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破缺

2019年9月30日星期天
北京,晴转阴

前阵子看书,忘记是哪本书上了,总之是一本小说,看到了这么一个词,对称破缺。
完全不懂。
百度了一下,有点高深,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词汇。大致的意思就是,具有高对称性的系统,总会出现一些不对称因素,使得系统的对称性降低的现象,就是破缺了。
进一步,物理学里说,事物拥有对称性存在的同时,必然会出现对称性的破缺。好比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了,就是水的对称被破缺后的一种形态。

有点拗口,也有点烧脑,不去细琢磨了。

为啥想起这个了,昨天看了部电影《热力学定律》,西班牙的片子。看名字是一部物理学题材的片子,其实呢,是一部将人比作物理粒子,将两性之间的关系,比作物理“力”的片子,很有意思。

只是觉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减,和这个所谓的对称破缺,有点关系。稳定的系统,都会朝着不稳定的,混乱的方向发展,直至无法再混乱为止,消亡,也就是所谓的熱寂了。
影片中说,不论是整个国家系统也好,还是男女之间也好,都会遵循这样的现象。但如果要使得国家稳定,男女之间感情稳定,就一定要有其他的能量注入。

从国家层面来说,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去约束,去调节;当制度规则失效时,就要不断去变革,去适应,去使之稳定。
从男女层面来说,突然想起我之前写过眼镜哥,他的方式就是一种能量注入。男女之间相处,时间久了,长了,也会间歇的出现,短暂性的熱寂。为了避免这短暂的熱寂出现,或者存在过长时间,眼镜哥呢,就定出了“帮助”对方实现“第一次事件”的规则。

有意思,不是说眼镜哥的方式有意思(当然也是有意思的),而是说,物理学和社会学之间,原来可以这么去理解,去相通的。

于是我想,再深入一层,个人的思想呢?
针对一个问题,如果我去想解决办法,让思维在我的脑海里面碰撞,得出一个办法。那这个办法是属于对称状态下的想法,还是破缺状态下的想法,或者说是“熱寂”状态下的想法?那有没有办法,让我的这个想法,不在“熱寂”状态下?

当然是有的,去咨询其他人!也就是教科书上说的,针对一个问题,去咨询他人之前,要有自己的想法。他人的意见,只是帮你优化你自己的。
貌似有时候我有点懒,没有自己想法之前,就去咨询别人了。不该!

扯回来吧,再扯下去,日记就不是日记,而是通俗的物理科普了。

松松是我原来在菊花厂的一个兄弟,给我发了条微信,问我有没有时间聊聊。
我回了个电话给他。

松松问,他现在想出来了,理由也是一样,不想外派。但出来干啥呢?问我。
我说,怎么想起来问我?
他说,你出来这么长时间了,通信圈外的世界见的比我多,给点意见。

我问他,你有自己的想法么?
他说,大方面,就是想换个圈子。但在自己创业,还是继续打工上,没有想清楚。你创过业,你有体会,你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

我想了想,告诉他:
选择创业,还是选择打工,看似一个选择题,实际是一个分析题。首先要分析下自己是个帅才,还是个将才。

他问,那你觉得我是将才还是帅才。
我说,这个需要你自己去分析,如果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之前在一起工作的时候,说实话,我觉得你更适合打工,创业是需要勇气,更需要的是天赋,我没有在你身上看出这种天赋(帅才),当然我也没有。但说不好将来,因为时间会让人改变的,一个人的生命轨迹会在适当的时间(时机)发生变化的。

松松说,我明白了。

事后,我又后悔了,我不该这么“好为人师”,也许我的这段话,也对他产生了影响,让他的生命轨迹延后破缺了?
佛真聪明,不言不语。让一切自然而然的发生,让生命自然而然的流露。

不过话说回来,先说如果不去创业,还是上班的话,外面的收入水平和菊花厂比较起来,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就像我,当时出来,去找工作的话,我就很难去界定自己的收入标准。总觉得差的太多。
于是迷茫了,难道业界就是这么个水平,还是我自己定位太高,又或是菊花厂就是收入高出外面这么多?

