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下小的河北双塔山,攀缘高手束手无策,为何上面建有两座古塔

 今天我们来讲一座名山,它位于距河北省承德市约14公里的双滦区内,山的名字是双塔山,是承德十大自然风景区之一,河北省的小伙伴对这座山应该都不陌生。确切地说,这两座山是两个巨大的石柱。他们从南到北排成一行,看起来像双胞胎兄弟。山峰陡峭如尖,远处看起来就像是宝塔,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错觉。

双塔山

  双塔山作为享有赫赫声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中外来客。然而游客在仰望这两座山峰时,常常会有莫名的恐惧,担心这座结构奇特的山峰会突然崩塌。这两座山极其陡峭,笔直挺立,形成一种奇特而险峻的外观。即使是最优秀的登山者也无法攀登这座山,他们表示束手无策。经过测量,北峰高约35米,直径15米,周长74米。南峰高30米,直径8米,周长34米。

  更奇怪的是,在两座高峰上竟然有两座古塔。然而,由于年代久远,这两座古塔已经破败不堪。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两座古塔,北峰上的宝塔大约2米高,是圆锥形的。南峰上的古塔面朝南,比北峰的更加完整一些,高度约5.2米,宽约2.5米,塔门高约2.2米,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座塔是用青砖建造的,塔的四个角上留有方木,角上挂着风铃。

承德双塔山上的古塔近景

  这座奇特的古塔建在这座非凡的山顶上,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既然没有人能爬这样的山,为什么上面有古塔?这是谁建造的?不禁让人非常疑惑。

  据清代《钦定热河志》年记载,双塔山在滦平县以北8英里,喀喇河屯行宫东北8英里。它有两座山峰,一大一小,高一百多英尺。《承德府志》也有关于这两座塔的相关记载。但是都没有确切地说明建造者,

  文物工作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从一些线索中发现了双塔的秘密。1966年,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从双塔山收集了一个残存的石佛。这座佛像的起源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详细记载。

《阅微草堂笔记》

乾隆四十七年的一个晚上,大雨倾盆,电闪雷鸣,一尊石佛从双峰塔上落下。它是由离此不远的关帝庙的住持收藏的,原本供奉在庙里。

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关帝庙被摧毁,双塔山电站建在原址上。从山上落下的石佛雕像被另一个小寺庙的小和尚收集和供奉。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座小庙被摧毁。1966年,博物馆馆长在小庙旁边的一条小沟里发现了被砸碎的佛像。从佛像的特征来看,很明显这是辽代早期的遗物。因此,基本可以断定这两座古塔建于辽代。

  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几块青砖从山顶上掉了下来。有些砖是长方形的,长50厘米,宽25厘米。有些是边长35厘米的正方形。相比之下,这些青砖背面有六七道粗糙的沟纹,是典型的辽砖,这些证据更进一步地说明双峰古塔确实建于辽代,并且是辽代早期所建。

  那么,为什么契丹人要在高山上努力建造宝塔,不惜花费巨资呢呢?有专家推测,这是辽人建造的墓塔。

  众所周知,契丹人崇拜高山。他们视高山为神山,并相信当人们死去时,他们应该回到神山,这是契丹人的一种信仰。所以他们的一些皇陵和祠堂会建在所谓的神山上,这和南方的“悬棺”有些相似之处,“悬棺”在我们看来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大辽契丹王朝浮雕壁画

  契丹人的丧葬习俗非常奇怪,他们不像汉人那样埋葬死者。他们经常把死者放在山上的树上,三年后,再收集他们的骨头烧掉。这是契丹人著名的“树葬”。

  当契丹人看到这样一座雄伟、陡峭、巍峨的山峰时,他们一定会非常尊敬它,在它上面建墓塔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我们能在双塔里找到契丹陵墓的证据吗?据说在历史上,乾隆曾经去过那里。据《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乾隆55年,乾隆到避暑山庄一带,听说了双塔山的灵芝。于是,他命令热河的总管造一个木梯,爬上双塔山。他在一个山顶上发现了一个小房子,里面有“几个香炉”。桌子上的香炉旁边有一双草鞋和一本旧书。在另一个山峰上,种了两畦韭菜。

清代承德避暑山庄内的皇家酒事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既没有在山上发现所谓的灵芝,也没有在古塔中发现契丹墓葬的痕迹。 如果真的是契丹人建造的,他们是如何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的?

有人说双塔山地区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双塔山是一个暴露在大海中的孤岛。人们乘船爬上这座岛,并建造了两座塔。但这显然只是一个传说,因为青砖的历史只有几千年,而承德一带是大海的时代,恐怕要追溯到几亿年前。

也有人说双塔山原本是一堵石墙,墓塔修复后,由于强烈的地震活动,大部分石墙倒塌,只留下两个孤立的大柱子。然而,如果石墙因地震等变化而倒塌,那么石柱上的双塔将不复存在。

  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建造双塔的时候,契丹人以两根石柱为支点,在石柱之间架起木梯,盘旋而上,在木梯上把所有材料搬运到山峰顶上。然而,如此巨大的工程绝不是普通人能做的。所以,一些人推测契丹皇室应该葬在双塔的顶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大下小的河北双塔山,攀缘高手束手无策,为何上面建有两座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