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爷说】金融鄙视链那么长,为啥偏选最底端?

据说金融圈流传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鄙视链:


转行让月爷一不小心跌落到了鄙视链的最底端,一时间,做风投的老公不禁挺起了腰杆,近日哼起小曲格外欢快,仿佛站在鄙视链巅峰向下俯瞰,对我发出“呵呵”的笑声。

家庭地位固然和职业选择无关,但的确映射出了大多数人对于保险和保险人的态度——呵呵哒。


作为一个脸皮薄又佛系的人,月爷起初对于保险公司的成功学鸡汤以及把周边每个人都作为潜在客户的做法也一度很排斥,可是梨子好不好吃,终究要自己亲自去尝。直到对这个行业做了一些调研,从中立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这个行业,才开始慢慢摘下有色眼镜,义无反顾投入到“金融鄙视链底端”。

既然是风投人的家属,那就不妨使用用风投的行业分析框架:

维度一:市场容量——增速迅猛,从保险大国升级走向保险强国

纵向分析:从2006年至今,中国保险市场总保费收入从5641亿元增加到36581亿元,11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仅2017年全球增加的总计600亿欧元保费中,有近八成来自中国,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寿险市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库)

横向分析:一般来讲,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是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全球前二十大保险市场中,中国的保险深度仅有3.6%,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

(数据来源:德国安联集团《2017全球保险市场调研报告》)

保险密度:按地区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应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中国依照国情“被平均”后,保险密度仅170欧元,更是被发达国家甩出N条街,尚不足前二十名均值的5%,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虽然已然成为保险大国,但距离保险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数据来源:德国安联集团《2017全球保险市场调研报告》)

维度二:是否刚需——背抗三座大山,商保移走两座半

养老、医疗、教育是和国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三件大事,如今已俨然成为压在每个家庭和国民身上的沉重负担:

养老:未富先老的尴尬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库)

截至2016年底,中国有人口13.83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0.85%,这个数据短短10年间就增长了3%。按照国际通行判断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就进入老龄化,而中国已经远高于这一水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抚养比2016年全国平均抚养比为2.8,即每2.8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这个数据在2014年是2.97,2015年是2.87,2016年降到了2.8,下降表明因年龄退出劳动力的人口速度要快于新进的劳动人口速度。

抛开全国看各省,数据就更难看了,高于这个均值的省份只有9个数据最低的黑龙江仅有1.3,也就是说平均1.3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省份的抚养比都在呈下降趋势,包括位居第一位的广东。

看到如此令人担忧的数据,不难想象养老金的运行状况,数据来了:


数据来源:《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

全国养老金余额平均还能支撑17.2个月(不考虑新缴纳的情况下),广东和北京,凭借抚养比和工资双高位居全国之首,而其他省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最悲催的黑龙江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居然是-232亿,这是仅仅账户累计数据。如果按当年收支计算,亏空的省份已经达到了7个!

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事实,中国人老去了,财富却并没有积累起来,相比日本、欧洲等边富边老的老龄化国家,中国无法承受像日本一样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许多人将失去改善生活水平的可能,并且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幅下降,一场疾病就极可能把一个家庭拖入贫穷的境地。

总而言之一句话,养老不能靠政府,想获得高品质的养老生活,还是需要自己提早做财务规划。

医疗:一病回到解放前

(数据来源:《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前十大死亡杀手中,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前四,占比80%,且近十年死亡率上涨7%,也就是说,每10个死者中,8个是死于这四种疾病,这点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每个人几乎都有过亲人朋友因这几种疾病离世。

令人惊讶的是,排在第五位的竟然是意外事故,占比达6.08%,即每100个人中有6个人是因意外原因非正常死亡,这个数据也大大的超出了我们的感知。

上面数据仅仅是死亡率,然而发生在别人身上的都是故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是事故,那么,人的一生罹患这些疾病的概率有多大呢?


数据来源:《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

2013年,中国保监会为了统一病种定义和精算概率,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里面详细规定了25种高发重大疾病判定标准和风险发生概率,证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达72%,男女差异并不大。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会生一场大病

眼前有100支抢,其中有72把有子弹,谁敢对着自己脑袋开枪?月爷想,别说72把,就算7把也没人敢尝试。

俗话说,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既然人一定会生病,生病就一定要治疗,治疗这些病到底要花多少钱?答案来了:


月爷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列举了这25种疾病的大概治疗费用,前几大高发重疾一次性治疗费用区间在10-50万之间不等,一些长期慢性病年度花费更是以年计算,每年高达10-20万,长期的治疗费用形成了一个无底洞,把众多家庭拖向深渊。

或许有人会说,有那么夸张吗?我有社保可以报销啊!那么你一定每周、甚至每天都会看到:

水滴筹:


轻松筹:

这两张图都截图于写文章之时,短短不到一个月有高达13个求助信息,其中还不乏有些人当时转发过后又删掉的,每每看到这些求助月爷都会尽一点微薄之力,但时间久了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需要帮助的人太多,自己的力量又非常微弱。

请问,他们都没有社保吗?——Of course No!


