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在的写作还满意吗?

蜜蜂哈奇

    写作是个技术活,和学英语有相似之处。

    其水平怎一个“烂”字了得。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英语囫囵吞枣的学了一遍,这期间也把生活里能写的东西都憋了些“惨不忍      睹”的文章。  关键是写了就写了自己没写爽,更没有重新看晚期文章的勇气。这种现象也可以映射到阅读上,为了逼自己输出也买过一些书籍专栏之类的,最后还是没能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依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记得小学那会看过的《平凡世界》现在还依稀记得大概讲了什么,可是为什么最近看过的,听过的内容却遗忘的如此之快!不禁会怀疑自己读过吗?记忆力开始下降?还是自己的大脑对于接收陌生信息的能力从我们开始不再那么渴望的求知欲中慢慢退化了?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能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取决于你对内容的使用频率,实践的越多掌握得也就越多。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在滚滚奔流的信息中快要被淹没了。而我们这一代没有提前准备好和这股浪潮一起奔进,最后还不是被挟裹着不断前进着,不得不感叹一下还好终究是前进的。解决技术活只有一个方法:不断的练“练脑和实操”!

探讨一下:一字不差的阅读和快速的阅读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小说类和感兴趣的书籍当然包含了这两种。那其他概念类或者是技术类的呢?我的回答是:先快速读一遍,搞明白大概内容。再把没弄懂的部分,精华部分摘录下来,最后自己仔总结一遍。

之前的我阅读是为了更好的输出,这个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看完了书马上就写一篇类似于读后感这样的文章出来也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拼凑文章,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这种方法你会坚持不下去的。相信我,好的经典著作,是可以让你回味无穷的,可以读了再读,写了再写。

一本书,只字不差的阅读下来是很难坚持的。细水长流慢慢的品味除非你已经养成了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狂风暴雨式的冲刷比较符合大多数人。记得菲次杰拉德关于写作中的一条中写着:写作要一次性写完,篇幅长的就分三天写,最后再花一天的时间修改。大家肯定体验过那种一气呵成的写作快感,即把自己写嗨的瞬间,你的手指在键盘上欢快的舞动着感觉自己灵感不断的涌向自己写的比自己想象中的多更多。我想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写了只是检查有没有错别字是否通畅,当时没问题就发表了至于过一天以后再读再修改嘛,已经忘了!

虽然笑来老师常劝我们:要有耐心。 但是耐心这种生物在大部分人的体内还很小,需要慢慢培养。那我就先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任何书先看大纲迅速度一遍,再次把不懂的和重点部分记录下来。我不再像玩闯关游戏一级一级老实的走,不要停顿的走下去。最终看的是你对这本书的思考的怎样,如果速度提高也顺带把思考能力带动起来那岂不是更好!

在春节期间我如此强烈的意识到:原来人性本恶是有道理的。

人性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在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种做法无异于是与人性的恶做斗争。我指的人性的恶是:那些贪婪,嫉妒,懒惰,懦弱,不愿意面对现实,堕落……这类容易让我们沾上的恶习。

或许就像宁向东老师说的:“在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必然其实都是偶然;而失败中,我们看到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复制成功者的特质,不一定会让你成功,而避免失败者做事的套路,将一定会增加你成功德几率。”研究失败来避免失败,和研究人性的恶来避免自己陷入困境是一样的道理。知道坑在哪里还往里面跳的人,切腹的疼痛会给他长教训的;不知道坑在哪里一直勇往直前的人或许掉进去就不一定能爬出来了。研读前人的经验教训很有借鉴意义---比如我一下班就犯懒,一放假就看不进去书……

想起了查理芒格的误判心理学的25种倾向,这些倾向的意义在于:你知道这些开关的存在,这样你对自己就有一个监控系统,你因为这些开关而导致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提前了解自己的写作问题症结在哪里及时去预防会更重要!

你找到自己的写作风格了吗?

说实话,我还没有。今天又进入微博里看了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专栏作家张剑虹写的文章,因为是主编所以文章一般短小却读起来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能把高尔夫这种运动写得那么有江湖气息实在是高,今天读文章才知道他的爱好得阅读和看电影,涉猎甚广所以你会在他的文章中读到那么多的信息。在高尔夫普及度那么低的中国,他的文章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如果有更多的作者把国外那么多精华的部分翻译成中国人能看懂的文章普及开来,那也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门槛高:中,英,高尔夫,三个不同的东西如何融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写了一些碎碎念的文章之后,决定换一个风格,写一写可以开创先河的文章更有意义。多尝试一些题材吧!培养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

有一个新的发现:如果一个人在一个行业的初期一边践行再一边总结出一些理论的话可能会被历史铭记喔!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对现在的写作还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