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

[通行版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①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②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③,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注释]

1、百谷王:百川狭谷所归附。

2、圣人:一本无此二字。

3、重:累、不堪重负。


【帛书版原文】

第二十九章 江海(66)

江海所以能爲百浴王者①,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爲百浴王。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②。天下樂佳而弗猒也③。非以其无諍與④?故天下莫能與諍。

①浴:溪谷。參見第二章註②。通行本作“谷”。後句同。  王:《說文》:“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貫三爲王’。”在社會爲民族的首領,例如國家統治者;在身國內環境則爲心君。

②通行本作“故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害:《說文》:“傷也。从宀从口。”言從家起,“言”常是危害的根源。  重:本義分量大,與“輕”相對。《說文》:“重,厚也。”重視、重量等義。又通“動”,有改變、廢棄之義。

③佳:甲本作“隼”,註其通“推”。帛書原件更似“隹”,可能因左邊一豎與下邊一橫偏長,故整理本辨爲“隼”。甲本中帶“隹”旁的字,如“進”字,其“隹”寫法類此。故此處應爲“隹”。楚簡本作“進”。進:《說文》:“登也”。有前進、進入、進取、引進、推薦等義。《周禮·夏官·大司馬》:“進賢興功,以作邦國。”進賢,即推薦賢能者。故甲本此處“隹”,應通“推”,或“進”,義爲推薦、引。修真學則以用“佳”更合理法,雙土合圭,真意爲人,則內天下歸心弗厭。  猒:修真學異構字形,象喻身國內景。厭,《說文》:“厭,笮也。”即今之壓之義。《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地震隴西,厭(壓)四百餘家。”《荀子·彊國》:“如牆厭(壓)之。”此字亦義厭惡、憎惡等。《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此段楚簡本作:“聖人之才(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才(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才(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詀(詀,音占,多言,被誑,戲謔等義)。”楚簡本無“欲上民”和“欲先民”等語,疑爲後人所加。參見郭沂《楚簡〈老子〉與老子公案》。

句義:天下樂於真信、真意的統領而歸於德一,樂於推薦效法而不厭棄。

④通行本作“以其不爭”。  諍:與爭通假,甲本作“諍”《戰國策·秦策二》:“有兩虎諍人而鬥者”。下句同。

【个人理解】

    本章的主题是“江海”,说的是博大的胸怀,也说的是谦让的成果,用江海居下的这种本质造就了最后的博大宏伟的结果,来说明王天下的道理也是要谦让居下,在言辞与行为上,在利益的获取上都要懂得谦让于民,人民的利益摆在前面,那么人民也就无所妨害,在这种道治天下的环境中也不会感到压力和不堪重负,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所以这种无争的境界才是王天下的正道,天下无人能与之争。

      给我的启示就是,这本王侯将相的管理书教会了我很多管理之道,这种忘记“我”这层身份去做事的人,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功,不为自己的利益、私欲来行事,事情往往才能办成,其实有着正确的价值观理念,把别人的利益优先考虑,有着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就是管理的成功之道,这也就是道德经里所说的规律----道。

      自然的事物总是不需要我们去改变的,他们一直都在遵循道的轨迹发展,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潮汐的起伏退去、河流的汇聚消亡、万物的繁衍生息,其实没有人的干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按照道的规律在运作,而人的出现,文明的发展,其实更多的是体现“智”的作用结果,智的出现不是不对,而是应当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比如说不要过度的砍伐树木,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等,这些都是有违自然发展规律的,虽然带来了文明的繁荣,但是没有掌握用“德”的方法论,导致偏离了道的中心,走向极端,那么平衡一旦被打破,道也就是自然的规律一定会重新定义平衡,所以我们如果想一件事情长久有效,就一定要注意“守中”的理念,就像中庸定义的那样: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保持坚守着规律来行事,可能做到的甚少,这也就是历史长河中各个历史阶段改朝换代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后人可以从中悟道,领悟到这一层道理,那么这种对道的领悟其实对于自身、家庭、团队、企业甚至是更大一个层面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保持谦虚、居下的态度,永远都有考虑别人在前的那份善良,那么就没有人能与你争斗,你也就自然获得平和、幸福、喜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