我咨询了锋哥。我想,锋哥是猎聘的高管,在人力薪酬行情方面,他说的应该不会出入太大。
我把我的情况和他说后,锋哥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他对我说,
其实不仅仅别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对于自己的价值定位,都是盲目的。一个人最难的,就是准确的定位自己,而往往很多时候,是高估自己的。怎么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呢?用市场来判断最好。

他建议我,把自己简历完善好,到北京找目标行业中10家以上的公司去面试,这十几家公司给我开出的收入的平均值,大概就是我的真实身价。
我说他,老油条一个,不和我说具体,让我自己去验证。
不过他说的倒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借助外力来均衡自己可能的高估。

一个人,不能老是自己瞎想,要走出去,去碰撞,哪怕是去碰壁,才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才不会高估自己。
一旦高估了自己,是很危险的事情。

早间时候,有些报道,说哪哪着火了,大家救火,其中不乏一些学生也参加了,还对这些参加的学生进行表扬,说见义勇为。
我是不赞成这样的说教的。

小的时候,记得我们也被教育,向赖宁学习,向某某学习。可是忘记的是,我们只是被教育了思想,却没有被教育本领。再加上我们本身也都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场景,不知道火场的可怕。于是我们就高估了自己,于是遇到了这样的情形,就觉得yes Ican,然后就是Just Do it了。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初生牛犊打得过虎,而是没经历过被虎吃掉的厄运。

你想一想,一个没有被训练过救火,被训练过逃生的学生,要学习某某去救火,在实际救火过程中,这些学生的战斗力基本为零,是被忽略的,然后又不懂逃生方法,大喊大叫,给专业的救火队伍增加多少负担?
殊不知火灾中死去的人,大部分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烟灰堵塞气管窒息而死,还大喊大叫?
多么危险,值得去宣传么?

对于民众来说,我们更多的是要教育求生的本领,救火这种专业的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消防员叔叔来做。

弯拐大了,再说回创业。创业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的是天赋。而天赋是什么呢?
但说白了,还是生意的头脑。

上次股东会,我们争论了一个问题,就在目前的情势下,主营业务开展不是很顺利,我们是否要开辟项目业务,在主营业务之外,找寻短暂的,高现金流的业务。
既然是争论,就一定有2个以上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我们还是要聚焦,不能分散。在资金,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还是要把产品做扎实了。虽然我们现在是亏损的,但不代表我们没有价值。如果只是为了活下去,那么凭借我们队伍的研发实力,给外面的公司做开发代工,肯定是可以活下去的,但那失去了公司存在的意义。

另一个观点是,我们现在的情况,主要是行业问题导致的。按照之前的分析,如果对手都转行了,我们还在这个行业,那为什么还是现在这个惨淡的情况?那就是自己的产品不行,不被市场接受。如果不是,那就是市场销售不行,这么好的产品卖不出去?如果产品和销售都是好样的,那就是行业问题了。

具体争论过程就不细说了,但我想的是,无论是找高现金流项目,还是换转方向也好,在运营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比较缓慢而且危险的。并且,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依靠自己,无论是市场和研发,要做事情,总是需要人来做的。于是我想的是借力的问题。

借力?说的挺好听的,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却往往没有把握好尺度,或者偏偏走向了另一个词,骗。

三个词的定义很不同,买,借,骗。
骗,是个贬义词,换个说法,就是忽悠。然而即使是忽悠,也是需要成本的,人,时间的投入都是成本。
借,等会再说。先说买,大公司的运作,可能就是并购,当年大佬思科不就是全球购么,现在的阿里系,QQ系也在走这条路。但对小公司来说,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恐怕难以实现。

那么借力呢?不论你借什么力,首先要有一个问题问自己,人家为什么要把力借给给你。中国人有句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借了你,你不还的话,那就不是借了。

或者说,借也是一种购买,凭什么借给你?是因为你购买了他的时间,他的付出。
想一想,我们上班,其实不也是一种出卖时间的方式么?我们得到工资,就是认为我们的时间值这个钱的。
那借了别人的力,你还的东西值不值这个“力”呢?

借力,借势。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我们施展各种才能,去表演,去获得掌声。然而,有的人演的很好,而且一直好,有的人呢,可能一次,我们为他叫好,后面就不会了。
所以前者是高手,而后者呢,是不入流的徒子徒孙。

看过《大话西游》后,我很喜欢里面的紫霞仙子。当然也喜欢朱茵。因为是朱茵将紫霞演绎的那么美丽。
可是现实中,很多人都想通过演紫霞获得成功,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朱茵,演的是紫霞。而其他人呢,演的却是朱茵。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称,破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