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国》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公演。首映当日票房3亿,豆瓣评分8.2。
这部特殊的影片集结华语电影顶级阵容,由七位著名的导演担当,取材真实的历史时刻,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串成一条线,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七个历史性经典瞬间。
70年历程,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开国大典有太多值得被后世纪念与敬仰的故事和故事背后的人。导演管虎带着《前夜》首先登场,开篇便是震撼。
由黄渤扮演的林志远是开国大典旗杆自动升降装置的总工程师,时间紧迫、政治任务重大。压力面前,他是懦弱的。身为一名科学家,他没有与生俱来的革命热情和昂扬斗志,他想要保持理性与客观,却不得不顶住压力。他不需要激情,他只想完成任务,不许失败的任务。
管虎是华语导演中的异数,其作品犀利、生动,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在这部作品中,他运用了“定时锁”的手法,不断翻动的倒计时带来不断升级的紧张感,目标极其明确,可障碍却看不清,越是如此,越让人焦急。
极短的时间内,广场彻底戒严、电力不足、奏乐留声机不能正常工作、旗杆制动球质量不合格、工程材料奇缺,等等一系列危机一波接着一波,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令人无助,他不过是个普通人,又能如何?
可危机面前,总有破解之招。当他们呆坐在实验基地,面对合金材料的缺乏而濒临崩溃时,突然蜂拥而至的人民,王千源扮演的军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协助,以及主人公克服恐高,解危难于当下的壮举,那份单纯的情感,那份为国效力的热忱,湿润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
《前夜》所表现的是开国大典宏伟仪式顺利举行的一个极其微小的环节,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严峻的考验,是突破、是承诺、是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纯粹的诺言。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新中国的步伐坚定而执着。第二幕,导演张一白带来了《相遇》,那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1964年10月16日。
为了中国能够拥有原子弹,多少科研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连名字都不为人知。张译扮演的年轻科研人员高远便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员,他离家三年参加保密工作,和女友完全失去了联系。更糟糕的,在一次试验险情中,他力挽狂澜,却将自己暴露在核辐射中,身患绝症,生命垂危。
整个影片,没有高大上的英雄赞歌,却有无处宣泄的悲壮。他苍白的面容,看向窗外的目光,揭示了他无法挽回的命运。在与女友意外邂逅时,他只能躲闪、回避,用谎言掩盖真相。他也是人,年轻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家,他的目光穿透过狂欢的人群,泪光中有欣喜,有满足,也有不舍。这也是一种纯粹,在考验、艰苦、寂寞,甚至死亡面前的纯粹,内心早已无我。
被誉为“青春片教父”的张一白导演,在核弹研究这样严肃的话题上,依旧没有放弃爱情。人性最矛盾之处,就是抉择,这也是一种情怀,每每回想,疼痛便从心底涌出,还有敬畏。
时间继续前行,第三幕在1984年8月8日展开,那一天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导演徐峥带来了个人气质鲜明的《夺冠》,一个上海弄堂里被情感和责任的两难境地所折磨的小男孩的故事。
这部影片通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人物,有的只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小市民,一股浓郁的“囧系列”味道顺着嘈杂不堪的街巷和人群扑面而来。由童星韩昊霖扮演的小男孩冬冬有一个愿望,他希望送给即将出国的心仪女孩一件礼物,那是一份纯洁真挚的感情。
然而,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无法实现。为了保证唯一一台电视机可以正常转播女排决赛,他一次又一次地为修复电视天线而疲于奔命,苦恼不堪,一次次就要达成愿望,却不得不一次次地放弃。他的内心被矛盾左右,他的失望无处发泄,他既痛苦,又骄傲,因为他的努力让人们得以目睹女排的胜利。在最后一刻,他失声痛哭,却泪中带笑。
这又是一个纯粹的心灵,有小我的期待和愿望,却让位给了大众的期待和愿望,这不是所谓的个人意志服从于集体意志,因为选择在他自己,成就别人不也是成就自我吗?
第四幕来到了1997年7月1日,这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导演薛晓璐带来了《回归》,故事聚焦在香港回归仪式的时间结点上,那必须是7月1日的凌晨零时零分零秒,绝对不可以有任何偏差。
因为一个特定的时间而牵涉了一众人,他们或者是王洛勇扮演的回归总指挥官,或者是朱一龙扮演的升旗手,抑或是惠英红扮演的香港高级警官,以及任达华扮演的没落的钟表匠大师。
作为唯一的女性导演,她带来的作品真实细腻、情感含蓄而饱满。并行的两条线通过钟表连接,复杂的机械结构、交错运行的齿轮,在时间这个残酷的概念面前,人生飞逝而过。
星海苍茫,回归在每一秒的滴答声中越来越近,每个人都整装待发。爱极了那落寞高台上钟表匠的举杯,那是一辈子的思乡之情。他的孤独和高贵是纯粹的,与世俗格格不入,在回归的烟花中绽放。
时间再次奔流,到了2008年8月8日,聚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宁浩导演为观众呈现了极具北京味道的《北京你好》,葛优出演北京的哥张北京。
这是一部典型的“失败中年男人”的小人物故事,除了地道的京韵京味,丰满准确的人物塑造,它还是一部让人心酸的闹剧,却绝不止是好笑。
故事围绕着一张奥运会开幕式门票展开,条理清晰,并不复杂。如果说结局早已预料是影片的美中不足,主人公的欣喜、得意、惊讶、气愤、不忍,直到动情和成全,这一连串的情感变化,足以打动每一个心灵。
最后,当他混迹在市民中,面对大屏幕上汶川孤儿的面孔,听到那倔强的孩子的如愿以偿和一句感激时,人生的庸俗和无趣荡然无存。
小人物的命运,注定平凡无奇。但如若有一颗纯粹的心,就是高尚,在葛优唏嘘感叹之时,观众是否湿了眼眶,内心却无比温暖!
