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清单人生,真的适合你吗?

文/苏坡六

图片发自App

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每天都会写每日日程清单吗?

我自认为还算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但是随着圈子不断地扩大也认识了很多有趣且优秀的人们。在我的眼里他们就是动力楷模,都是那种非常上进而且活得非常明白的人,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他们是我朋友圈的尖子生。

最近加入一个学习打卡群,这里面的小伙伴们很自律且优秀,就通过他们的每日打卡就可以体会到他们开挂的人生节奏。

早上起来看看手机这群尖子生们已经把自己当天的清单写好发在了我们的群里,我随便点开一张看看,本想刺激一下堕落的自己。

我彻底傻眼了,就光是他们的今日清单列表就写了足足有半张纸,脑海中想起了柳比歇夫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描述的场景,感觉更加的焦虑了,不禁仰天大笑长叹一声别人家的孩子咋就这样的优秀呢?

为什么我看到这些清单不但没有被刺激到,反而还有了一丝丝的焦虑呢?开始反问自己别人的这种清单人生真的适合自己吗?思考了一会,还是用哈林的《让我一次爱个够》中的经典歌词表达心声吧。我-不-要-这-样-过-·······

图片发自App

那你想咋样过,另外一个声音开始问我?

这让我想起来一年前一个朋友问我:“你每天都过的非常精彩又充实,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信心满满的给他说:“你用那个清单把自己每天的任务全部罗列出来,然后一项一项去完成,就像之前上中学那会,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先把它在便利贴上记录好,把完成的选项一项一项划掉,你会感觉倍儿爽。

你也可以这样仿效一下,坚持一段时间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只见他说:"不不不,这样的话我会更加的焦虑。”

这场对话我是历历在目,但是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时,我绝对不会再回答同样的答案。

因为自己早已经不这样做了,而且就是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拿着清单然后执行,好比写好代码,然后运行的机器人。

这真的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吗?内心的声音回答:“你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从那天开始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写过每日计划之类的清单,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用脑子”

每天我会把自己当天最重要的事情在脑子里排列出来,最多不能超过三件,只要每天能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办理漂亮,就给自己打满分。

而且我发现很多事情这样一来,幸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所谓的焦虑也消失了,效率明显提高太多,每一天也很开心。还有一种发现是之前所谓的清单上的事情,其实早已经变成自己的习惯了,离开清单没有任何的影响。当我抛弃之前那种清单人生之后,我感到特别的开心,一下子自由起来了,思维也练习的缜密了起来。恍然间也才领悟到 less is more 的真谛。

我之前看过张萌老师写的一本书《人生效率手册》然后写了一段书评如下图:

图片发自App

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焦虑的本质不是做的太少,而是接触的信息太多了,导致眼花缭乱,最后总是抓不住重点,回过头才发现这也了解了,那也学习过,却没有一项真正拿得出手的。

眼光回归到自己身上,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这个信息复杂超载的时代,做的多懂得浅的司空见怪,而那种做的少却懂得深的才难得可贵。

记得之前看过行动派琦琦的一次分享讲到自己早年参加长途户外爬山漫步的时候,不少人中途放弃,而她总是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务,当大家问她有什么好的秘诀吗?她只说了四个字:“保持节奏。

后来我在坚持跑步的时候也把这个秘诀分享给好朋友们:“保持好自己的节奏,不和和别人比,只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追不赶,不急不慢,心平气和,保持节奏。

回归自我,保持节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每一个当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人的清单人生,真的适合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