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4格物致知

在工作中修行经常有人说,我今早有了一点体会。

先说狗血和斗争,然后再谈修行,我说的修行和一般人理解的肯定不一样。

几个部门的领导换了一下,一换,如果不够默契,利益就会被打破,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是正常的:1、你以前干的那些事,如果没有把屁股擦干净,容易留有后遗症,变成别人的把柄;2、你前面开头的项目,别人收割了胜利果实,变成别人年终总结的成果了。3、你欣赏的员工带不走,变成被整的对象。这是从部门总经理角度来讲的。

从员工角度来讲,有两个选择:一是不参与政治斗争,你做好你的工作,公司希望这样,但这样的人要甘于平平淡淡;二是及时投诚,哪怕投诚,也要是傅作义那样的,能让北平和平解放,你得看看你自己手里管的那摊子事能不能配合领导实现政治斗争的目的,还要能保全自己。多数人,还是选择不参与吧。如果参与,起起落落就是常态,要能接受。要不就是像债一样,平平稳稳的,每年涨幅都不大;要不就是股票,涨停跌停都是常态,不要本来是个债却天天幻想股票,那肯定要出事。

从公司领导角度来说,部门负责人可以斗,但不能离谱。


部门A,因为觉得自己的果实被别人收割了,开始动手收拾当初培育果实的人,很显然不对,但这只需要变个法儿就行了,因为事件1对你有意见,借着事件2收拾你,你知道,他也知道,关键是收拾你还不是因为你,多悲催。

部门B,你借着这个事来搞我?稍等,我看看你有啥事。悲催了吧。

收拾人有步骤:先得发个通知,说最近在管理过程中发现如下事项有问题,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如有违反将如何如何。通知发下去以后沉默半个月,不少人都不知道是针对谁的,半个月开始检查。以前处罚你没依据,现在有了,制度规定。这。。。

你这么搞,我依葫芦画瓢,也针对你的心腹分支机构来一波,更狠的。


这和在工作中修行有什么关系呢,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想起了“格物致知”四个字。宋代朱熹讲,“格物”就是穷究事物之理,“致知”是穷究事物之理后获得知识。简单地把朱熹的观点用到工作中,就是去探究一件事发生的原因,背后的利益关系,然后获得下一次做事的方法知识。

王阳明在少年时,格竹子,就是通过看来思考、推究竹子所蕴藏的物理,结果都“格”病了也没“格”出物理。后来王阳明认为物本来就不能“格”。到中年时,学生问“格物”。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也就是纠正不对的,以便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格,最常见的就是画格子、方格子,什么叫格子?就是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时讲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事情正确不正确,在我们心中是有道德律令的,这个律令的对外呈现就是格子,一件事对不对,要看有什么格子来套,所以,画格子就是一个本领,用格子去处理事就是格物。

针对你要规范的人或者事,先明确画格子,然后,看看事情有没有落在九宫格的格子里,每个格子代表一种状况,如果没有触及到边框就都是合规 ,如果游走在几个格子里面,就是它沾了太多的利益,如果到了格子外面就是违规了!

这就是在工作中的格物致知。。


今天收获还挺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4格物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