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型思维之路

从心到行换做产品经理岗位后,做培训产品,自然会关注培训方式和资源整合。

机缘巧合下午工作不忙就去了樊登读书,分享书籍《终身成长》。这本书自己17年看过,后来也听樊登老师分享过,看完的这本书被我10块钱卖给了书友;前几天还刚买了10本送新员工,算是自己和这本书的渊源。不过书给我的感觉,只记得作者通过N多案例证明成长型思维的好处,其他点一个也没记住。

今天和很多看着爱自己成熟的中年女性一起分享学习,并且有机会上台做分享,就记录了自己成长型思维觉醒的心路历程。

说实话,我是一个固定型思维占80%的人,害羞,不敢表达自己,不自信,担心自己不完美,做事思前想后,害怕失败,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这个归结于中国式的教育。

所幸的一点是,有生活的压力,不敢服输,逼着自己去努力工作,加班,周末学习,走出去和人交流。

慢慢的放自己专业积累一定程度后,我敢上台展示了,敢做分享了;做事情懂得取舍,分析,不自怨自艾了;不事事苛责追求完美了,不再失败,害怕不完美丢人了。

直到2017读了终身成长,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型思维被唤醒了,冲破了固定思维的禁锢,近两年也感受到了成长型思维带来的滋养。

回顾下自己成长型思维长出来的过程,比书上多了两个环节。认知,接纳,再认知,反思,行动,复盘再行动。

1~认知

我认知到1是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是一体两面,东风压西风,此消彼长的局面,只要成长型思维想出来,固定型思维才会被打败。而同时中国人固定型思维更多是因为中国教育原因,重结果,重成绩,重排名,关于与他人人际关系,而不是自我内在诉求。2是人的思维是可以通过后面培养再长出来办法。

2~接纳

我开始接纳自己有长短有短板,甚至有些事情短板可能一辈子都没法改变,只能接纳。我应该做的是定位自己长板,让长板发力,而不是盯着自己短板。

3~再认知

直到优势理论出来,我才知道,人要发展不是发展短板,而是有最大限度的挖掘长短,让自己长板更长,有无数多的人,因为稀缺的长短,一跃为个人大IP,甚至有公众号,提出~习惯补短板,某种意义上是懒惰的表现。

4~开始觉醒

定位自己,找到优势长板,开始觉醒。不断为自己长板添砖加瓦,同时在输入的同时,注重输出,一步步做起打造自己的影响圈。纵观自己,体系化思维,结构化思考,简约化呈现,应该是自己最拿的出手的。受益于这三个思维,发现自己读懂行业,链接新事物,跨界链接知识更加得心应手了。

前几天给客户写的一个文章被国资委选中,客户笑着说:你行的,你都打入国资委啦,没什么不行的。

5~落地行动

定位聚焦后,有了自己微光点后,就要落地的。自己也曾理想化过,想自由职业后利用自己长板挣钱,但是后来发现,自律没跟上,现在重新进入职场,一边输入一遍输出,发现时间自由度更大,时间价值更多了。

怎么行动呢?一定要基于自己定位,构建知识体系,积累吸收思维框架,甚至利用知识体系框架自己去创造知识框架。这是最有效的行动方式。

当然这里少不了,成长型思维和刻意练习工具。一定要有输出要做各个场景和维度的刻意练习。

譬如这阵子我在研究定位,用户思维,我就会从商业,职场,个人发展几个维度,反复去思考用户思维,指导找到深度用户思维,这个概念,才发现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豁然开朗。

6~再纠正,复盘,再行动,用自律驱动刻意练习

最后一步就是践行刻意练习的详细步骤,在这里就少不了自律的加持。因为需要反复纠正,不断复盘,再行动,让自己行动价值输出越来越高。

在这一步其实是最艰难的一步,思维打通了,路径铺好了,剩下就是做呀,执行。这一块一直是我短板,可能与自己工作有关,自己长期以来做规划居多,无论是线下产品设计推广,还是线上产品设计推广,都是规划,推动落地居多,而自己真正去执行比较少。

这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短板。所以成于斯败无斯,你的长板某种程度是你的薄弱点。有一本关于这个的书《 能力陷进 》适用于每一个人。

很庆幸自己在2018年读到黄有璨的《运营之光》中一句话,你想做运营,你必须做个一个最微小的运营,哪怕是维护过一个社群。这句话,一直提醒我,自己开始接纳,并积极去做落地。

对于自己现在带领小团队做公司的新产品设计推广,希望能为公司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看了我在阿里做运营书后,深切的理解一位在携程阿里做过运营的人所对比的大公司和小公司做运营的差别。大公司锻炼你某项能力,小公司要求你,设计,推广,落地一把抓,都不能松懈,包括自己去找合作资源,企业内外部营销推广。

所幸自己在全市,大公司磨练过半年,更是在小公司奋斗过10年。前一次应该算自己没有跨越不可为的挑战和鸿沟,选择离开。再来,心态变了,认知也变了。对于失败,行动的更加豁达,更积极了。

2019.7.4晨。一路坐地铁,记下以上文字。感觉刚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成长型思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