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守护者——记大藤峡厂坝项目拌和工区团队

“我天天开车经过这里,拌和系统建设真是一天一个样,这是我工作这么多年建设最快的拌和系统。”

    “同规模拌和系统需要150天才能投产,这里的拌和系统仅92天便全面投产,实属不易呀。”

“4月份拌和系统生产了14.97万立方米混凝土,比原投标计划最大月强度12.6万立方米还多2.37万立方米。”

“这儿的下雨天太多了,不然建设速度会更快呢。”

“高产奖数不过来了吧?请我来帮忙呀。”

……

4月30日,大藤峡厂坝一期导流工程纵向混凝土围堰全线达到35米高程,拌和系统成为了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之所以被热议,是因为它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建设速度,并且迅速超越了系统浇筑混凝土的月计划最高值,“4.30”度汛目标如期实现,它,功不可没。

    “1号拌和楼必须按期投产”,这是冯伟刚来大藤峡收到的任务。这意味着,原计划91天投产的1号拌和楼,77天时间内就要实现投产,系统规模大、工期短,高空、起重作业多,安全隐患大。

“这座楼是我在鲁地拉工地亲自组织保养、拆装再带过来的,情况了然于心,带上弟兄们一起辛苦点,多加加班,抢回来半个月工期,应该可以做到。”冯伟承诺了下来。

事实上,1号楼的建设,比冯伟想的更为艰巨。2015年11月、12月,桂平的天就好像被砸了个大窟窿,雨天特别特别多,一下雨,打湿的物件会变得滑溜溜而不易绑扎,吊装、拼装作业效率也变低很多。那时候,冯伟最大的愿望就是,老天少下点雨,但大雨、中雨、小雨、阵雨还是占据着他的手机屏幕。等好天气肯定是不行的。冯伟决定,利用好一切可以作业的时间来抢工期。白天晚上,只要不是不允许作业的条件下,冯伟就带着大伙一点一点地往前推进着。到拌和楼第四层平台的时候,因为固定设备多,安装人员也多,作业安全风险增大。冯伟便将专业安装人员集中调整到该平台作业,由这些人员负责安装和材料转运工作,以专业人员的熟练度来填补人数上的差距,既保证了安全又不影响安装施工进展。2016年1月1日,历时77天,1号拌和楼成功按期投产。

“2号拌和楼必须按期投产”,1号拌和楼刚投产,冯伟又收到了任务。2号拌和楼同样受到征地影响工期滞后,当时由机电公司负责安装。冯伟接过任务就立马到现场进一步摸底,当时2号楼主体结构虽说还没封顶,按照同规模拌和楼建设,速度已经算很快了,但要达到投产条件,估摸着还得一个月时间。按原计划投产时间倒排,这半个月时间里得干一个月的活才行。这回,冯伟还要面临与机电公司专业人员之间的磨合。

事实上,冯伟的担心显得有点多余,一来大家对“按期投产”的目标统一;二来1号拌和楼按期投产后,大家信心大增。冯伟接手后,大家便快速融为了一体。加班期间,不断加强组织、安全巡视等,以保证施工安全。大家的疲惫也被2号楼明显看得见的进步洗刷得不见了踪影,2016年1月15日,历时92天,2号拌和楼顺利按期投产。

“混凝土浇筑‘一条龙’实施后,拌和系统生产能力要快速提升。”2月份,项目部下发混凝土浇筑“一条龙”奖励办法(“一条龙”指鼓励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流水线高产作业),以奖励高产方式激励混凝土浇筑方量和质量。投产后,三个多月时间须生产混凝土30多万立方米。此时,拌和系统才全面投产半个月,这样的计划意味着,系统投产即进入高产,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柴油发电机供电情况下,电压不稳易导致各种机械和电气故障。系统须正常运行保障混凝土产量,同时还要不断开展系统的消缺,任务可谓是越来越艰巨。

某日23时,冯伟工作了一天刚打算回宿舍休息,项目履约信息通报平台通报,拌和系统B6胶带机皮带拉断,他赶到现场参与抢修;某日15时,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行,胶带机跑偏,为保证安全运行,暂停生产混凝土,冯伟带着大家立即抢修……运行期间,拌和系统大毛病没有,这样的“小插曲”倒是不少。一次生产会上,工地经理李战锋说:“白天我找冯伟,他在现场,晚上甚至凌晨我打电话找冯伟,他也在现场,只要拌和系统出现故障,冯伟一定都在现场。”有人问:“李总随时找你都在现场,你不累吗?”冯伟总是嘿嘿一笑,说:“哪有不累的?我只是尽力去做。”

天道酬勤,拌和系统投产三个半月生产混凝土33.67万立方米,其中,4月份生产混凝土14.97万立方米,比原投标计划最大月强度的12.6万立方米还多2.37万立方米。“4.30”度汛目标如期实现。

当有人向冯伟竖起大拇指时,冯伟始终坚持“成绩属于大家”的观点。“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按期实现‘4.30’是项目部今年坚定不移的目标,我只是按照项目部的部署,牵头落实好其中一部分工作,在这里,大家都很拼。大家很辛苦。”

不费吹灰之力便力挽狂澜只存在于虚幻的神话中,拌和系统快速投产和高产的传奇,全依赖于拌和工区团队的坚守和争分抢秒。

4月份,系统进入高压电供电改造阶段,在冲刺“4.30”最紧张的时段,不能因为用电改造就停止生产。电气系统的建设工作刚完成,张开宇、王乾波、唐余前又开始轮流值班,24小时蹲守在现场开展改造工作。系统一停下来便开始改造,系统一运行,就继续蹲守……历时一个月,基本完成了系统高压电用电改造工作,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混凝土的生产。

李宽槐、楼向芳、柳丽娟、陈建利、李洁槐、张春青、杨英、田雪芳,八位女同志负责两座拌和楼微机控制,两班倒,每座楼一班两人,具体负责按照“配方”称重各类搅拌物。水泥、煤灰、外加剂、粒径大小不一的砂石料等,微机上一排十几个显示标志,稍不留神操作不当,配料不准就会造成“废料”。“4月份生产太忙,拌和楼几乎不停歇,两个人轮流来都感觉眼睛都快盯瞎了。”接受采访时,李洁槐这么说道,语气之中透着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5月9日,项目部在拌和系统开展“青年文明号”授旗仪式,拌和工区将地坪、花坛边缘清扫干净,甚至擦净了花坛里滴水观音叶上的灰尘,拌和工区对系统的守护之细心可见一斑。

    经历过大藤峡工程建设的人,才知道成绩和荣誉背后的甘苦,他们都曾说“等系统投产了一定要休假”、“等“4.30”目标实现后一定要好好休息”…..4月份,大藤峡亚热带季风气候已进入高温,拌和系统液氨车间正在施工,为了保障砂石骨料的运输能力,增加了J1、J2胶带机等,没有停歇,他们依然默默守护着这片阵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忠诚的守护者——记大藤峡厂坝项目拌和工区团队)