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风系列随笔之七——学习“哲学”】

图片发自App


      来到燕园的时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金秋。在这个气候如同一位温儒尔雅的绅士般的日子里,有很多的老人一并来到了首都,用自己已经不再清澈的,甚至是略显得有些浑浊的的眼睛,来欣赏此刻秋天的魅力,在自己沧桑的岁月记忆的深处,再增添一抹新鲜的印记。

      再次的邂逅在校园里的我们,于是就有了在依旧陌生里带了那么一丝丝的熟悉感。没有了新近的紧张,没有了往日的茫然,行走在校园道路上,只平添了几分内心的坦然,每到一处,必然开始在脑海里搜索往昔的印记,校园依旧,记忆依旧,忙碌依旧。

        开课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耄耋老者,尽管清瘦,但是步履依旧健硕,开口第一句就是调侃自己是个老人了,恐怕不久就再也上不了讲台了,大家呵呵一笑,在笑得的背后,也被老师乐观的胸怀所感染,岁月匆匆,老至必然,说话都有点气力不够的老人,依旧忙碌在三尺讲台上,如若不是热爱,何苦在这里耗费精力?

      这位是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副院长、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李中华教授于上1964年代初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冯友兰、张岱年等诸位哲学大家。1969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留系任教。

      他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家与道教。

      在早上三个多小时的课程里,老先生没有使用一张PPT,但是却满满地写了好几大板的黑板板书,很多内容不只是提纲挈领,而是整段整段地“默写”在黑板上,看着那一个个苍劲有力,却又身姿妖娆的粉笔字,自己还是被感动了,离开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北大的教授依旧可以神采飞扬地讲课,而且讲的是高深的哲学。老教授写了擦,擦了写,甚至我都没有数清他到底写了多少,但是这样朴素个课堂却依旧令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课堂缺了PPT就感觉像是没穿衣服裸体出境一样,羞赧异常,无法出演,可是在这间偌大的教室里,一切朴素,一切如常。

      且不说老教授书法水平如何(当然也不错),单就那一大段,一大段的古籍经典中的文言文一一从他的记忆中流淌出来,在他奋笔疾书中呈现在了板上,就足以让自己膜拜,谁说上了年纪就应该记忆减退呢?一节课下来,我似乎跟随老师浏览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集,从《尧典》《舜店》,到先秦诸子百家、《尚书》、《春秋》,从《史记》《论语》,再到《资治通鉴》等等,几乎所以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那些经典的名讳都在他嘴里如数家珍,这就是积淀的魅力展现吧。

      尽管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可是在北大哲学系这个号称“长寿系”(北大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节目)的系里,他依旧年轻,因为九十岁以上的老教授就有十多人。

      哲学,是一名精深的学科,在曾经的讲座里,有教授就讲到过,无论什么科目,最终其实都是可以归一哲学,哲学(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但它也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其实长久以来哲学的定义一直很有争议,英国哲学家就曾经说过:哲学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而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都说,哲学还有“富足哲学”的说法,也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哲学系为何被称为“长寿系”了。因为在《论语·雍篇也》里,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在《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德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

      曾经以为“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时候才发现这是不对的,这只是一种断章取义的看法。其实,可以理解为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是活泼的,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

      “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喜山乐水,其乐融融,心境愉悦,生命绵长。

      故而,所谓‘仁者寿’,研究哲学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计较,达观所以都长寿吧,看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学习一点哲学还是好的。也就此打破了自己一直以来认为哲学向来是高深、枯燥的、远离生活的,而重新对哲学有了温和、儒雅,融于生活的新认识。

      李教授认为,吃饱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气,没有过多欲望要求。他还说,“我想长寿的秘诀就是儒家所讲的‘以德养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而哲学是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很容易让人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灵。身体健康,一个是先天的遗传,后天很重要的一点是心态,包括如何去面对世界,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看待成功等等,都会对生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说起来我们只要做到“坦荡荡,看得开”这个字,就已经是很高远的境界了。

        一个人如果能看得开的话,他的胸中就没有垒块,我们经常讲郁闷,郁闷就是胸中垒块。

      李教授认为,哲人高寿还在于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当中,他们去世前还在动脑子,思考问题,“不知老之将至”。或许我们都说,我也想如此做呢,可是身边的环境不允许的,可是我们还得知道:环境是人创造的,反过来环境对人的影响也很大,努力地调整心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非常重要。   

      所以啊,很多时候那些性格温和的人不发火,不代表没有原则,不发货不代表没有是非观,只为一分善良,只为一份平和,只为有一份自己的精彩人生。

      据科学研究表明,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明·吕坤《呻吟语》说:“仁者寿,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诸方面都完全具备了有利于生命延续的全部积极因素。

      所以,当我们如果能够“不动心——寡欲——收心”,最后达到“养浩然正气”的境界,那么生活是多么的平静和安宁啊。

      学点哲学,不只是增长知识,更是修身养性,怡情怡身......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之风系列随笔之七——学习“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