在历史洪流中,有豪迈、有骄傲,自然也有无奈和悲伤。一味的颂扬是有失公道的,客观冷静的视角必不可少。
于是,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带着人们走向荒漠,走向水土流失导致的绿地沙化,走向了贫困地区,走向了面对残酷现实的挣扎、不羁和执着,也走到了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那个历史时刻。
影片的开始是一对刚刚出狱的兄弟,刘昊然扮演的沃德乐和陈飞宇扮演的哈扎布,他们痛恨家乡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贫困无助中自暴自弃。内心虽然渴望奇迹,却无法接受现实。
田壮壮扮演的老李是落户边疆的退休扶贫干部,一辈子扎根在穷乡僻壤,致力于改造沙化危害。他身染重病,却无条件地接纳和保护这一对迷途少年。带他们去迎接航天员回家,不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带给他们希望和信心。
流星会在夜空划过天际,却不可能在白天出现。在少年们的心中,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那白昼中的流星是上天的馈赠,更是希望。
神舟十一号飞船在11月18日顺利着陆,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壮举,两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共33天,是目前为止中国载人航天任务中,留空时间最长的一次。
目睹了奇迹,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迷途的少年是否有勇气回家?是否可以脚踏实地,努力不懈?
在所有七部影片中,陈凯歌的这部《白昼流星》争议最多,批评之声不断。认为故事充满荒诞,仅凭英武豪迈的强国气息和意识形态的光芒,打动执拗叛逆的心灵是幼稚的。
这种评论虽然看似客观,现实感十足,但笔者或许未曾经历过长久苦难的考验。在艰难岁月中,在失望与痛苦中,人的意志不正需要美好的期待?内心纯粹,向往幸福,这种看似虚无的浪漫情怀,或许正是动力,是勇敢面对现实的力量源泉。
第七幕,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导演文牧野携《护航》为整个献礼完美收官。
宋佳扮演极具个性的女飞行员吕潇然,从小到大,她有飞翔的梦想,有超越性别局限的毅力和决心。在训练中,她对自己狠到极点,硬是成为飞行队的尖刀,是绝对的王牌飞行员,是队长,是全队的灵魂,却只能是备飞,只因为她是最好的。
导演文牧野善于进行现实主义的刻画,他一贯的流畅剪辑和富有幽默感的镜头语言,在这部影片中同样精彩。人生有笑有泪,有思考,有担当,更有抉择。
宋佳扮演的角色比任何人都期盼着担任飞行表演任务,也比任何人都有资格。可在明明可以达成愿望时,她选择了帮助战友,自己则光荣地完成了护航任务。
她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在梦想面前原本卑微,可正是这种纯粹,她的人格之高尚令人敬仰。
155分钟的电影,一幕又一幕普通百姓的故事。在祖国70年的进程中,如尘埃飘散,却也如磐石般铸就了国之辉煌。
这些关乎祖国命运的重大历史时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如烟花般璀璨的时刻,只要忆起,便心潮澎湃,骄傲于心。
可是,在所有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中,最不可或缺的其实是普罗大众,是最平凡的普通人。这便是影片的聚焦点,也是真实的“英雄”写照。
所有的七个故事,讲述的都是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在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紧密的关联,在跌宕起伏的故事叙述中,俘获了无数中国人的心。观影过程中,多少人时而戚然落泪,时而会心一笑,内心被真挚的情感融化,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年代。
七个独立的故事,七位各具特色的导演,在每个观众心中自有高下之分。然而,这部以“人”与“祖国”为核心的影片,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中所有闪光的灵魂,在国家大义和小我情感中的碰撞和抉择,还有期望。
一个国家,有各种各样灿若繁星的标志,一个党,一种精神,一种坚持,都离不开人民。正如《我和我的祖国》歌曲里唱到的: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赞歌属于国家,更属于人民。人,无法脱离社会而独存。当祖国需要时,当个人利益面临挑战时,觉悟固然可以让内心强大和坚定,人性的纯粹才是真正宝贵的,是一个国家的基垫,是财富,是国之瑰宝。
对祖国的热爱,不需要呼喊和说教,只要做好自己,保持一颗纯粹的心灵。
注:原文发表于澳大利亚时尚杂志《Brisbane Elite 菁友汇》总第二十六期(2019年11月15日发行),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