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写《人生》时,“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浑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溃烂,大小便不通畅……”而在写其他名作时,也都是无不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用呕心沥血来描述他的创作过程,毫不为过。
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他去北京国际酒店参加了颁奖典礼,那次典礼盛况空前;回陕西后,又参加了陕西省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联合举办的表彰大会,风光无限。他接下来,应该是苦尽甘来了吧。
不。接下来是经济困难,婚姻解体,兄弟失和,身染重疴,无暇读书创作……所有的中年危机,他占全了。
成功了是不是就名利双收了?不一定。成功是你很想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很努力地去做,而且最后把它做成了。你心中宽慰,一片欢喜。因为你不忘初衷,不负前梦,心愿得偿,价值实现。
成功的结果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持续的修炼。
但,这个过程,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所有人想要的。我是说真的。
因为,无论走向成功还是成功之后,且行且不易,挑战何其多。
香车宝马,直上云霄;名利双收,事事如意,这恐怕是世人对成功两字最具象化的理解。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在很大范围内,是误解。
人人想成功,就如叶公好那条龙。
当成功真带着它所有的前因后果、酸甜苦辣奔向你的时候,你未必想接。因为那时候,你已经不想成功了。
为什么?
因为只要念及以下三个关于成功的反人性处,绝大部分的正常人,对“成功”两字就已经退避三舍了。
1,成功太苦。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同时也是两次获得该奖的第一人。这个成就足以亮瞎世界上太多的科学家了。但问题是,居里夫人是女性,恋爱、结婚、养娃、带娃这些常规工作没一样拉下,那人家怎么就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了呢?
很简单,她在女儿、家庭、厨房、实验室这几个点里面不断地转,挤出时间来写她的重要论文。在1898年到1902年,居里夫妇在旧屋中,更是整日与炉火为伴,提炼铀矿残渣中百万分之一的元素。每天滚滚浓烟中,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的放射性材料,提取纯镭盐。
上万次实验,八吨的铀矿残渣,提出了十分之一克的纯镭。他们成功了。
接下来呢,获奖,丈夫因车祸意外去世,她自己的身体受到放射性创伤,贫血,肾损伤,头晕,但她每天从实验室回家后,依然抓紧时间写专著。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去世,时年67。所有梦想的实现,其实都是生命的燃烧。你是愿意把有限的生命燃烧到那个梦想中,还是安适地过岁月静好的日子?如果把这份荣誉给你,前提是,你要受一遍居里夫人所有的苦,那你,还要不要?
刘强东在创业初期,为了履行公司24小时服务承诺,他每天工作到半夜,晚上睡公司地板。他的闹钟每隔两小时响一次,把他叫起来看看客户有没有问题,这种状态连续四年。如果把这个公司送给一个人,条件是让这个人连续四年过这种晚上连续睡眠不超过两小时的日子;我想,无论从生理耐力和心理毅力,绝大部分人就已经自动放弃了。
成功太苦。且不说你愿不愿意去拼,就算你愿意,能拼过去的人,实在太少。你的身体,你的心里,能否承受这些难以承受之重,以及愿不愿意去承受,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2,成功太难
让你做十个俯卧撑,你还行。每天做二十个、五十个或者更多呢?让你写个五十个字左右的小短文,你觉得没问题,那让你每天写几百字、两千字呢?每天跑步十圈或者更多,能做得到么?
我们不太怕你叫我一时做一点事,却怕你叫我天天做不少的事。因为,如果每天都必须要做多少事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你的人生被绑架了。而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绑架好玩;相反,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很苦,难以为继。绝大多数上进的人,不是自己天生上进,而是因为他们身处在一个逼迫自己每天上进的系统中。
据说罗振宇在公众号每天录语音60秒不是自己多能坚持,真正的原因是“他被绑架了”。他第一次六十秒语音发出去的时候,只有五个听众,就是他办公室里的五个同事。渐渐地,他的听众从五个变成几百个,到第三个月的时候,爱睡懒觉的罗振宇,已经开始想着如何放弃这件事情,不再需要挣扎着早起。但那时他的公众号已经有好几万人了,他不能放弃,否则就是啪啪打脸了。越是坚持,越多人关注他。用户慢慢积累到了1000多万时,哪里还能放弃?
罗振宇说:我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撤了。两千多天,每天60秒语音这座巍巍高塔,那是我亲手建立出来的,但它是因为我有意志力吗?不是,因为我是被绑架的。
可是罗振宇就是在这种绑架中,逼迫自己往前,不要停止。在被逼迫,被绑架中前进,而且还要长期行进,那是何其的难!
这些事情,难就难在,你能不能克服自己心里这道关口,在绝大多数人包括你自己很不愿意做的时候,你不管有多少不愿,却毅然决然,过一种自律如苦行僧般的生活,这是多么的难!所以,这社会永远二八分野,爬到金字塔顶尖的人,永远是少数。因为,那太难。
3,成功反人性。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抗懒癌是反人性的。一万小时的持续努力也是反人性的。喜新厌旧才是真正的人性。同一件事情不断重复,会让人心生厌烦。而这个时候如果你依然能让你定下心来专注于一物,十年磨一剑,你就能够获得比别人在该领域内更多的厚重积累,这时候你就是想不突出,也难了。
比如,1971年的时候,中学生比尔·盖茨才16岁,他和同学一起,为ISI公司编写薪水管理软件。报酬是:免费试用公司的电脑。7个月的时间里,盖茨在ISI公司主机房里待了1575个小时——平均每周7天,每天8小时。
后来,盖茨在华盛顿大学物理实验室找到一台可以免费试用的电脑——然而只能在凌晨3点到6点之间电脑空闲状态时可用。那段时间,他父母很惊讶:比尔盖茨为什么每天早上爬不起来!
一觉睡到自然醒,这才是正常人性。然而,为了追寻少有的历练机会,必须有人凌晨就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这是违反常性的。大学二年级,他从哈佛辍学。
那时候,他已经不间断练习编程超过七年了。这,就是一个走出舒适区,逼迫自己、给自己加压的过程。这不符合普罗大众追求更舒适生活品质的共性。
但,岁月从不曾辜负坚持用心用力的人,也不会额外馈赠清闲舒适的人们。
英国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而无止境地刻苦,它的对立面就是慵懒的休憩。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两种状态的人生,一个是百炼成钢,一个是再无斗志的葛优躺。
莫扎特说,“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字埋没我的努力。”原来,天才是这么练出来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志士发奋时!
李嘉诚说: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别人不能忍的气,做别人所不能做的事,才能享受别人所不能享受的一切。忍人之不能忍,这才是成大事者的标配。可惜,由于违反人之常理,太多的人离开了那条华山求道之路,回到了凡夫常人的路。
失败了沮丧,摔倒了心酸,原是人的本性。反人性者,却会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惟其如此,他们方能崭露头角,横空出世,一骑绝尘。
总结:
其实,所谓的成功太难、太苦、太反人性,从根本上来说,一言以蔽之,就是成功是反平庸的。平庸是最大众的人性。
芸芸众生,吃瓜者众,种瓜者少,这是事实。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应该吃苦。
而走向成功的人,都会认为:我现在苦、难,但我未来会幸福、灿烂。这才是潜藏在成功者心里最底层却最高贵的逻辑,最隐忍却最灿烂的人性。
我们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