战士的隔空致敬吧。
前奏——东线战事,山雨欲来。
朝鲜人民军溃败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了当时就连美国当局和联合国军内部都认为“疯狂”的计划——仁川登陆。因为在当时,南朝鲜的大部分领土甚至是首都汉城都被朝鲜人民军收入囊中。
而恰恰是这次“疯狂”的行动,将朝鲜人民军拦腰斩断!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只能拼死突围。
朝鲜人民军溃败后,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挥师北上。10月19日平壤失守,北朝鲜政府被迫将首都临时迁到了江界。
麦克阿瑟的败军之笔——元山登陆
联合国军自西线向北推进的同时,麦克阿瑟又指挥了第二次登陆作战——元山登陆。这次登陆的任务是:以美第10军旗下精锐部队——陆战第1师为先头部队,向北推进,越过长津湖后再向西,直取江界,完全消灭北朝鲜政权!
但是,元山登陆比预想的时间至少晚了半个月!
当美第10军在西线战场势如破竹的时候,麦克阿瑟“不合时宜”地调整了第10军的作战目标,命令第10军返回仁川港登船,向南绕过朝鲜半岛,在半岛东侧的元山登陆,试图包抄朝鲜人民军。
美军大规模海外作战极度依赖后勤补给。
当第10军重新回到仁川港时,正在承担繁重补给任务的仁川港已经无力应付第10军的作战行动。但麦克阿瑟下令,一切以第10军登船为最优先任务,只好暂缓对第八集团军的补给,第八集团军在缺少补给的情况下,不得不放慢了对朝鲜人民军的进攻速度,给了朝鲜人民军难得的喘息机会,使大量人民军战士得以成功突围。
不仅如此,登陆之前还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好不容易到了元山港,却发现朝鲜人民军已经在这片海域布置了数千颗水雷,登陆舰艇一时难以靠近……
在玩了两个多星期的扫雷后,美军才正式于10月25日登陆元山。
麦克阿瑟没有实现最初的战略意图,却等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就在当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指挥下,正式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拉开第一次战役的序幕。
此时,东线对美军的战略意义更加重要:由东线长津湖地区进入,向江界实施迂回进攻,以此来切断志愿军后方交通线,并与西线美军第八集团军汇合,从而构成对西线志愿军主力的合围。
这就是东线长津湖战役的前奏。
兵家智慧,燃爆长津湖。
迟浩田,时任第9兵团27军第235团3营副教导员。
1996年12月,已经是国防部长的迟浩田率团访问美国。在德克萨斯的胡德堡基地,接待他的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上将私下里特别向迟浩田问起长津湖战役,因为他的父亲就曾在长津湖与第9兵团交过手,最后艰难地从第9兵团的围追堵截中死里逃生。迟浩田告诉他:“如果有现在的武器装备,你的父亲就当了俘虏了。”
迟浩田向这位陆战第1师的后人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经过,并赠送给他一本《孙子兵法》作为礼物。
兵家智慧,在长津湖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使得长津湖战役至今仍然是美国军事院校学习的重要案例之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速度,是长津湖战役获胜的重要前提。
参战的志愿军第9兵团,原本在无锡、苏州、上海等地休整训练,预备攻打台湾。1950年9月7日,第9兵团奉命解除攻打台湾的既定任务,将作为第二批部队入朝参战。国庆节后,第9兵团各部开始集结北上,并将部队集结于山东泰安、兖州和藤县三地。
10月29日下午,朱德召集第9兵团师团级干部300余人,下达入朝作战指令。原计划部队将在沈阳休整后再开过鸭绿江。那时,东北军区已经在沈阳准备好了给战士们更换的棉衣、棉裤和各种装备。
但当时,第一次战役已经打响,西线战事正酣,而东线布防空虚,战况的急剧变化已经不允许部队经停沈阳。于是,这些大部分来自江南水乡,只穿了薄棉衣的战士们直接开到了鸭绿江边。
长津湖战役的“垫场战”并不是第9兵团发起的,而是志愿军第42军。
42军的任务是在黄草岭对敌开展阻击战,防止东线敌军进入西线战场,而42军距离黄草岭至少400公里。
由于我军没有飞机掩护,部队只能在夜间行进。如果按每夜60至70公里急行军,至少需要6至7天才能走完400公里,很难在高机动性的敌军之前占领黄草岭。
吴瑞林军长下达了一道险中求胜的命令:组建先遣队,由124师副师长肖剑飞率领,各团副团长、师作战科副科长、参谋,携带电台,乘两辆汽车日夜兼程赶赴黄草岭地区,提前侦察地形,提出防御作战方案,并联络该地区的朝鲜人民军,42军主力快速跟进。
换句话说就是:不用管头顶的美国飞机,只管赶路!
全部由副职组成的先遣队,其实就是敢死队。如果他们不幸牺牲,也不会影响部队的正常运作,而如果他们能够提前进入指定位置,将直接左右黄草岭战局!
11月20日,先遣队达到黄草岭,并与人民军守备部队汇合。10月25日,黄草岭战役开始。在坚守两天后,42军主力到达作战区域!
