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十)

       取自《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篇》

       阿周那问:“恰如其分忙于奉爱服务,崇拜无相、无人特征的梵,哪个合乎圆满之道?”

       至尊者说:“一心专注我的本来面目,满怀超凡的信念崇拜我,始终如一,在我看更合乎圆满之道。”

       “无人特征的绝对真理,本就存在思不能解、遍布万物、安住不动、体感感受不到的特征,若是修行这一无相的崇拜法,把持五感,平等看待众生,随之忙于造福众生,也能最终来到我身边。至尊者本就存在无相、无人特征的一面,越是看重这点,修行越是艰难,对于困在肉身的修行者,很难再有长进。”

       “崇拜我,把所做的全献给我,对我忠贞不渝,忙于奉爱服务,时常冥想我,一心专注于我,普利塔之子呀!我会迅速救度此人了脱生死之洋。一心专注于我,智慧用在我身上,无可置疑,你始终相伴身为至尊人格神首的我。”

       “至爱的阿周那,财富的得主啊!若你无法心无旁骛一心专注于我,那便遵守奉爱瑜伽(服务)的规范戒律,由此蒙生亲近我的心愿。若你无法遵守奉爱瑜伽(服务)的规范戒律,那便为我而有所从事,如此修行,必能臻达圆满境界。若你无法领悟这点照此去做,那便有所从事而不求功果,做到泰然自若。若你无法照此修行,那便求学问道。优于求学问道的是冥想,优于冥想的是不求功果,因为弃绝的心态能使人心平意和。”

       “面对芸芸众生,怀善而不怀恨,抛开拥有之念,灭除‘我的’错觉,苦乐等同看待,凡事知足,坚定不移忙于奉爱服务,心思智慧与我不谋而合,则此人为我所欣赏。不自寻烦恼,不自找忧虑,遇乐不乐,逢悲不悲,则此人为我所欣赏。”

       “清洁,精干,了无牵挂,无悲无苦,遇事不受常规影响,则这位奉献者为我所欣赏。遇事不论是喜是悲,不论是凶是吉,做到无怨无求,则此人为我所欣赏。敌友一视同仁,冷热、苦乐、荣辱、赞名骂名之间泰然自若,洗脱尘垢,沉默无语,凡事知足,不看重安身之所,安于所学,忙于奉爱服务,则此人为我所欣赏。以我为最终归宿,满怀信念,全身心修行不灭的奉爱服务之道,则此人为我所欣赏。”

       阿周那说:“至爱的克利须那呀!我想了解属向(钵罗克利底),享有者(补卢娑),界寓,界寓感知者,知识,知识的终点。”

       至尊者说:“贡蒂之子呀!躯体谓之界寓,当中的感知者谓之界寓感知者。婆罗多的子孙啊!你要明白,我也是界寓感知者,居于众生体内,对于躯体、躯体感知者的认知,谓之知识,这是我的见解。界寓如何运作?如何组合成形?如何转化?由此形成什么?界寓感知者如何行事?如何形成影响?听好了,我来简要说说。”

       “各大圣哲在各部吠陀文献,尤其是《吠檀多经》,曾论解过界寓以及界寓感知者的学问,提出了两者因果关系的论据。大体而论,界寓的运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可形成五大元素,假我,智慧,无形物,十大感官,心意,五大感官物象,活体体征,爱恨,悲喜,百感交集,信仰取向。”

       “我在此断言,谦卑,不高傲,不施暴力,容忍,真诚,寻访真正的灵性导师,清洁,坚定,克制,不留恋身外物之乐,灭除‘我的’错觉,感知生老病死的悲凉,不留恋妻儿老小,爱恨之间泰然自若,对我的奉爱无杂念且持之以恒,拜访隐修之地,不与俗人为伍,重视觉悟本我,运用哲学探究绝对真理——以上各项,全为知识,与之相反,全为无知。”

       “我再来说说知觉者,掌握之后,你会领会永生的滋味。作为我的从属,他没有来历,跳出物质凡界的因果之外,称为灵性的‘梵’。他的手、足、眼、脸可谓无所不在,没有什么听不到,超灵的存在正是如此。超灵,既是所有感知的本源,又没有感官,既是芸芸众生的养育者,又独往独来,既是物质自然三形态之主,又跳出物质自然三形态。那位至尊者,既在众生之内,又在众生之外,既是动态,又是静态,目不能视,感不能知,远在天边,近在咫尺。”

       “超灵,看似分成无数无数,其实没有,还是同一位,你要明白,他是每一生灵的维生者,也是孕育者,吞噬者。是他作为所有发光体的本源,是他超越凡界的幽暗,不露踪迹。他是知识,所知的一切,知识的终点,且居于人人心中。”

克利须那教导阿周那

       “以上便是我简要论解的界寓(躯体)、知识、知觉者,只有我的奉献者能精通当中的学问,领会我的本真所在。”