社保遵循的基本理念是是广覆盖、低保障、保而不包。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白血病患者的续命药格列宁并不在医保目录内,费用高达4万元一瓶,只能吃一个月,积蓄吃没了,房子吃没了,当所有的积蓄都被疾病消耗殆尽后,我们就可以亲眼目睹那些被打落底层的人们,是怎么为了生存底线,一次次向命运低下曾经高傲的头颅。


截至目前人社局的最新资料,医保药品品种增加到了2986种,其中西药1567种,中药1419种,尽管医保药品目录种类在不断增加,但是相比于数量为十几万的在售药品品种来说,仍然太少了。

更重要的是,尽管有些进口特效药已经纳入到医保范围,但医院碍于“药占比”的考核指标,会把很多本已经纳入医保的高价特效药拒之于采购清单之外!

想知道医院为什么这样做?然而此刻院长的内心是这样的:


因为医保收支和养老保险一样,受人口结构影响,已经有部分地区出现赤字,如天津、青海、福建等地区(老龄化严重、老传统工业转型失败、年轻人口流出严重的区域),为此不得不出台了一系列严格控费政策限制医保开支

“药占比”就是卫生部门给医院下的一道紧箍咒,要求药品支出占医疗费用比例降至30%以内,以应对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库)

说到这里,商业健康险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你get到了吗?

教育——中国式家长甜蜜的负担

天价学位房:



一张深圳普通中产家庭的教育清单:


看完后月爷的感觉是:


的确,中国的父母是最舍得为孩子付出的父母,大部分家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方面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

2017年汇丰银行发布了一份全球教育报告,统计了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平均教育支出,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平均教育支出高达132161美元,其次依次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美国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位列第五位,平均教育支出为42892美元,超过50%的父母希望送孩子出国接受高等教育。


维度三:一次性购买OR可复购——保险不是一锤子买卖

在中国,保险业务员听到拒绝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买过了。

然而,保险并不是一锤子买卖,美国人的一生至少有7张保单,因为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他的财务状态、家庭结构、风险点和担忧也在不断变化,保单的设计要伴随家庭生命周期同步成长,不然很容易出现“有保险没保障”的情况

因此,找到一个专业并且长期稳定的顾问,往往比买到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更为重要。

维度四:客单价——先穿秋裤再添衣

保险既是风险管理工具,也是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工具。因此,保费可以少到几十块上百块的卡单,也可以大到到上亿的寿险和年金险保单。

所以,不要把没钱当成借口,预算有限也要先穿个秋裤,以后有钱了再慢慢加衣,总好于裸奔没有保障。(关于消费型和资产型保险的相关知识,月爷在后期文章中会讲到。)

维度五:政策和行业风险——保险三大功能助推国家意志


十八大至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险行业利好政策,发展保险业已经逐渐上升为国家意志,因为保险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三大重要作用:

社会稳定器:新三座大山不仅对于个人和家庭形成压力,对国家财政也是一项沉重的包袱,而商业保险可以帮助分担社保负担,让更多国民享受到高品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

经济助推器:相较于银行等短期融资,险资不受授信额度限制,现金流持续而稳定,能够以股权、债权等多种形式长期输血实体经济。

金融减震器:资本市场是一个风险接力的过程,险资与VC、PE及二级市场投资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后者都是在找下一个风险接棒人,而保险是将分散的风险重新集中归并,最终将风险转嫁给时间去消化,从而分享到经济成长的红利

月爷的心声

毋庸置疑地,保险已然成为朝阳行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保险虽是个好行业,保险销售却未必是个好职业。

一个做卖奔驰的哥们或者一个卖LV的姐妹儿不会让你产生恶意的感觉,而保险就未必。——同样是卖,为啥保险就更遭恨?

因为保险与一般商品或服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商品或服务都是消费者先产生需求,而后主动去寻求购买;而中国人的保险观念和保险知识还处于很淡薄的阶段,大多数人潜意识中并不认为自己需要,所以难就难在先要打通对方的观念并且激发对方的需求,而绝非产品导向的销售,这些全部都是建立在一对一信任基础之上的,所以才发展出了备受争议的“代理人/经纪人”模式。

代理人模式固然有它的弊端,但也不能无视保险销售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月爷相信,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崛起,国民对保险之于财富管理的意义在不远的将来未来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保险销售也将逐渐向良币驱逐劣币回归,长期发展依靠的是专业性和职业操守,而非关系人情和忽悠。

所以,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待保险,也不要因为被伤害过就不再去爱,请珍惜你身边如清流涤荡的保险专业人士们,月爷的目标就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爷说】金融鄙视链那么长,为啥偏选最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