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仪式中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与“责任感”

       据德班第三周精彩播报

亲爱的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是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农历八月十三,本周“精彩播报”的主要内容有:

      1、六年级据德班主持泰学学校第二次升旗

      2、“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泰学君子肩负责任”,纪念9.18,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3、“泰学儿女迎中秋,国学浸润庆佳节”

      4、关于“假期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颁奖仪式

      5、教育心语:在仪式中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与“责任感”

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9月13日,由据德班主持开学后第三周升旗仪式。廖玉婷、胡心焱、黄子棋、代源江等人与我们学习并分享了“节挂”的心得体悟。内容大致如下:节,止也,就是有节制。如同我们每一位独立的人行走在天地间,凡事要有规矩;要整齐划一,统一步调;要依据一定的法规法度行事。节,并非全是“制”,它比止更为宽广。将事物的阴阳进行调和,要做到张驰有度。节卦提醒我们,凡是我们要有节制,能取得好的效果。过分刻苦,过分耐劳,不应该当做是常规,也会适得其反。由此,我们即知无论是学习中,还是与人交往中,遵守规则意识,严以律己,和睦同学,唯如此,我们才会在每一个日子中遇见“精彩的自己”。

据德班升旗

       看到孩子们能够较为准确的通过看曾教授讲解节卦的视频,提炼有效信息,我倍感欣慰。连老师也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样态做出如下小结: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节制,节制用另外一个词汇代替是“自律”。最理想的节制方法不是以制度进行的“量化评比”,而是基于“共建的制度”所呈现出的个人言行与品德。由此可见,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基于量化,终于德行”。

       历史永远是历史,不会因时间的推移就淡然忘记。

以史为鉴

       又是一年九一八,警钟长鸣让人铭记九十年前的山河破碎,民族苦难。烈日炎炎,孩子们并没有因汗流不止而叫嚷,相反,在少先大队辅导员羊老师的讲解下,听得极其认真。反观昔日孩子们在凉爽的课室里嬉戏,此时,他们过多的是沉默,是敬畏。

       回到教室内,有同学问:老师,你能为我们讲一讲“九一八”的事情吗?孩子们:事情是这样的,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再度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由于执行张学良不抵抗命令,北大营8000名守军被只有300左右的日军击溃。导致震惊中国的的“东北沦陷”。孩子们知晓前因后果后,顿时群情激愤壮怀激烈,他们感受到国之耻辱民族之悲愤的真切?一年一度的九一八,我们在唤醒记忆缅怀英烈的同时,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我常想,如果把学生带到寸金桥头,讲讲“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寸金精神,是不是更能胜过此时的言教呢?只有亲身感受,或许才更容易达到自己拟定的学习目标。除此外,还可以考察陈述性知识的人文学科,这样的机会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家人们,历史学习追寻三个世界:真实世界、日常生活、学科实践,在关于九一八乃至日本史的学习,这些生于和平年代的、没有饥饿感的一代,怎能去体会失去家园和国家的耻辱感呢?在一个缺少对真相和真理探究的世风之下,如何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明认同呢?

       微信群和朋友圈此时发的最多的是“一段伤痛的民族记忆”这张图片,并配有自己一时的感悟、体会。在进行情绪表达的时候,是对于战争的反思还是对于现状的不满呢?是基于文明的思考还是对于野蛮的报复呢?有人说,沈阳人对于九一八的记忆是惨痛的,因为曾经的记忆沉淀下来,为什么经历苦难不断的国人却不能避免历史的轮回?我想:人都是向往美好的事物的,战争说起来壮烈,没有经历,所有的体验都是肤浅的!

       对历史的学习,有铭记、反思和指向未来的诉求。铭记历史,记住的曾经苦难,怀念国之英雄!反思历史, 什么导致苦难,如何走出苦难!以史为鉴,分清政府与国家,守住领土与民心!有人坦言,只有觉醒的民众,才有文明的国家,中国社会如何成功转型,文人素养提升必不可少!

       几十年前,黄炎培与领导人关于历史轮回的讨论,如今还有再探讨的空间。唐德刚对中国社会如何走出历史三峡的思考,如何走出治乱循环的“怪圈”,依然是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先哲说:唯有国民的觉醒,方有民族的复兴。当我们多数民众对九一八等事件是深刻反思而非情绪渲染时,对美好事物和世界大趋势的内在认同而非随意曲解,或许,我们向往的“美好”与“大同”才不会遥不可及吧!