志愿军战士与掌握制空权、拥有150多辆坦克、400余门火炮、轻重机枪1000多挺的海军陆战队第1师,展开了长达13天的鏖战,并将其牢牢牵制在东线,保障了西线的主力作战,并为第9兵团各部按时进入指定战斗位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卑而骄之,欲擒故纵。
麦克阿瑟的确有些盲目自信了。
在与西线志愿军首次交战后,他仍然认为这只是中国方面的象征性出兵,中国不可能大规模介入朝鲜半岛,于是就有了第二次东西两线向北进攻的作战计划。
1950年11月7日,坚守黄草岭的42军无声无息地撤退,消失在了莽莽群山之中。
美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是个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而又沉着冷静的将领。42军的撤退让他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个圈套。
而第10军统帅阿尔蒙德,也就是史密斯的直属上司则认为,陆战1师是被中国的“农民军”打怕了才畏缩不前。
史密斯向来看不惯这个只会溜须拍马,毫无军事才能的上司。但是作为军人,他不能违抗军令,只能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
11月21日,美步兵第7师先头部队17团抵达鸭绿江边的惠山镇,在中国对面升起了美国国旗,这次让美国上下欢呼雀跃的体面的“胜利”再一次冲昏了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头脑,于是,一纸军令传达到史密斯营房:27日陆战1师必须抵达战斗位置!
就这样,在麦克阿瑟和阿尔蒙德的一意孤行下,陆战1师走进了第9兵团的包围圈。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分而治之,各个击破。
志愿军42军之所以撤出黄草岭,正是因为毛泽东和志愿军总部要在长津湖地区酝酿一个大型的战役计划。
毛泽东亲自下令:江界、长津方面,应确定由宋兵团(第9兵团,司令宋时轮),以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为方针。
真正的考验落在了第9兵团的肩上。
11月14日,第9兵团发布了作战命令,指定各军在长津湖地区的作战任务。为避开美军飞机的低空侦察,9兵团各军必须深夜行军,而且要选择避开大路,直接翻越崇山峻岭,在11月26日之前到达战斗位置。
3个军共计15万人,急行10天,创造了朝鲜战场高寒战区平均每夜30公里的行军奇迹!
30公里是什么概念?普通人平地快走30公里大概需要5-6个小时。而第9兵团,则是顶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与风雪,缺衣少食,身背辎重,在平均海拔2000多米的深山中隐秘跋涉!他们硬是在11月26日准时进入了预定作战位置!
美军方面,由于长津湖地形复杂,陆战1师和调来执行右翼策应任务的步兵第7师加强团不得不沿湖岸安营扎寨。
就这样,长津湖的美军被天然分割成了四个部分。
11月27日晚10时,志愿军已经潜伏到美军驻地附近,与美军近在咫尺。
就在美军为了次日的总攻养精蓄锐时,除下碣隅里以外的其他三处点位,同时遭到志愿军的进攻。不久,下碣隅里也同样陷入危局。
陆战1师显然不习惯近战交锋,被志愿军打个措手不及。但是,凭借制空权,美军获得了大量补给,而同时,大批美军的陆续支援,让战事更加胶着。
据统计,美军此战投入兵力共约3万人,已大大超出我志愿军情报部门的预估。
11月29日,在双方都无法更进一步的时候,第9兵团调整作战方案,以27军为主力,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消灭位于新兴里的美军第7师加强团,再转兵消灭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
而最先被消灭的美军第7师加强团,就是电影《长津湖》中的美军第7师31团——“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被当场击毙,团旗被志愿军缴获。此战创造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从黄草岭到长津湖,美陆战1师必须经过一条由泥土和砂石铺装的狭窄小路,而且这条路在山腰,一侧是突兀的山石,另一侧则是陡峭的山崖,道路狭窄到仅允许一辆战车通过。除了史密斯的主观因素以外,这条路也在客观上极大限制了陆战1师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
而最可怕的事情发生在长津湖战役后期,也就是美军向兴南撤退的过程中。
陆战1师把撤离长津湖的路线称为“地狱之旅”。
在志愿军视死如归的打击,以及交通地形的限制下,陆战1师的突围先头部队每小时只能前进500多米,而在前进的路上,到处都是志愿军布下的用于阻挡战车的树干、冰块和岩石……
史密斯的军事才能,拯救了陆战1师。
当陆战1师进入下碣隅里,史密斯就认识到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下碣隅里从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可以分别通达柳潭里和新兴里,能够起到双向策应的核心作用,是长津湖地区最重要的交通节点。
因此,他决定在下碣隅里修建临时机场,计划在战争后期供美军运输机起降,用以运送伤员。
而阿尔蒙德对这个举动大为光火,认为史密斯太过谨慎,很可能打乱整个美军在东线战场的动作和布局。
但事实证明,史密斯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
下碣隅里的临时机场发挥了巨大作用。C47运输机不停地起降,把4500多名失去战斗能力的伤员转运到了后方,让突围部队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
战术落实的核心,永远是人。
无论战术设置的多么天衣无缝,如果没有钢铁般的贯彻和执行,一切都是空谈。
在下一篇《44732:血肉之躯的钢铁意志》当中,你会看到长津湖战役历史上最真实的故事。
让那些年轻的生命,在我们的记忆里再活一次吧!
正文参考资料包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冰血长津湖》、《长津湖战役纪实》、《美国历史-长津湖战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