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成•道经三章•虚心实腹篇

道经三章•虚心实腹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二、译文:

不官禄世俗之贤,迫使民众不竞争功名。不御好珠玉珍宝,迫使民众不成为叛贼盗匪。不显耀邪声淫美,迫使民众意志不被惑乱。

所以圣人修身的做法是:思想有变化,行为有笃定。志气有屈挠,骨气有坚韧。

永远使民众没有主观意志、没有物欲。使那些主观意志者不敢冒然妄为,不干预就可以了,这样就没有不能理顺的关系了。


三、字义:

[正韵]:上,与尙通。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

[说文注]:贤,多财也。贤本多财之称,引伸之凡多皆曰贤。人称贤能,因习其引伸之义而废其本义矣。

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

[说文注]:争,引也。凡言争者皆谓引之使归于己,二手而曳之,争之道也。

[玉篇]:贵,高也,尊也。

[说文]:货,财也。[前汉•食货志]: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

[广雅]:为,成也。

盗,[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

[广雅]:见,示也。[广韵]:见,露也。[史记•淮阴侯传]:情见势屈。[师古曰]:见,显露也。

[广韵]:可,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

[增韵]:欲,爱也。又物欲。[礼•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心,[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

[正韵]:乱,紊也。

治,有所求乞也。

[说文注]:虚,大丘也。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又引伸之为凡不实之称。

[增韵]:实,充也,虚之对也。又事迹也。[史记•庄周传]:率皆虚语,无事实。

[说文]:腹,厚也。又凡借以喻物。[诗•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说文注]:弱,桡也。桡者,曲木也,引伸为凡曲之偁。直者多强,曲者多弱。弱者,不能自胜也。[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

[说文注]:志,意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强,[礼记•学记]:强立而不反。[注]:临事不惑也。[书•皋陶谟]:强而义。[传]:无所屈挠也。

骨,[灵枢经]:肾主骨,张筋化髓干,以立身。

[说文注]:恒,常也。常当作长。古长久字只作长。“从心从舟,在二之闲上下。”上下犹往复也。“心㠯舟施,恒也。”谓往复遥远,而心以舟运旋,历久不变,恒之意也。

[玉篇]:知,识也,觉也。

[广韵]:敢,勇也,犯也。[仪礼•士虞礼]:敢用絜牲刚鬣。[注]:敢,冒昧之辞。[疏]: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触尊,不自明之意。

[韵会]:弗,违也。又不也。[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齐师至巂,弗及。[公羊传注]:弗者,不之深者也。

[尔雅•释言]:为,作也,造也。[说文注]:假借为作为之字,凡有所变化曰为。

[玉篇]:已,止也,


四、说明:

在道经二章老子谈到“美”与“恶”之间存在着转化联系,同样,在人君与民众的行为之间也存在着转化联系。人君官禄世俗之贤的行为会转化为民众竞争功名,人君御好珠玉珍宝的行为会转化为民众叛贼盗匪,人君显耀邪声淫美的行为会转化为民众思想惑乱。由此可见,人君与民众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有差别的矛盾对立物普遍联系“。

所以,老子希望人君的行为能做到“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并在思想上接受“居无为之事”,在行为上接受“行不言之教”。

老子认为民众是有思想的,民争、民盗、民乱,究其根本,皆是“上有所施,下有所效”的结果。人君若是希望民众没有主观意志和物欲,只要遵循“一有一无之谓道”所提倡的“约束而不干预”,就可以达到“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的天下大治了。

老子所提倡的“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是人君用于修德的,并不是什么愚民政治论述,也不是什么炼精化气、人心清净之说。

心是指人的意识活动,虚有可不断容受的变化之意。凡物皆处在不断的“有”与“无”的运动中,所以老子云:“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老子希望人君能接受万物的无时不变,无处不化。所以云:“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孙子兵法亦云“兵者诡道也”。

如果人君不能做到思想上“与时消息”的变化,那么“居无为之事”也只是句空谈而已。所以老子说“人君思想要有变化”,而不要僵化固执。

老子认为人君的“思想要有变化”,但人君的行为是不可以任意更改的,而是要笃定。如果人君对自已的行为朝令夕改的话,那么“行不言之教”也只是句玩笑而已。所以老子说“人君行为要有笃定”,而不要朝三慕四。

老子希望人君能践行“虚心实腹”的德行,那么“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才有的放矢。

“虚心实腹”与“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互为因果的,两者可以对照来纠正自已的行为。“虚心”则可“居无为之事”,“实腹”则可“行不言之教”。“居无为之事”须“虚心”,“行不言之教”须“实腹”。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原成•道经三章•虚心实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