       “学做人,为家国;保国泰,守民安”。透过“九一八”专题纪录片,身为新一代的我们不得不深思、慎思,试着反问一句:我们从现在开始该怎么做?如何做?

       历史是沉重的,着眼历史知其痛,放眼未来吾欲强。时值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觉得还是换个“画风”,一起来看一看泰学儿女是如何喜迎中秋的?

精彩瞬间

       研发部的老师们于17日、18日连续两天布置我们庆祝中秋所要用到的场地,易经广场在老师们的精心装扮下宛如一位妙龄的少女,美极了。最有意义的是活动本身,孩子们通过知中秋、唱中秋、感中秋、画中秋及写中秋,了解到传统文化佳节因地域不同,风俗也截然不同。所谓“移风易俗”,大概就是如此吧!最让孩子激动地是自己动手包月饼、搭帐篷,体验帐篷宿营。

我们的作品

       此时,静谧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帅气的小伙儿端坐在阳台的藤椅上,为大家弹奏着“大海啊,故乡”、“龙的传人 ” “苏珊娜”等,美妙的旋律映着皎洁的星空如瀑,似有“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的唯美。

最美的瞬间

       调转镜头,刚好捕捉到这样一组画面。当别人都沉醉在聊天、听音乐、观星空的时间里,有这样一位勤劳善良、质朴能干的姑娘,她与另外一个活泼可爱的丫头清扫了易经广场的“garbage”,豆大的汗珠顺着她们的脸颊落下,此时此刻,她们的美不是外在,而是至诚、至善的心灵之美。

       读到这里,有没有被咱们班的孩子们感动到,我是真的被感动了。

       观历史,书志向,内心澎湃;迎中秋,庆佳节,阖家团圆。惜过往,结为鉴,奋发图强。

       9月19日十二点三十分,毕业班全体学生齐聚三才厅,等待着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为了此次的颁奖典礼,方校可谓是煞费苦心呀!从奖品的选择、优秀学员的评比,再到颁奖,每一环节无不透着爱。今日颁奖,我们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据德班依仁队胡心焱同学的爸爸,在孩子的颁奖过程中,他用极为恳切的言语启发孩子:要听懂老师的嘱托?记得老师的嘱托?做到老师的嘱托?孩子们:话虽简单,真正做起来,可不简单哦!没有一定的毅力,再小的困难,我们都会觉得是个强大的“老虎”。如何选择?且看你自己。

班会主题

       孩子们,还记得上周日返校我们的班会主题吗?是的,透过奥运看学习。在全球疫情面前,东京奥运会如期举办,但奥运会开幕式的诸多节目,让参会之人百思而费解。一国之奥运,不仅呈现的是一国经济实力,还是国与国之间文化的一种交流,一种融合。从东京奥运看向北京奥运,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人们在为精彩的文艺节目感叹的同时,也被绚丽多彩的焰火所折服。特别是从永定门经过天安门广场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近15公里中轴线上,施放的象征29届奥运会的"脚印"特效焰火和"鸟巢"和天安门广场打出"笑脸"和奥运五环造型的焰火,更是让人铭记难忘记。除此外,千人击缶、千人太极,如一人展现。奥运会映射出来的中国文化令世界赞叹!

       再看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与“雪容融”。吉祥物冰墩墩名字中的“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不管是什么样的盛会,我们所传递的是“责任与担当”,展现的是一国之综合实力。孩子们:班会结束的时候,你可有一分动容?“九一八专题纪录片”看完的时候,你又有着怎样的感慨?学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有积极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坚韧的毅力。新时期下,我们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少年,目标需要你自己树立,蓝图需要你自己描绘,国家的未来需要你们由内而外的强大,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科技推动自己,用智慧启航作帆,向着你的理想奋勇前行!

我的学校,我的家

       家人们: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在这静谧的罗浮山,我享受着孩子们日常带给我的丝丝温暖,丝丝感动。在此:我仅代表据德班全体家人祝每一位据德学子及宝爸宝妈们,中秋快乐!阖家幸福!今天也是我们毕业班学子陈必同大帅哥的生日,祝福怎么会少呢?大帅哥:随心所想,脚踏实地,向着“内心中的你”快乐出发!生日快乐哦!

                                                                                                                       写于罗浮山据德班教室

                                                                                                                             2021年9月19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仪式中培养孩子的“敬畏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