       “你要明白,物质自然和芸芸众生没有起点,两者的千变万化和形态类别,乃是物质自然(属向)的产物。可以说物质自然(属向)是凡尘俗务和所得功果的起因,芸芸众生是凡尘世界享乐受苦的起因。物质自然当中的芸芸众生,就在物质自然三形态感受生存的境遇,这源于留恋凡尘(物质自然),投生为什么种族,便遇到什么善果恶果。躯体之内还有一位主人,一位超脱物外的享有者,无上的拥有者,以监察者和许可者的身份存在,又称为‘超灵(波罗摩特摩)’。”

       “这门物质自然(属向)、芸芸众生、自然三形态相互影响的哲学,谁能掌握,谁能从中解脱,不论现状如何,不再投生于凡界。”

       “感知超灵的存在,可以是冥想法,可以是求学问道法,可以是不求功果的有所从事,还可以是听从权威人士的教诲,之后崇拜那位至尊者(超灵),虽说此人不是灵性学问的高人,一样功德圆满,了脱生死之途。”

       “婆罗多之首啊!无论你看到何物,是动态是静态,不过是界寓和界寓感知者的结合体。看透躯体之内的超灵伴随个别灵魂,认清两者永生不灭,才是看透真相。看透每一生灵体内,同一位超灵等同存在,便不会庸人自扰,随之,抵达超凡的归宿。看透是物质自然生成的躯体完成凡尘俗务,没有参与的是本我,才是看透真相。只要辨明真相,看透不同的身份并非不同的躯体形成,才能领会梵的真义,从而看透众生遍布万物,无所不在。”

       “阿周那呀!从永生的角度,方能看透灵魂超脱物外,长存不灭,跳出自然三形态,虽然关连躯体,却没有做什么,并无束缚。大气无所不在,却不混入它物,这是由于本身精微的缘故,灵魂一样,从梵的角度来看,灵魂在躯体之内,却不混合躯体。婆罗多之子呀!如阳光照亮全宇宙,躯体之内的灵魂以知觉点亮全身上下。谁能认清躯体以及躯体主人的差别,明了解脱躯体束缚的妙法,了然于胸,一样能抵达最终归宿。”

       “我再来说说智慧之颠,学问之冠,掌握的圣哲必将臻达最高圆满境界。专修这门学问,其品性就会如我一般超脱,置身其中,万物创造一刻不会投生,万物毁灭一刻不会惶恐。”

       “婆罗多之子呀!物质元素的总合也称为‘梵’,乃是诞生源,我使梵受孕,芸芸众生方可孕育而生。贡蒂之子呀!须知,是我成为播种之父,物质自然内才能降生各大物种族群。”

       “物质自然正是善良形态、情欲形态、愚昧形态的结合体,一旦众生沾上物质自然,便受制于三形态。无罪之人呀!善良形态是最无暇的形态,给人启发,化解种种业果的恶报,置身其中,更愿意求学问道,但也受制于幸福之感。贡蒂之子呀!情欲形态源源不断生出欲念和渴望,使人绑在凡尘的大小事上。婆罗多之子呀!愚昧形态使芸芸众生产生幻觉,置身其中的受困灵魂,受制于疯狂、懒惰、酣睡的行为。”

       “善良形态受制于幸福之感,情欲形态受制于所得功果,愚昧形态受制于疯狂之举。婆罗多之子呀!时而情欲形态占上风,压制善良形态,时而善良形态压制情欲形态,时而愚昧形态占上风,位居首位,如此,三形态‘你争我夺’。”

       “一旦学问之光点亮躯体的各大门户,便可体会善良形态的感受。婆罗多之首啊!情欲形态一旦加剧,会表现为恋恋不舍,贪得无厌,迫不及待,急功近利。俱卢族之子呀!愚昧形态一旦加剧,会表现为疯狂,幻觉,迟钝,无知。”

       “在善良形态离世,将达至圣洁的高等星宿,在情欲形态离世,将投生为追求功果之人,在愚昧形态离世,将投生为动物一族。善良形态的行业使人净化自身,情欲形态的行业使人承受悲苦,愚昧形态的行业使人执迷不悟。善良形态生成真知,情欲形态生成悲痛,愚昧形态生成疯狂,幻觉,愚昧无知。善良形态者渐渐攀上高等星宿,情欲形态者留在人间世界,愚昧形态者沦落地狱世界。”

       “当你得知跳不出自然三形态是的凡尘大小事,跳出自然三形态的是至尊之主,便可领会我的超然本真。体内受困的灵魂跳出三形态,便可了脱生老病死的悲痛,今生过得快活。”

       阿周那问:“主人啊!跳出三形态的特征有哪些?他的举止如何?他跳出三形态的做法是什么?”

       至尊者说:“一个人跳出三形态,表现如下——(对应三形态的)启发,留恋,幻觉,来时不生怨,去时不惦念;置身自然三形态的业力之外,若无其事,从容不迫,深知那是三形态的运作规律;不论沙砾、石块、金子,无不等同看待,这位智者同样看待苦乐,看待赞名骂名,看待敌友,看待荣辱,始终不变,忙于大小事而不求功果。”

       “全身心忙于奉爱服务,不论境遇如何,不会失足堕落,瞬间便可跳出自然三形态,臻达成梵的境界。无人特征的梵本就存在不灭、不朽、永存的本质,极乐的本来面目,而我又是梵的根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摩诃婆罗多》之薄伽梵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